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宇局(NASA)的四项研究太阳和三颗行星的科学探测计划一再被推迟,从而使计划经费大幅度增加。 据总审计局提交给科学、技术和空间委员会主席的一份报告说,这四项计划(伽利略、尤里赛斯、麦哲伦和火星探测者计划)的总费用已从最初预计的12.123亿美元增加到了25.97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13-13
2006年9月23日,由英国、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太阳-B(Solar—B)探测器在日本南部鹿儿岛升空,计划在未来3年内对太阳耀斑进行研究,探索太阳系中释放能量最大的爆炸,预测它们何时发生以及为何发生。探测器重约900kg,长4m,宽1.6m,两个太阳能电池翼在太空展开后总长达10m,将在距地球6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探测器上3台设备(太阳光学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超紫外线成像光谱仪)将测量太阳大气圈的不同层圈。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 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过程,建立符合实际的空间环境动态模式,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 双星计划由一颗赤道区小卫星和一颗极区小卫星组成,这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地球空间重要活动区。 该计划是由中国科学院刘振兴院士牵头提出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对…  相似文献   

5.
空天瞭望     
<正>美小公司要让天上设备能上网美国太阳星空间公司(Solstar Space)打算在明年初把蓝源公司"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器装载的实验有效载荷同地面研究人员联系起来,对首个太空商业互联网链路进行验证。NASA将通过其"飞行机遇计划"承担太阳星公司"施密特太空通信员"装置明年两次飞行  相似文献   

6.
1991年日本计划发射Solar-A航天器。该航天器将携带X和伽马射线观测仪器。其任务是用硬X射线(1.5~10万电子伏)和软X射线(0.3~3千电子伏)对太阳耀斑进行高分辨率成像。Solar-A任务具有很浓的国际合作气氛,其中包括与美国和英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美国     
《航天员》2007,(1)
2007年美国计划发射5次航天飞机美国2007年计划进行五次航天飞机的发射,全部用于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首次任务 STS-117的执行将不早干3月16日。6名航天员将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飞往空间站,运送第二和第三右舷桁架舱段,并在空间站上部署另一对太阳帆板。任务 STS-118计划在6月28日之后执行,该任务最值得关注的是,NASA 教师巴巴拉·摩根将进行首次太空飞行。随后的三次航天飞机任务将分别在9月、10月、12月执行。  相似文献   

8.
一、简介 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布什已批准NASA的“向地球进军”计划(Mission to Planet Earth)。根据这一计划,将研制和部署各种(?)个系统进行全面了解所需的数据。首批卫星将被送入距地球表面几百公里以内的低地轨道(LEO),这批卫星称之为地球观测系统(EOS),其中包括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平台)和小型低倾角卫星(地球探测器)。这些  相似文献   

9.
1980年前后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将出现一系列较频繁的太阳活动现象和对人类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地球物理现象,是开展对太阳研究的有利时机。届时,不仅美、苏、日、法等国,甚至连印度、印尼也将发射天文卫星,参加这一重大的太阳峰年的观测研究。本文主要以美国的轨道太阳观测卫星(简称OSO天文卫星)为例,介绍美国天文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简况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地球观测系统(EOS)是美国航宇局(NASA)从空间观测地球计划的一个项目。为了能从空间平台对地球进行全面的观测,NASA等机构将在平台上安装各种遥感仪器,然后把它们射入太阳同步极轨道。这些不载人的自主式平台将连续观测地球15年。本文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作用和组成,以及所载仪器的性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11.
太阳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地球又是怎样响应这种化的?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为深入考察这些问题,21世纪初,NASA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与日共存"计划(Living With a Star Program)。计划全面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空间作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太阳-地球耦合系统中直接影响人类生命与社会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外报刊经常提到美国的(或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有的甚至把它和曼哈顿计划或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井论。美国总统里根最近还多次声明,在同苏联进行裁军谈判中,美国决不放弃“星球大战”计划。本文主要根据美国官方材料,对该计划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1,(10):47-47
欧空局科学计划委员会10月4日将两项任务方案作为“宇宙愿景”科学计划下的下一批中级任务。中选的“太阳轨道器”拟飞到比以往所有探测器距太阳都近的位置.而“欧几里德”望远镜将探测宇宙的加速膨胀。发射时间分别定在2017年和2019年。“太阳轨道器”将是一项同NASA的合作项目.美方将提供星上部分有效载荷和发射用的宇宙神火箭。  相似文献   

14.
月球探测器动力系统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联和美国的月球计划进行了综述,结合苏联/俄罗斯和美国月球计划的探测器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我国探月计划的探测器动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我国探月计划探测器动力系统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双星计划的基础上,将研究太阳剧烈活动的规律和产生机理、太阳扰动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与演化、日-地空间特殊环境(高能粒子辐射、空间碎片、等离子体等)对航天器的影响等。这一计划要在日-地引力第一平衡点处放一颗太阳监测卫星,并同时在地球极轨上施放两颗卫星,形成对从太阳扰动到地球响应的完整连续监测。力争在日-地空间连锁变化过程的整体行为探测上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式,为建立保障航天、通信安全的空间天气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基础。同时,积极发展业务型空间环境及效应监测卫星,与应用卫星搭载的空间环境监测载荷配合,长时间积累空间环境数据,研究影响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空间环境效应机理等。  相似文献   

16.
袁越 《中国航天》2000,(4):29-30
美国航宇局的近地小行星交会 ( NEAR,简称“尼尔”)探测器 2月 1 4日在茫茫太空中多游荡了一年后 ,终于进入了围绕爱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这是人类制造和发射的航天器首次成功地进入围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此之前 ,人造航天器已进入过6个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这 6个天体分别是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和木星。尼尔的成功入轨 ,使爱神星成了第 7个有人造航天器环绕其飞行的天体。首次尝试尼尔是美国航宇局在其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下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 ,重80 5公斤 ,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设计和建…  相似文献   

17.
NASA微重力科学与应用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解体,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和促使美国航宁局(NASA)重新审夹和重新确定航天计划的重点。其主要依据是看它是否有科学价值和有利于保持NASA在国内、国际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1992年,美国将进行美国微重力实验室(USML)、美国微重力有效载荷(USMP)和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三次飞行,公众对微重力研究的关注会达到一个新水平,因而必须对该计划的价值有明确的评价。它必须与民用空间计划的广阔前景相一致。美国咨询委员会关于美国未来空间计划的报告(通常称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加拿大空间局和美国国家航宇局于1991年签署的协定,美国国家航宇局将于1994年6月用德尔它2运载火箭为加拿大空间局发射一颗雷达卫星(Radarsat)。 雷达卫星载带的主要探测仪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它能在漆黑的夜晚进行探测,还能穿透云层和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布什总统提出“空间探索新构想”计划的4年多时间里,载人重返月球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已经从目标、目的论证阶段进入到工程实施阶段,并且开始硬件建设。本文对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主题和目标、星座计划和月球探索体系的技术方案以及整个计划的进度、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