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趋势,提出从“航天精神”的视角对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行研究。通过探索分析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航天精神”思政元素,设计基于“航天精神”视角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提出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作为一所航天特色类院校成为了建设应用技术类型大学试点高校,给予了学校发展的契机。学校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结合建设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和航天特色,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本文结合学校目前的情况,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为进一步加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高校的“新工科”工作开展,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的人才培养背景下实现全面育人的根本途径。针对实际育人的问题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破除理念偏差,多方联动共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拓宽渠道,创新实践育人体系,以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加快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重点从本科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的三个模块即参与"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和学术科研活动,来研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更好的融入其中,做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高校的育人体系中,成为育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对航天精神的研究与传承传播为例,探讨互联网时代中国航天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影响与作用,提出新时代中国航天精神在高校思政育人方面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创客教育融多种现代教育理念为一身,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契合了转型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探讨了创客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结合技术本科院校特色,从创客文化环境构建、创客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创客混合学习、创客师资队伍建设、创客团队和组织建设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提出了技术本科院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图,以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航讯 《航天》2011,(3):4-4
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命名的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于近期在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挂牌。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是丰台区政府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设有航天模拟发射、科技互动、科技体验和科普展示四个学生活动大厅,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以航天科普特色为主的高水平培训活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高校的产教融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首先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明确产教融合责任及目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推动高校真正建立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形成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本文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为例,对应用型高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实践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上,为奖励对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有功人员,中国航天基金会特别颁发了 2020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梦之蓝"特别奖。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是继承中国航天基金奖,经中国航天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准,在科学技术部备案而更名的科技类奖项,重点奖励为航天科技创新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航天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0.
航天科技创新所涉及的投资主体和创新主体比一般的企业创新要复杂,如参与我国神舟号飞船研制的上下游企业及技术研究机构有上百家,相关的协作单位更多达几千个;航天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