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可靠"不等于"无风险" 众所周知,长二F载人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航天员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然而,火箭的高可靠不等于完全没有任何风险,一些小概率事件仍然存在出现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故障诊断系统发挥作用了."火箭副总设计师助理刘烽说.  相似文献   

2.
正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全箭多项技术状态变化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对地面判据级间未分离(M7)和整流罩未分离(M8)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长征二号F火箭技术状态更改,严格按照"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五项原则开展技术状态控制工作。一、火箭研制情况发射天宫二号的长征二号F T2火箭2012年完  相似文献   

3.
庞丹 《中国航天》2012,(7):61-63
当挺拔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呼啸而起、直刺太空,将载有2名男航天员和1名女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入太空时,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再次热血沸腾。伴着火箭发射的巨大轰鸣声,一个多月前发射试验队出征的话语——"长二F火箭即将开始它最闪耀的生命之旅。我们将在过程完美的基础上,实现结果圆满"——犹在耳畔。刘宇和他的团队兑现了"十全十美、神箭完胜"的诺言。自2005年以来,执掌"神箭"总指挥帅印的他,带领同事们一起在天地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天梯",将多名航天员送上神秘的太空,去更广阔的空间探索那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4.
索阿娣  李冠礁  王娟 《航天》2011,(11):16-17
在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上,长征二号F火箭是一枚战功赫赫的明星火箭,有着“神箭”之称。 之所以赢得这样的美誉,在于它曾经7次问鼎长天,将7艘神舟飞船和6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它的可靠性设计指标最高,达到了0.98。  相似文献   

5.
陈立 《中国航天》2012,(7):23-24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牵动国人心弦。对比去年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此次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人"。因为涉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发射神九的改进型长二F运载火箭上的逃逸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运载火箭发射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重要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救生装置,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系统将完成飞船发射阶段的护航使命,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一旦火箭发射出现意外情况,它可以带走飞船,帮助航天员逃离危险区。而在这个过程中,逃逸系统要力挽狂澜,就得仰仗拥有极高安全可靠性的逃逸系统动力装置——逃逸固体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制定故障判据勇挑逃逸安控重担 2009年底,容易开始负责长二F火箭故检逃逸总体设计的岗位.故检和逃逸两大系统是载人火箭所特有的系统,是为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而专门研制的. 而容易正是负责火箭故障检测判据的制定工作,判据制定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由于故检逃逸系统涉及与众多分系统之间的接口,需要深入了解火箭各分系统工作状态并与各系统进行大量协调确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7.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弱水河畔,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托举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8.
李冠礁 《中国航天》2011,(11):30-31
与三年前护送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的长二F火箭相比,发射天宫一号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由于不需要载人,取消了控制系统中的关机装置和逃逸塔分离系统。  相似文献   

9.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神舟飞船第一次执行应用性飞行任务.在神舟飞船定型的同时,一直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进入"成熟期". 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近日表示,长二F火箭已基本定型,并将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营中继续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和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21工程作为跨世纪的载人航天工程,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协调面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是整个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二号F。2013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后,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启动了执行空间实验室任务的T2、Y11火箭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撞击安全性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某两型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轴向与径向撞击模型,完成了不同速度、不同撞击角度下的发动机安全性分析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撞击条件下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的燃烧、爆炸等反应特点。对比相同工况下的火箭撬试验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接近,验证了数值模型及参数的正确性。利用已验证的模型和参数,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模型在不同速度下进行多次仿真计算,得到两型发动机的撞击临界速度。研究表明,对于高能固体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随着尺寸与装药量增大,其撞击安全性降低,在相同尺寸时,径向撞击比轴向更容易发生反应。研究结果为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及撞击安全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我国执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距离去年完成的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半年时间,而距神七航天员出舱已经时隔4年。再度载人,而且首次有女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条消息,迅速触动了各界的敏感神经。于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但是,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7):20-21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火箭系列由"猎鹰"1、"猎鹰"9和重型"猎鹰"9三个型号组成。这些火箭均是按在可靠性、成本、飞行环境和发射及时性方面有所突破来设计的,其中可靠性是主要考虑因素。"猎  相似文献   

14.
索阿娣  王娟 《中国航天》2011,(11):52-53
长征火箭发射的“高强密度”,在业内早已不是一个新词。 2011年,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大幕逐步拉开,“长二F”这个以发射载人飞船著称的“神箭”也迎来了它的高强密度时代。  相似文献   

15.
承担此次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为捆绑式三级液体运载火箭。与承担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更改,突破了多轨道、窄窗口发射和高精度入轨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具有重要的信息保护作用。针对基于Web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信息管理与评判系统。分析了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等三个方面的安全性,利用三维模型提出了系统安全性方案的基本框架,该方案的试运行表明,该方案的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3,(7):9-9
6月10日下午,长征火箭研制历史上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装测试动员会,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总装厂生产现场召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一院院长吴燕生、党委书记梁小虹等院领导,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总设计师刘竹生及总装备部有关领导一起赶到会场,共同为动员会助阵。在火箭总装车间里,在长二F火箭旁,参加总装测试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有关人员近200人,面对“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精心操作铸神箭,胸怀祖国、务求必胜、载人航天创辉煌”的巨幅横标心潮澎湃。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抗击非典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广义复杂性分配法对火箭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分配,在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基础上,应用Gompertz模型评估和分析了火箭单元的可靠性增长趋势。实际算例表明,对增雨防雹火箭及其单元,采用上述可靠性分配方法和可靠性增长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6-137
2008年9月26日,长征-2F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王琪在载人航天新闻中心称,已开始进行神舟-8飞船运载火箭的研制,将在长征-2F火箭基础上进行改进,要在舒适性、可靠性上进一步提高。火箭将发射无人航天器实现太空对接,为我国建立空间站打下基础。运载能力超过20t的大型火箭——长征-5目前处在研发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严上加严 以前,拧紧一个螺钉很简单,几秒钟就可以快速完成;在发射神九的长二F火箭生产中,该厂开展了力矩拧紧和测量工作,不仅要施加力矩拧紧,还要进行测量并把数据都记录下来. 在执行神十任务的火箭生产中,这项要求更为严格.涉及箭体结构生产、装配及总装过程的31169个紧固件中,除4856个紧固件由于结构限制、涂胶、打冲等原因无法进行定力矩控制外,其余26313个紧固件都进行了力矩控制,比上一枚火箭增加了13319个,提高了约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