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磁兼容性(EMC)对电子设备能否发挥正常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从电磁干扰分析、EMC控制等方面入手提出EMC设计要求.根据作者的多年工作实践,提出EMC设计可从优化信号设计、完善线路设计等8个方面入手,最后指出了地面测试设备的EMC规范.  相似文献   

2.
卫星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星上电子地器件多的特点,对气象卫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卫星接地搭接、电磁屏蔽和电缆布线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施要求。经卫星在轨飞行验证,对FY-1C所进行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设备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设备中的元器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电子设备所处的空间电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电磁干扰源的范围,干扰源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人们对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研究越来越迫切,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应用也在从各个可能的方面入手,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文中将首先介绍电磁兼容性技术,然后讨论电磁兼容性的实验和测试,并给出了一个例子;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辐射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5.
星载通信设备首先应具有卫星发射时,能承受振动,冲击的结构和强度,长时间的时效以及在高真空中温度周期性的急剧变化条件下能稳定的工作,在通信卫星的有限通信舱内,要将任务设备,BUS设备,遥测/遥控设备以及数据处理设备等安装在一起,自然要产生相互间的干扰。这里就存在一个电磁兼容性的问题。为此,文中将以星载设备性能中的电磁兼容性(EMC)为中心,从星载设备的性能要求出发,对EMC的基本问题,即基本概念,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国内外电磁兼容性衬垫的发展概况 ,重点介绍航天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衬垫安装结构的设计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带传动实验机噪声的产生和传播途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为设计、安装、调试和使用带传动实验机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于星上产品元器件间电磁干扰的日益严重,电磁兼容性设计已成为卫星工程产品的一项设计指标和鉴定内容.“风云一号”星上计算机电磁兼容性的设计目的和总要求是:保证计算机能抗外来的电磁干扰;本身不给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影响,对系统兼容性工作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星上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内容包括:对高频信号、引线用屏蔽线、电磁辐射干扰进行屏蔽;对逻辑电路,从选用元器件、电路设计和走线合理方面加以考虑;对供电系统、接地系统进行滤波和隔离;对引线耦合,在走线、布局和阻抗匹配上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10.
11.
结合空间系统研制以及国际空间合作中对电磁兼容性标准的需求,简介国内外空间系统电磁兼容性技术及其标准现状,并对国内空间系统研制过程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研制我国空间系统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13.
弹载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战术导弹弹载计算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弹载计算机的设计要求,并按军用GJB511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试验项目包括传导发射试验、传导敏感度试验和辐射发射试验等.最后介绍了降低辐射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 QJ2428—93《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中4种安全余量的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的特点,一是采用了较新的电流探头注入(BCI)技术,二是测试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屏蔽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给出了航天器电缆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准则,分析了屏蔽电缆的屏蔽皮接地原则和原理;讨论了多根屏蔽电缆束外加整体屏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给出了几种常用的屏蔽皮接地设计方式以及屏蔽性能优劣对比,指出目前国内航天器电缆常用屏蔽皮接地方式的不足;最后通过某微波遥感卫星上电缆屏蔽设计的应用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电缆屏蔽设计解决航天型号研制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为航天器电缆网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TY-3微重力试验火箭电气系统在测试中出现的供电干扰、长线干扰、脱落干扰等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电磁兼容性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电路设计方案,通过了地面综合试验的验证和飞行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箭载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着电磁干扰,因此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电磁兼容性是通过控制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性来实现的,应力求在单机设计中就予以解决.常用的电磁兼容性的检测方法有:进行各种联试检查;规定电磁干扰条件和测量方法;测定设备和系统在特定电磁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采用s参数法结合CST-MS软件进行航天器屏蔽度仿真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在航天器舱体结构内的发射天线和舱体结构外的接收天线处分别设置端口,通过计算端口间的s参数来分析计算舱体结构的屏蔽度,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实测验证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充分验证了采用s参数法结合CST-MS软件对屏蔽度仿真分析,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航天器设备级和系统级,能够显著降低航天器电磁兼容性(EMC)分析的难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航天器前期设计中EMC试验验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低压差分信号线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备之间的高速率数据信号通过低压差分信号(LVDS)线束进行传输,因此,LVDS线束的电磁兼容性(EMC)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通过专用的电磁兼容性仿真软件对航天器实际结构中的1对低压差分信号线束的传导特性进行了分析,之后,基于该分析结论,对由12对线束构成的设备间线束捆的串扰特性、外界电场辐射下线束的抗扰特性进行了分析。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所述航天器低压差分信号线束布局的合理性,为将该成果进一步推广至航天器系统级线束布局及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QJ2620—94《导弹武器系统电磁兼容性管理指南》制定的目的、原则、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的内容,着重对标准中规定的几项电磁兼容性工作及电磁兼容性技术组的作用和组成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