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晶  刘韬  王姣 《国际太空》2023,(8):32-37
<正>近1年来,以色列密集发射多颗新型成像卫星,卫星成像能力大幅提升,并在商业对地观测卫星领域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以色列于202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地球遥感观测系统-C3-1(EROS-C3-1)卫星,使以色列成为全球第3个拥有0.3m分辨率商业光学成像卫星的国家。2023年3月28日,以色列用该国的“沙维特”(Shavit)火箭发射了“地平线”(Ofeq)系列侦察卫星中的最新一颗卫星——Ofeq-1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继2020年7月发射Ofeq-16光学侦察卫星之后,  相似文献   

2.
刘韬 《国际太空》2024,(3):16-21
<正>2023年,主要航天国家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美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欧洲加速发展商业对地观测卫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也迈出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步伐。在系统技术方面,国外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持续呈现星座化发展趋势,商业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领域发展迅猛,分辨率直追甚至超过商业光学卫星,气象、射频定位和高光谱成像等新型商业卫星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系统,其获取的信息在社会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应用情况,各国对这一类信息商业化的政策与做法,遥感应用人员的培训以及对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的几点建议。且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对地观测卫星有返回型、传输型两种。具有对地观测功能的人造飞船从本质上说也是属返回型的。这里介绍的是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民事应用。一个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要能进入实用状态,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才行。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卫星系统下述的卫星系统指的是在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上半年,高分五号、六号卫星相继升空,大大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的能力。那么,高分系列卫星有哪些秘密呢?怎样才能得"高分""高分"指的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而"高分专项"则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重大工程。高分专项要建设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12月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成功入轨。至此,我国高光谱观测实力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空间段建设任务圆满收官。什么是高光谱观测卫星?它具备哪些鲜明的优点?科研人员为此克服了哪些困难?本文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龚燃 《国际太空》2014,(10):62-68
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特别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在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活动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重视。随着各国对地观测卫星图像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加快了对地观测及其数据使用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在发展对地观测卫星系统、推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应用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积极谋求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国外空间对地观测系统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空间对地观测发展概况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发射和在轨情况近年来,空间对地观测系统快速发展,系统性能不断提升,遥感应用向深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通信、导航和对地观测三类应用卫星中,对地观测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的卫星,近年发射数量快速跃升,特别是近3年的年发射数量维  相似文献   

8.
刘韬 《国际太空》2024,(2):17-21
<正>2023年,军用对地观测卫星领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在积极利用商业遥感卫星的同时,着手优化军用侦察监视卫星体系,并计划大幅增加军用卫星数量,力图在对抗环境下,确保侦察监视卫星体系能力的发挥,并提升支持战术应用能力。俄罗斯发射新一代光学侦察卫星,缩小与美欧能力差距,且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发射频次也进一步增加。欧洲推进侦察监视卫星更新换代,例如德国已完成下一代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座的部署。日本在“安保三文件”指导下,计划完善侦察监视卫星体系,并提升在轨规模。朝鲜、韩国竞相发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拉开朝鲜半岛军事航天竞赛序幕。  相似文献   

9.
王硕  徐进 《国际太空》2016,(7):53-60
2016年3月13日和24日,俄罗斯分别成功发射了资源-P3(Resurs-P3)和猎豹-M2(Bar-M2)2颗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这是俄罗斯实施《2013-2020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草案)》等战略以来,天基对地观测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表明俄罗斯对地观测能力正处于能力恢复和提升期,显露出俄罗斯恢复航天大国实力的决心。目前,俄罗斯在轨对地观测卫星数量已增至16颗,其中高分辨率卫星数量增至9颗。然而,资源-P3卫星入轨即发生单侧太阳电池翼未充分展开等问题。同时,俄罗斯近几年发射事故和在轨故障时有发生,说明其对地观测卫星发展并不顺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遥感卫星观测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卫星数据传输能力已成为制约遥感卫星使用效能的瓶颈因素。为充分利用近地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的链路资源,采用可变编码调制(VCM)技术,通过对星地数传信道条件的动态评估,在保证链路传输误码率和链路余量的前提下,自适应地进行当前信道条件下的最优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充分利用系统链路余量,提高卫星星地数据传输效能。利用该方法,对VCM数传链路效能进行仿真分析,与相同符号速率的固定编码调制(CCM)体制相比,VCM传输效能平均提升42.1%,可为遥感卫星的数传通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地观测卫星总体参数多学科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总体参数设计问题,建立了以对地观测性能最佳为目标的多学科优化模型,考虑姿轨控制、电源、结构、推进、有效载荷5个分系统的设计变量和相应约束条件,并考虑运载火箭对卫星设计的约束条件,通过经验公式建立分析模型.采用协同优化方法,利用外点罚函数法将系统级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以改善协同优化系统级的数值缺陷,建立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框架.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可提升卫星的对地观测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建模思路与优化方法可望用于更贴合工程实际的卫星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2.
海洋-2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海洋动力环境探测的卫星,于2011年8月成功发射,201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卫星工程研制突破了高精度有效载荷、精密测定轨等关键技术,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高观测精度、高测定轨精度、星地激光高速数据传输、关键部件自主研制、航天器数字集成设计等五大能力提升。经过在轨验证,海洋-2卫星和星载设备工作稳定,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观测数据有效填补了国际同类微波遥感卫星数据的不足,在全球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分-1高性能遥感卫星相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卫星观测数据是对农业、灾害、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宏观决策的有力依据,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家对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需求不断提升。高分-1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中为解决应用急需和替代进口而规划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国外以光学、雷达、高光谱载荷为主的高分辨率对地成像观测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新一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随着微纳卫星、高性能载荷、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国外规划的新一代对地观测系统以智能小卫星集群为主,卫星平台研究集中于高性能微纳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小卫星群组;载荷研究在提高载荷时间、空间、光谱分辨率的基础上,智能化、一体化、轻小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6日,我国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1卫星,开启了我国对地观测的新里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组成,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发射5~6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目标是建成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专题",介绍了我国高分-1卫星及其相关系统,以飨读者,促进我国高分专项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5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5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唯一一颗实现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是国际上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是实现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分-5卫星运行在轨道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8年。星上搭载了6种有效载荷,是高分系列卫星中搭载载荷最多的卫星。其中,主要载荷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和全谱段光谱成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卫星从兴起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历史,在这段时间技术方面得到飞速发展,应用方面不断向全方位扩展,特别是对地观测小卫星有了突破性的成就,其中光学成像系统的全色分辨率在20年间提升了3个数量级,星上数据传输率和存储器容量提升了5~6个数量级,其卫星质量大都在50~ 200kg,属于微小卫星范畴.目前,小卫星成像系统可以满足对地球环境人为(战争)和非人为(自然)各种灾害观测监视的要求,而且经济成本较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发展和摩尔定律有一定的联系,对此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可为今后人们开发研制小卫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19.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达克里希南(K.Radhakrishnan)在印度国立开放大学(IGNOU)25周年纪念讲座中表示,由印度自行研发的新型雷达成像卫星一1(RISAT-1)将于2011年发射,一旦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将大幅提升印度对地观测能力,成为印度航天能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拉达克里希南表示,印度现有的遥感卫星主要使用可见光与红外谱段,因此不能穿过云层拍摄地球;而RISAT-1卫星具备全天候对地观测的能力。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由ISRO自主研发,能够全天时工作,从而提高印度救灾响应能力。RISAT-1卫星还将有益于测绘和管理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和滑坡,此外,它可提高防御监视能力,帮助追踪有威胁的船只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发展对地观测卫星能力。中国台湾地区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学习航天先进技术并积累经验,成功发展了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逐渐具备了天基对地观测能力。2017年8月底,由中国台湾研发的福卫-5(Formo Sat-5)对地观测卫星将搭乘美国猎鹰-9(Falcon-9)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