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22日23点2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刺破夜幕,将我国第四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一号04星是我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  相似文献   

2.
GRO和LRO掩星事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GRO(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adio Occultation)和LRO(Low Earth Orbit Radio Occultation)联合组网探测地球大气是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根据掩星事件的数学判据,仿真分析了LEO卫星主要轨道参数对GRO和LRO掩星事件数量和全球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卫星轨道越低GRO掩星事件越多;轨道倾角在30°和75°之间时,GRO掩星事件较多,全球覆盖率也较大;利用极轨卫星进行LRO掩星探测时,LRO掩星事件较均匀地分布在各纬度带.研究成果对GRO和LRO联合星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球星”系统是卫星技术相对简单、卫星数量适中、形成星座复杂程度较低的典型。该系统没有星间链路,在卫星上对通信信号不采用复杂的处理技术,可实现投资低、周期短、技术风险小等快、好、省的目标。“全球星”系统空间部分由在1414km低地球轨道的48颗卫星组成。低地球轨道允许实现类似地面蜂窝电话那种低功率手持机卫星个人通信。1星座参数48颗卫星位于倾角52”的圆轨道上,星座由8条轨道平面组成,每个轨道平面6颗卫星,轨道平面间隔为什”。轨道平面内的卫星间隔为600,轨道平面间的卫星相距7.5“。2系统容量在该方案中,用户最小…  相似文献   

4.
<正>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托举升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首颗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  相似文献   

5.
<正>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刻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正式开启征程。中继卫星主要是服务于航天器的卫星。通俗地讲,中继卫星就是一个位于36000公里上空的数据中转站,可以"居高临下"观测在中低轨道运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8年1-3月FY-3D卫星的掩星折射率数据,研究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掩星分布特点、数据精度以及误差统计特征。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同步静止轨道掩星沿卫星轨道呈弧状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倾斜轨道掩星在东西半球低纬度地区分别形成一小一大两个空洞,中地球轨道掩星则全球均匀分布。北斗掩星折射率数据精度在探测核心区域,即12~32 km范围内,与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折射率相比,平均偏差的标准差约为1.5%,在核心区外,标准差从1.5%逐渐增大到6%。静止轨道掩星的平均偏差在高层略大于倾斜轨道和中地球轨道掩星。下降掩星在20 km以上区域的标准差大于上升掩星,20 km以下区域小于上升掩星。高纬地区北斗掩星标准差最小,低纬地区最大,对流层中下层尤其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北斗掩星的数据精度和误差特征与GPS掩星数据相似。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1卫星组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发的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采用"星载一体化"设计的分辨率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其由4颗卫星组成,包括1颗光学遥感卫星、2颗视频卫星和1颗技术验证卫星,工作轨道均为高约650km的太阳同步轨道。其中,光学A星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商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具备常规推扫、大角度侧摆、同轨立体、多条带拼接等多种成像模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Sira公司和法国巴黎的Sodern公司正在研制可用于商业卫星的星跟踪器,据这两家公司称,它们要比机械陀螺仪便宜得多。两家公司所生产的星跟踪器曾应用于欧洲政府的研究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虽然这些卫星并不是单依靠星跟踪器进行姿态控制的,但它们的使用结果却令人鼓舞。Sira公司的星跟踪器已在德国的“航天飞机货架卫星(SPAS)上得到成功应用。SPAS由美国航天飞机施放并回收,已飞行了3次,第4次飞行定在今年年底进行。Sira公司负责星跟踪器计划的经理Hother说,这种星跟踪器同接收美国GPS数据的导航与定位接收机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1995年11月5日,美国的第2颗“军事星”(Milstar)卫星用大力神-4火箭发射。整个发射过程进行顺利。该火箭的末级“半人马座”的氢氧发动机经过3次点火工作,成功地将卫星送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军事星”重4500千克,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10.
2016年8月6日,我国用长征-3B火箭成功发射了天通-1的01星。该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我国首颗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技术指标与能力水平达到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卫星水平。它可为中国国土及周边海域的各类手持和小型移动终端提供话音和数据通信覆盖,填补了我国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将在个人应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我国进入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1概述□□随着航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移动个人通信系统卫星”(GMPCS)将在20世纪末问世。卫星移动个人通信系统可满足世界对通信全球化和个人化的要求,是通信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全球星”就是这场革命中的一个先行者。全球星有限公司是1991年成...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11日凌晨,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风云四号不仅是我国风云卫星中最先进的一颗星,也代表着世界同类卫星最高水平。可以说,在气象卫星领域,风云四号使我国向航天强国跃进了一步。将四项蕴含全球顶尖技术的关键载荷集于一身的风云四号,在提高我国气象监测、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也为东半球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3.
江燕 《国际太空》1999,(8):16-18
1“中华星”-2简介□□1999年2月,中国台湾“国家空间计划局”与德国道尼尔卫星系统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联合研制“中华星”-2地球观测卫星。卫星的任务是监视和获取整个台湾的陆地和海洋环境数据,为台湾的农业、林业、土地利用、自然灾害评估、环境保护、海...  相似文献   

14.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跟踪用户星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继卫星是航天测控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颗中继卫星对不同轨道的用户星测控支持能力是不同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详尽地分析了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TDRS)对近地航天器的跟踪条件,计算了中继卫星对各种轨道高度近地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给出了中继星到用户星可视算法、地球遮挡和受太阳直射的计算公式,通过专业STK软件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它们可以作为确定天基网的中继星数量和对在轨中继卫星进行资源分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28日,“全球降雨观测”(GPM)卫星由日本H-2A火箭从种子岛发射,该卫星是“全球降雨观测”计划中的主卫星,也是“热带降雨观测”(TRMM)卫星的后继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全球降雨观测”卫星是世界上首颗配备以Ku频段雷达(KuPR)和Ka频段雷达(KaPR)组成的双频段、毫米频段、具备多普勒测速功能雷达为主的降雨观测卫星,它不仅可用于地球观测,也能用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江山 《太空探索》2006,(9):15-15
7月28日,俄制呼啸K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了“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2对地观测卫星。这是该火箭去年发射失败后的首次发射。去年10月8日,呼啸KM在发射欧空局“低温星”时失败,造价1.7亿美元、用于研究地球极区冰冠的“低温星”被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紫外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导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利用紫外敏感器和星敏感器进行自主导航的方法中地心矢量的测量精度是影响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心矢量的测量又受到地球扁率的影响。在考虑地球扁率的前提下,研究了地球扁率对地心矢量测量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卫星姿态的地心矢量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卫星自主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8.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19.
刘佳 《国际太空》2014,(12):1-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又叫资源-1,研制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6年的辉煌历程,先后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01星、02星、02B星、04星(简称01星、02星、02B星、04星)共四颗卫星。它们在轨运行稳定,前两颗均超期服役,获取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全球各国免费提供了大量图像数据。2014年12月7日,04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确保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统长期连续的稳定运行,对促进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7年5月5日,“铱”系统的首批5颗星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地进人637km高的极地圆轨道。据透露,这5颗星的遥测数据良好,太阳帆板与天线已经展开,地面控制人员计划用两周的时间将卫星送到780km高的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范登堡基地历史上第工次纯商业发射。发射的成功使得“铱”系统在竞争中领先于它的对手“奥德赛”、“全球星”和ICO等,这些系统都计划在世纪之交用中、低轨道卫星提供手持电话的全球移动通信业务。“铱”卫星率先入轨意义非常重大,这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投资,其对定于1997年6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