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继云  胡如忠 《中国航天》2001,(3):21-22,25
一、卫星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是:能自动提取被采集的数据;数据率较低;数据分时采集;覆盖地域广;可野外工作;无人值守。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优点是:时效性高;采集数据地域广;经济性优;真实性强。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组成有:传感器、数据采集平台、卫星采集通道、数据接收站、网络管理和中心处理系统。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由空间卫星信道、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卫星仿真中心的建设要求,卫星仿真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它包括数学、半物理和全物理仿真。论述了卫星仿真系统主要设备性能,仿真设备的研制及引进和仿真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3.
简要地评述了国内外卫星系统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现状及其评价体系,论证了卫星特殊的社会经济属性,运用系统评价方法和经济效益理论综合出一个卫星系统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它的应用条件、评价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地观测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卫星遥感系统的任务和组成;说明了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的基本任务、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等;提出了目前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中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如要关注卫星遥感系统输出产品的定义,以及卫星遥感系统输出产品质量与获取的遥感数据质量的关系;对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卫星遥感系统基本构成的划分,做好卫星遥感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相关关键技术的预先突破等。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6,(2):113-119
通过分析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结合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总结得到对我国发展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以实现低轨道航天器实时精密定轨的几点启示:加快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增强系统;通过冗余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增强系统可靠性;增加我国数据中继卫星支持广播的能力;建立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标准;增加多系统联合定位技术支持;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2导航电文配合使用;进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试验以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国外SAR卫星电源系统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电源系统的特点,从SAR卫星成像模式多、峰值功率大、较大的载荷平台功率比以及脉冲功率工作等方面分析了其对电源系统设计的需求;介绍了欧洲和加拿大研制的Cosmo-Skymed卫星、TerraSAR-X卫星、Radarsat-2卫星、Sentinel-1卫星、EarthCARE卫星等的电源系统设计概况,对其电源系统拓扑、母线体制、太阳电池阵功率调节方式、锂离子蓄电池组配置等技术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SAR卫星电源系统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入关键发展期。2020年,欧洲将完成伽利略系统的部署,投入全面运行;俄罗斯将基本完成GLONASS系统现代化改造,几乎全部由GLONASS-K卫星构成的星座和现代化的地面控制段将投入运行;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将初步或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美国GPS现代化计划进入冲刺阶段,2025年全部由GPS-3卫星构成的星座和现代化的地面控制段将全面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8.
环境一号C雷达卫星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雷达成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由卫星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六大系统组成。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中国科学院参加了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星箭发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测控  相似文献   

9.
英国萨里大学以小卫星为基础,发展了UoSAT卫星系列。文中着重叙述了星上有效载荷——对地成像系统(EIS)的设计,以及在轨道上成像的结果,证实了小型卫星的的遥感能力。EIS与传输系统为基础的处理单元相结合,使它为星上提供了实用的处理能力。EIS能在星上进行复杂的图像分析、处理和压缩。利用这些技术,可增加遥感小卫星在狭窄通信通道上的图像数据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国萨里大学以小卫星为基础,发展UoSAT卫星系列。文中着重叙述了星上有效载荷-对地成像系统的设计,以及在轨道上成像的结果,证实了小型卫星的遥感能力。EIS与传输系统为基础的处理单元相结合使它为星上提供了实用的处理能力。EIS能在星上进行复杂的图像分析,处理和压缩。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概况;重点介绍了95—1型GPS卫星定位和数据传输显示系统;给出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系统特点最后对应用情况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导弹预警卫星是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早期预警信息对成功拦截弹道导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导弹预警卫星的对抗手段并建立了相应的对抗效能评估模型,构建了预警卫星对抗仿真系统并描述了系统仿真流程.对于研究弹道导弹突防,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全球通信系统是一个倒置的网格系统,它由77颗处于低轨道上的卫星组成,该系统可能使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同别人直接通话,而几乎不受政府的干预。本文介绍了铱卫星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容量、成本估算及其竞争对象。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6,(3):115-122
在对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研制基本情况和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当前航天器电源系统应用实际及立方体卫星技术特点,通过对比提炼,对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重点对供配电体制、结构拓扑、高功率密度实现、接口标准、系统功耗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各关键技术的特点、应用、研究状况、难点及主要实现途经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发展趋势,指出了立方体卫星电源技术的发展重点,给出了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发展建议。以上内容对立方体卫星电源系统的研制应用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基于STK的小卫星零动量姿态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基于卫星工具包进行小卫星零动量姿态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和应用。首先对STK的姿态属性模块和姿态仿真器的应用进行了说明;然后分析和研究小卫星零动量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同时建立小卫星的三维模型,并在STK中进行仿真应用;最后对控制规律的输出力矩数据曲线及控制精度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卫星应用》2010,(3):8-8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级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卫星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多类产品;在卫星运营服务方面,具备提供广播电视高清信号传输、移动位置服务、数据采集等多项运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童铠 《中国航天》2002,(8):3-10
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和国家集团不惜巨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建成这种系统,欧洲也即将组建他们自己的系统。中国已建成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解决了自主系统的有无问题,但它是一个投资很少的初级区域性卫星定位系统,尚不能满足今后中国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进一步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一代性能更高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在分配电视卫星系统、直播电视卫星系统和高分辨率电视卫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笔者在文中也介绍了我国的电视卫星系统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伽利略系统是欧洲的卫星无线电导航项目,它始于欧盟委员会的提案。并由欧洲空间局合作开发。目前,俄罗斯、中国、巴西、以色列等国家都参与了伽利略计划。伽利略系统作为新一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利于发展新一代交通、电信、农业和渔业领域的通用服务,在未来卫星导航应用服务上发挥巨大作用。伽利略系统的总投资约34亿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