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的光壳结构,设计了一种变厚度的胶接支座,并对其胶接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了胶接支座的承载能力,为在光壳结构上使用胶接的形式进行安装孔设计时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舱段间连接装置,分析了其在轴向力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并以相对滑动作为失效判据给出了预紧力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卡箍倾角、摩擦系数以及预紧力等对该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径为1 200 mm的连接结构能够满足1 000 kN 轴拉载荷下的使用要求。卡箍与壳体配合面倾角、摩擦系数以及预紧力等均会对该连接结构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其中预紧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预紧力增大,卡箍与上下壳体对接面的压力增大,产生的摩擦力增大,因此其轴向承载能力增大。此外,随着配合面倾角增大以及摩擦系数的减小,则会导致该连接装置承载能力产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DM-3C雷达整机干扰严重,在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发现高频电缆引起的干扰是雷达整机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经检查、测试和分析,找出了设计图纸和电缆焊接时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措施。主要措施是电缆屏蔽层的脱头长度要适当;把剪好的电缆屏蔽层少量镀锡、以固定屏蔽细丝;涂少量助焊剂。采取以上措施后,经过上百套雷达的考核,无一根电缆有问题,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4.
海南文昌发射场的高温、高湿、盐雾等环境问题给通信卫星塔架电缆设计提出挑战。为此,文章在借鉴西昌发射场塔架电缆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塔架电缆由A1段、A2段和B段3个电缆分支组成;继而针对文昌发射场环境特点详述了塔架电缆在设计、铺设和使用方面关键点;最后对塔架电缆进行了测试验证,给出了测试内容和注意事项。所设计的塔架电缆已在3颗通信卫星正样星上得到验证,测试流程已基本固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操作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2,21(3):100-100
据俄科技网站3月16日消息,由俄微电子纳米技术所、全俄电缆工业科研设计技术所、莫斯科航空研究所三家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并成功试验了据称是世界第一的混合动力电缆。在此种电缆里,能量同时以两种方式传输:一种是液态氢流,另一种是超导电缆里的电流。采用这种结合了超导体和冷媒(液态氢)的电缆线,不仅能维持电缆的超导状态,而且本身是能量载体。混合动力电缆用作电力输送时,  相似文献   

6.
魏虎章 《航天制造技术》1994,(5):56-56,F003
介绍了带状电缆和接插件的特点、规格,对所使用带状电缆穿刺压接设备作了说明,并针对带状电缆穿刺压接工艺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戴光耀 《方舱技术》1996,5(3):17-24
本文叙述了方在载能力试验的内容,简单介绍了方舱承载能力计算与试验结果与以及各种承载能力试验,方法和各处专用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8.
对复合材料压接型电连接器电缆的制作过程、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压接电缆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压接电缆的制作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任怀宇 《宇航学报》2003,24(4):327-330
简要介绍了箭上电气系统电缆网热防护技术应用现状,阐述了一体化热防护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轻质电缆网的芯线、绝缘层、屏蔽层、插头和热防护层有效集成的总体方案。研制热防护材料,确定热防护层结构,试制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模拟热环境试验,研究表明: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满足结构减重与轻柔、可靠性提高和总装周期缩短等总体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柯宏发  王光文  陈友良 《上海航天》2001,18(3):50-52,56
针对靶场测试电缆存在的浪费严重、管理困难等现状,提出了应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想。简要介绍了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定义、组成,论述了靶场测试电缆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优势,并给出了电缆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初步组成设想。最后论述了靶场在经布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金属内衬容器承载能力的预外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具有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容器的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属内衬的弹性变形范围和稳定性。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并结合第四强度理论。研究了在施加外压力时保证金属内衬不失稳的条件下,具有金属内衬的纤维缠绕容器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承载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给金属内衬施加预外压力,可以提高容器的极限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纤维层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容器最佳预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金属内衬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承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属内衬的弹性变形范围。根据三维弹塑性理论,并结合强度条件,提出了自增强处理提高金属内衬弹性变形范围的方法,并研究了最佳预压力的求解方法及承载能力的提高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容器施加预压力,使内衬达到最佳塑性状态,可提高容器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复杂载荷下复合材料组合壳体局部补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复合材料组合壳体在轴压、外压及弯矩联合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发现,该结构铺层设计不够合理,造成复合材料铺层变形不协调,导致结构过早破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在复杂栽荷作用下结构复合材料局部铺层改变进行补强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局部铺层补强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局部改变铺层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为结构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Conventional spacecraft structural function has been limited to supporting loads and mounting avionics only. In contrast, the technology of ‘multi-functional structures’ can integrate thermal and electronic functions into the spacecraft’s inherent load-bearing capability. In addition, sufficient radiation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anticipated mission environment. Utilizing this concept, the ratio of electrical functionality to spacecraft volume can b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and significant mass savings can b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spacecraft electronics are miniaturized using advanced IT applications such as flexible circuitry, miniaturized components, featherweight connectors, and so on, that they can be easily embedded within a structural panel. A sandwich structural panel consists of an aluminum honeycomb core and lightweight CFRP facesheets.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s is implemented within the panel by mounting electronics on a multi-layered composite enclosure with multi-materials. This composite enclosure provides a load-bearing,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on, radiation shielding capabilities and an available space for embedding electronic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tests and analyses is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flight hardware is qualified for the expected mission environments. This approach will be utilized for the advanced small satellite ‘STSAT-3’ to validate the multi-functional structures concept.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某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台承力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承力架在试验状态和试验准备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根据应力分析结果对承力梁的结构和布局作了相应优化,使结构强度满足工作要求。同时对局部结构——承力环支腿进行了应力分析和优化。最后分析了承力架的自身模态,其轴向一阶振型在试验件轴向一阶振型范围内,需...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鉴  何洪庆  虞健 《宇航学报》2007,28(3):527-530
为解决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承载轴压与弯矩能力不足问题,依据原壳体实体及其在轴压与弯矩联合载荷作用下的静力试验,建立了该壳体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静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计算分析表明,原壳体破坏的原因是层间剪切强度失效,复合材料基体开裂,局部屈曲和后屈曲破坏发生在铝裙尖端部位。提出用S-2玻璃纤维代替F12纤维做为裙外铺层改进原壳体结构,有效地约束了屈曲波形,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解决了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梯度信息,给出了基于结构可靠性的最佳矢量优化方法,其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收敛快等特点,并结合遗传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构造了基于最佳矢量优化方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该方法结合了二者的各自的特点,使两种算法的搜索能力得到了相互补充,祢补了各自的弱点。结合算例表明,应用该方法所得的优化结果好于单独使用最佳矢量优化方法或单独使用遗传算法所得的优化结果,该方法是一种优化能力、效率较高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钢球连接方式火工装置中,钢球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校核。通过经典的接触应力计算公式,结合钢球在火工装置上的具体使用情况,利用微变形理论,归纳出了火工装置上起连接承载作用的钢球连接方式新的强度校核判断法则。试验结果表明,该判据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火工装置上钢球连接方式的结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总装材料对氦气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卫星总装中所使用的部分吸附性材料进行了氦气吸附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及分析证明了所采用的吸附性材料对氦气的吸附很小,在采用累积法进行卫星检漏时,吸附性材料对检漏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美国国防部评估其软件承包商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针对航天器软件工程化实施过程中软件生存周期与实际研制流程不符、软件质量过于依赖整星测试的问题,提出了开发本地化生存周期模型;应用组织资产提升软件复用能力;利用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问题本质;重视配套设施、促进软件工程过程的落实等,以及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思想和内容进行本地化的措施,可为解决当前航天器软件研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软件研制单位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