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嫦娥二号"卫星再拓展试验的设计轨道,研究各种摄动力对轨道确定精度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若要达到km量级的轨道确定精度,必须考虑除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外所有大行星以及日月的质点引力。文章进一步利用数值分析法研究再拓展任务的轨道确定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目前的测控条件,使用30 d以上的测轨弧段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轨道解,而短弧(小于20 d)稳定轨道的获取需要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轨数据支持;当"嫦娥二号"距离地球700万km时,测控精度可优于30 km;虽然每天测轨弧段的增加可以改善轨道精度,但是当增加到8 h以上时,定轨精度将不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5):48-48
2005年10月8日,欧空局科研卫星CryoSat在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失败,坠入大海。运送卫星的俄罗斯火箭原计划90分钟后把卫星送入轨道,该火箭在俄退役的RS-18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加上“微风-KM”(Breeze-KM)上面级研制而成。CryoSat卫星是欧空局6颗“地球探测卫星”中的首颗,设计用于了解全球变暖趋势,对极地冰层及海洋浮冰的厚度进行精确监测。CryoSat价值1.4亿欧元(1.7亿美元),重711kg,配有雷达干扰测高仪,探测数据能够精确到厘米级。专家预计CryoSat能够超越以往的探测器,提供大量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6):20-20,25,86
9月29日21时16分,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升空585s后,"天宫"一号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从此,中国人拥有了自主空间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也由此拉开。9月30日1时58分,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科研人员的指挥控制下,"天宫"一号实施首次轨道控制,远地点高度由346km抬升至355km。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未来自主金星探测活动中的测量与导航实施问题,重点研究了地基测定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测距、测速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能力,提出了基于我国金星探测测定轨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高精度测量模型和定轨策略,并完成了软件实现。利用与欧空局联合开展的金星快车探测器跟踪试验,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验证,实测数据定轨结果与欧空局事后精密轨道的位置偏差优于485m,速度偏差优于5.5cm/s。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轨道计算能力达到欧空局金星快车探测器同等水平,初步检验了该系统测量数据处理和轨道确定部分的正确性、有效性,可为后续我国自主金星探测提供测定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三向测量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介绍了三向测量技术(包括三向测距和三向测速),阐述使用三向测量的工程背景和重要意义,给出利用三向测量数据进行实时定位的数学推导,并分别对三向测距和三向测速原始数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在"嫦娥一号"试验轨道段采用三向测量技术得到的残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未进行站间时间同步的情况下,"嫦娥一号"卫星100km×100km环月轨道段三向测距误差约200m,三向测速误差约2cm/s,利用三向测量数据可以单独进行轨道确定,验证了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中应用三向测量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欧空局的“惠更斯”探测器投入泰坦怀抱之际,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航天器正在以11.27km/s的速度飞往“TEMPEL1”彗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元素"(GIOVE)试验卫星中的第一颗,Giove-A,于2005年12月28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19分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经过"弗雷盖特"(Fregat)上面级火箭的三次点火后,这颗由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制造的试验卫星被送入了高23230千米、倾角56度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省月球重力场模型的计算时间,依据Kaula准则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精确的两个重力场模型GLGM-2和LP165P,提出了在一定阶次截断重力场模型的问题.通过仿真不同阶次重力场模型作用下轨道高度为50 km的圆形极轨道环月卫星轨道特征的变化,验证了50 km以上高度卫星非球形摄动分析时可以将重力场模型截断至一定阶次的结论,并利用截断至7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仿真分析200 km圆轨道卫星一年内轨道下降程度.最后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200 km高度环月卫星需要每50天进行一次轨道保持控制的结论并完成一次轨道保持控制仿真.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低轨环月卫星轨道保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低轨卫星的轨道寿命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耗散作用,其轨道在不断变小(即高度降低)变圆的状态下进入地球稠密大气层中陨落。但地球转移轨道(GTO)碎片的运行轨道是一个近地点高度为200km,远地点高度达36000km的大偏心率(e=0.73)椭圆轨道,其轨道寿命主要由第三体(日、月)引力摄动所决定,而且还与其轨道的初始状态有密切关系。本文将根据地球卫星轨道变化规律进行理论分析,阐明力学机制,并给出相应的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宇航员准确送入太空。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调相进入对接轨道,等待"神舟九号"飞船的此次赴会。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7月8日23时30分,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启动其太空之旅,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绝唱,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此前,"发现"号和"奋进"号已分别于今年3月和6月退役。"阿特兰蒂斯"号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其任务期为12天,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一年的给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雷杜站跟踪欧空局ECS-1和OTS-2通信卫星所得近一年的角跟踪数据进行精度鉴定的结果。可从另一个地面站得到另外的测距数据的时间内,可以以较高的精度直接测出这些误差。测得的角误差代入相应的解析式中,就可以预测用类似跟踪系统对于其他同步轨道任务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载人月面上升交会任务对任务快速性和自主性的高要求,基于共椭圆交会方案,将提升任务自主能力的相对测量条件和航天员的操控特点量化为着陆器与目标飞行器的相对几何约束,设计了载人月面上升交会轨道的参数。首先建立了载人月面上升交会飞行过程的时间、相位和速度增量解析模型,然后提出了相对几何约束模型,最后分析了入轨相位差随Lambert转移轨道半长轴单调递增的规律,提出了通过确定边界值来快速求解可行域的方法。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计算分析了任务周期、速度增量、相对距离在可行域内的取值情况,结果表明当目标环月轨道高度取300 km时,过渡轨道不应低于220 km,相对测量范围至少750 km。  相似文献   

15.
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过程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浩  金星  洪延姬  李修乾 《航空学报》2012,33(6):994-1001
 空间碎片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用地基高能脉冲激光清除空间碎片被认为是一种可行手段。分析了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的原理,建立了碎片清除过程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选取两种典型的ps级和ns级激光器,对空间碎片的清除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800 km和1 500 km轨道高度上的某典型空间碎片,两种激光器均不能在其一次过顶将其清除,需多次过顶才能达到清除效果;在进入大气层烧毁前,均需烧蚀一定的质量,而且轨道高度越高,烧蚀质量越多;ps级激光器比ns级激光器具有优势,15 kJ、 10 ns、 2 Hz的ns级激光器清除800 km和1 500 km轨道高度上的碎片所需总能量分别是150 J、1 ps、 65 Hz的ps级激光器的2.95倍和3.31倍。研究结果可为碎片清除方案制定和地基激光器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种近地回归轨道区域性覆盖星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近地回归轨道对我国的国土进行区域覆盖星座设计,设计采用倾角为41°、高度为1201.88km的δ星座,通过对几种可能轨道参数的分析对比,对其覆盖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找到了满足覆盖要求的星座轨道参数。  相似文献   

17.
动量轮卸载对环月卫星SMART-1轨道的影响和定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量轮卸载是卫星进行姿态控制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对欧空局(ESA)首颗环月卫星SMART-1测轨资料的分析,计算了动量轮卸载对卫星轨道的影响,特别讨论了在动量轮卸载的精确信息未知时提高卫星定轨和预报精度的策略。计算表明,2006年5月29日至6月2日期间,SMART-1多达19次的动量轮卸载过程使得其轨道位置变化达到3km。如果不考虑动量轮卸载的影响,定轨结果相比于ESA重建轨道的位置误差最大可达742m。本文利用分段常数的经验加速度模型来模制动量轮卸载产生的小推力。计算表明,即使动量轮卸载的精确信息未知,采用该方法也可显著提高定轨和预报精度,定轨位置误差最大下降到246m。计算还表明,经验加速度的合理选择(周期性、常数或线性经验加速度)决定定轨精度的改善程度。考虑到我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将采用动量轮卸载的方式进行姿态控制,本文的结论对我国的探月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31日18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制造的"亚太七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9.
在仅使用单点位置、速度信息计算轨道的奈件下,针对轨道半长轴、远地点高度的精度问题,在轨道面内,应用活力公式和二体运动学理论推导得出了轨道计算精度与弹道测量精度间映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给出了不同的位置、速度误差与半长轴、远地点高度最大误差之间的数值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大小分别为100 m和1 m/s的算例,半长轴最大误差和远地点高度最大误差分别约为2 km和4 km.基于此方法,可以将弹道误差传递至轨道参数误差,进一步分析故障误判和漏判概率;也可根据轨道参数精度要求反算弹道测量精度要求,以作为地面测量系统建设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共轨道面双星环绕编队飞行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Tschauner-Hempel方程,对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进行了分析,得出实现编队飞行条件,并给出了用两次脉冲推力实现双星共轨道面椭圆环绕编队飞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两次0.55m/s的脉冲推力可以实现500km参考轨道上长半轴为2km的椭圆环绕编队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