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发射。目前,该卫星已进入总装测试阶段。中法海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采用CAST2000平台,设计寿命3年。在合作中,中方承担卫星平台和部分载荷研制,以及卫星发射、地面接收和应用等工作;法方承担卫星部分载荷研制和数据传输工作,同时提供两个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由中法共同完成,双方参与研制的工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的合作□□据悉 ,意大利 Alenia航空航天公司已与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签订了一项设计数据中继卫星的合同 ,该卫星将有助于中国未来载人航天项目以及将对地观测卫星的数据中继传输到地面站。Alenia 公司航天分公司负责人Giuseppe Viriglio 在“电信 99”(Telecom99)的一次会谈中称 ,他希望为中国研制的这颗数据中继卫星 ,能有助于Alenia公司赢得更大的中国通信卫星平台的研制合同。中国航天官员表示 ,中国政府正在评审几家欧洲公司关于与中国公司成立联合公司 ,合作研制卫星总体结构或平台的标书。由于牵扯到技术转让问题 ,美国公…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7,(3):F0002-F0002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8月在北京成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按现代企业制度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现代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开发研制、卫星应用工程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相关技术成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业务。200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单位建设“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4年世界一流的小卫星研制基地全面落成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金兑 《太空探索》2001,(1):20-21
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次航天发射,开辟了中国征服太空的新纪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运载火箭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5,(1):4-5
<正>习近平与巴西总统就中巴卫星发射互致贺电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04星在太原成功发射升空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互致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成功先例。04星成功发射,展示了两国科技合作最新成果和水平。希望双方积极落实中巴航天  相似文献   

7.
葛玉君 《国际太空》2014,(10):27-31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小卫星研制企业,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研制发射包括出口型号在内的近50颗各类卫星,为推动我国有关航天发展规划的落实,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航天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积极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定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上市企业资源优势,系统总结工程研制经验,以遥感卫星出口为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重要的突破。7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远征一号"上面级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和上面级100%使用航天772所研制生产的国产CPU芯片。除了CPU,北斗双星和上面级上的数据总线电路、转换器、存储器等近40款产品均为航天772所研制和生产,这是中国卫星首次成体系地批量使用国产芯片,对航天工程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奥运,梦想航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联合打造的一项极赋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活动围绕着中国第一颗专门为青少年制造的小卫星——"希望号"奥运星,开展搭载方案评选、小卫星的研制、组装和发射等一些科技活动。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资研制,其主要任务是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及进行太空摄影。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冷战的缘故,苏联对照相侦察卫星的研制极为重视,致使它成为苏联航天计划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单项计划,其中早期的为“天顶”系列照相侦察卫星,后来又研制了“琥珀”等系列照相侦察卫星。由于保密的关系,有关“天顶”系列照相侦察卫星的介绍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不少是由美国出版的书刊披露的,说法多多,只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下面一组数据,记载着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发展足迹:2001年5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按现代企业制度在北京组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建设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3月,中国卫星(股票代码600118)控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70%股份。2006年1月,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竣工验收,投入运行。2006年5月,中国卫星控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100%股份,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卫星的全资子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 90 %以上 ,它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最主要工具。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 ,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经过 40多年的艰苦奋斗 ,中国以较少的投入 ,在较短的时间里 ,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并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1 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中国卫星工程是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的 ,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地球卫星 ,其重点是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 3…  相似文献   

15.
壁虎脚的粘着机理对航天机器人脚掌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通过单根刚毛与光滑表面黏着力模型与计算、卫星粗糙表面分布模型与接触概率与计算、刚毛阵列与卫星粗糙表面黏着力模型与计算等,分析仿壁虎刚毛阵列对卫星表面的吸附能力,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仿壁虎刚毛阵能够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黏着在卫星表面,对航天舱内爬行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9月12日11时26分,京师一号卫星(BNU-1)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卫星是全球变化科学试验卫星系统首发星,同时也是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卫星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提出,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  相似文献   

17.
苏联军事航天计划仍然保持强大实力。尽管发射活动有所减少,但苏联国防官员们正在从事新的研制和革新。目前,苏联正在为军事海洋监视卫星研制新的战术,并有效地用于照相侦察卫星。在苏联导弹早期预警计划中使用的卫星已得到改进,在轨工作时间更长。另外,苏联正在加速研制新的照相雷达卫星,这对军事和民用航天用户都是有益的。在1990年头3个月,苏联共发射了15颗卫星,其中包括9颗专用于军事飞行。9颗卫星中有3颗是照相侦察卫星,其余有海洋监视、导弹预警、弹道导弹防御和军事通信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在这20颗卫星中,有12颗是由国内4所高校研制的。1 12颗微纳卫星来自高校在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的20颗卫星中,有8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其余的12颗卫星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研制,国家队:高校=8:12。  相似文献   

19.
琦琳 《国际太空》2014,(5):10-15
2012年底,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向内阁府提交了一份由日本空间政策委员会起草、名曰“日本航天防卫战略-我国防卫航天开发应有的理想状态”的报告,即“航天防卫战略”建议书。该建议书指出:日本应加快完善情报搜集卫星系统,尽快启动计划中的X频段防卫通信系统计划。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地推动包括研制和发射早期预警卫星在内的快速响应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3,(2):19-19
1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为何从载人飞船起步? 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巨大,研制周期长,风险大,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已解决了卫星返回和防热关键技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为载人飞船研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我国首先从载人飞船搞起,把发展载人飞船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