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相控阵雷达扫描波位序列的编排问题,从天线波位的几何关系出发,提出了基于相交电平约束的最优扫描波位序列的编排算法以及最佳波住序列的性能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数字馈相对天线最优扫描波位序列的性能的影响。分析计算表明,在目前移相器位数很难做高的条件下,数字馈相将使最优扫描波位序列的性能严重恶化,在实际设计中必须对扫描波位序列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相控阵导引头在中末制导交班时搜索效率,对空域搜索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末制导交班的误差源,根据目标指示误差设计了圆形7波位、矩形9波位和矩形25波位三种空域搜索策略。考虑回波遮挡和目标雷达反射截面(RCS)起伏效应,采用复合制导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对三种空域搜索策略进行了全弹道性能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三种搜索策略中,少波位搜索策略的覆盖范围小于多波位搜索策略,但搜索时间长度小,因中末制导交班的空域搜索时间有限,综合考虑认为少波位搜索策略的搜索效率较多波位更高;圆形7波位策略较矩形9波位能在相同时间内搜索内更多的圈数,故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遥感卫星CCD相机量化位数与信噪比等图像质量(Quality)参数有重要关系,CCD相机量化位数的选择能够影响其图像质量。文章简要介绍了国际遥感卫星量化位数的选择,从图像信噪比、图像熵这两方面分析了量化位数与图像质量的关系,详细地对量化位数与CCD相机模数转换器件信噪比以及系统信噪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仿真得到不同量化位数的图像。对仿真图像的主观判断以及客观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图像质量随着量化位数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相控阵雷达扫描波位和扫描时间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详细讨论了在相控阵雷达设计中扫描波位如何确定的问题。扫描波位的确定原则是使雷达系统既满足一定的检测概率和作用距离,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扫描整个空域。这就必须在波位驻留时间和平均增益损失等因素之间进行折衷。为了进一步节省扫描时间,还对如何利用数字波束形成( D B F) 技术实现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雷达斜视模式下对目标区域的高度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波位高度估计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通过多次迭代使目标函数趋于一个最优值,同时得到高度的最优解。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波位测高方程组可减小方程组近似处理误差。此外,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可随时更改波位数目,增强了该测高方法使用的灵活性,有效提高了高度估计精度。通过理论仿真和实测数据仿真分析,验证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求解多波位测高方程组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高度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6.
王玲军  周荫清  陈杰 《宇航学报》2006,27(6):1373-1377
重点研究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波位覆盖设计问题。推导了精确的星间几何关系模型,针对主星发射-辅星接收的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斑马图”复用技术的设计方法:根据分布式卫星空间几何模型,将辅星雷达回避直达波及星下点回波的限制条件,在主星雷达“斑马图”(即脉冲重复频率与覆盖关系约束图)上示出,即主、辅星复用波位设计“斑马图”;在合成斑马图上选择主星雷达的波位,则可以同时满足主、辅星雷达的限制条件。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对地协同探测过程中面临的获取有效测绘带回波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波位设计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2位和3位数字移相器为例,研究了四舍五入法、适当随机量化法和预加相位法等3种随机馈相法,对均匀微带直线阵列的增益方向图和波束指向精度的影响,研究证明相对于四舍五入馈相方法,适当随机量化法和预加相位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波束指向精度,但是在移相器位数较少的情况下增益会有少许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大型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可靠性统计分析中一些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结果含有自由度为1的常用分布的分位数。为便于应用,文章探讨了分布t (1)、χ2(1)、F(1,1)和N(0,1)分位数的关系及计算方法;给出了分布N (0,1)分位数的一个新的简单有效的计算公式,给自由度为1的常用分布统计分析计算提供了一个不用借助于查表而可以进行初步分析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推进工质电离、加速、喷出过程以及电羽流的污染控制等都与磁场密切相关。磁场位形的仿真设计对于提高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等效磁荷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的三维磁场仿真模型, 计算出圆柱形与圆环形铷铁硼(Nd-Fe-B)永磁体组合产生的磁场位形及磁场强度分布特征。该模型为改进电推进器实验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通过大量仿真计算与分析, 从大量的磁铁构型方案中优选出合适的磁铁构型, 可以缩短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的实验周期, 降低成本, 加快电推进器的研发进度。  相似文献   

10.
多道数字磁记录器,在若干磁道上同时记录编码数据,所用的磁道数等于编码位数。例如八位编码的数字数据,需同时占用八路磁道。由于种种原因,同时记录在八路磁道上的码子,重放时不会在同一时刻出现。这种现象称之为“路间脉冲时间位移,”简称“时间位移”〔有时也称作“路间时间位移误差”(ITDE)〕。  相似文献   

11.
文章定义了航天遥感图像的信噪比(SNR),调制传递函数(MTF),动态范围(DR),并在理论上推导了它们与量化位数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由两个先验可靠性分位数确定Beta先验分布参数的方法与数表,并且对文献[1]的数表C1、C2的精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量化对遥感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定义了航天遥感图像的信噪比 (SNR) ,调制传递函数 (MTF) ,动态范围 (DR) ,并在理论上推导了它们与量化位数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纯  张林让  胡子军 《宇航学报》2014,35(7):843-849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阵列天线GPS接收机的多径抑制方法。考虑到通常GPS视线信号的来波方向与多径的来波方向不同,在每个导航数据符号位内测距(C/A)码重复,通过对阵列接收的信号矢量与它本身的延迟信号矢量互相关,提高接收机前端信噪比,再利用最大特征值法和前后向空间平滑技术准确地估计期望卫星视线信号(LOSS)的来波方向。最后综合多个GSC子阵列有效地降低了相关多径对码跟踪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使接收机在与LOSS码同步前准确估计LOSS的角度信息,有效抑制相关多径,且鉴相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InSAR系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威  李春升  时信华  郝晓龙 《上海航天》2011,28(4):38-46,66
概述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的定义、组成、工作体制、应用领域及特点。综述了4个典型的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发展现状,分析了总体技术、编队控制、三同步和基线测量四项系统关键技术。讨论了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高分辨率与宽观测带、实时与准实时和多功能发展方向。针对可实现高分辨率与宽观测带的多通道技术,分析了相位中心个数与重频的关系,并以一发三收模式为例,设计分辨率1m、观测带宽度30km波位参数,并分析总结其技术难点。针对有望实现实时与准实时监视的中、高轨InSAR系统,分析了处理器带宽、合成孔径时间、天线尺寸、峰值功率和基线等参数与轨道高度的相互关系。以轨道高度30000km为例,设计分辨率5m、覆盖范围600km波位参数,分析并总结了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的基本特性,给出了椭圆极化波各参数的简便计算公式卡口旋向判别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圆极化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微弱磁场测量是研究物质特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高精度的微弱磁场信号测量需要设计高精度的信号采集系统,而以模拟量输出的磁强计通常需要数字采集系统进行模/数转换。为此,文章设计开发基于Σ-Δ型模/数转换器(ADC)的高精度微弱磁场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核心控制器FPGA的功能设计,实现了FPGA对ADC的读写控制,以及ADC输出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有效采样位数可接近理论值(21位),输出噪声RMS值为1.9μV,磁场测量精度满足0.1 nT要求。  相似文献   

18.
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王海 《上海航天》1999,(1):55-59
分析了雷达吸波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重要地位,较详细地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和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指出,多频谱隐身材料和智能型隐身材料是雷达吸波材料中两个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在我们心中引起无限哀思。我们为失去一位卓越的领导人而悲痛欲绝,也为失去空间事业的一位掌舵人而遗憾万分。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回忆起小平同志关怀我国空间事业的历历往事。 早在1958年当我国掀起搞人造卫星第一波热潮时,是小平同志及时地纠正了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发射人造卫星的偏向。他指出,现在放(发射)卫星与国力不相称,要调整  相似文献   

20.
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吸波材料是解决电磁污染和雷达隐身的关键因素之一,能提高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隐身装备的突防能力.目前正在研究覆盖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的纳米复合吸波材料.介绍了纳米吸波剂的吸波剂机理,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并对纳米薄膜吸波剂、纳米陶瓷吸波剂、纳米铁氧体吸波剂和化学表面修饰纳米碳管吸波剂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各自的有缺点.最后对制备强、宽、轻、薄的纳米复合吸波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