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李革非  陈莉丹  唐歌实  张丽艳 《宇航学报》2011,32(11):2463-2466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对发射窗口的轨道日照角、光学导航测量设备阳光抑制角和轨道共面等多项约束,建立了交会对接发射窗口计算数学模型,给出了交会对接发射窗口计算方法与流程,分析了各种约束对交会对接发射窗口的影响。计算并构建了交会对接任务目标飞行器和追踪飞行器的年度日照发射窗口集合。按照2种任务规划思路分别给出了确定目标飞行器和追踪飞行器年度共面窗口集合的方法,为多约束交会对接年度发射窗口的日窗口和时刻窗口的分析和规划提供了清晰的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交会对接年度发射窗口集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模型、方法和结果可作为交会对接任务发射窗口分析和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多设备协同测试系统外场联调中,WEIBEL弹道测量雷达的实时弹道数据作为引导源输入至融合处理中心.试验发现,按照设备用户手册中介绍的实时数据输出的帧结构,采用常规的标志位确定帧头的方法无法实现帧同步,导致引导数据不能正确还原,这在多设备协同测试中是一个致命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实测的数据帧结构及实时数据传输信号,提出了利用CRC校验位实现帧同步的方法.试验表明,这一方法能够可靠解决多设备协同测试系统雷达引导数据的帧同步问题,为融合处理中心正确还原雷达引导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靶场的统一测控系统与 GPS 定位系统兼容的有关技术问题。作为一种测量手段,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把它同靶场的测控设备融为一体,以适应靶场多型号、多任务、多用途战术武器试验测量之需要,是一种最佳的设计方案。GPS 定位系统作为靶场的外测,具有设备简单,不受航区布站条件的限制,可作远程全弹道跟踪测量,精度高,用途广等特点。本文依据 GPS 信号结构和指标要求,同测控设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以满足系统总体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多冲量轨道交会问题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21,30(1):23-30
针对平面内轨道交会问题给出了一种多冲量轨道控制算法,其融合了半长轴、偏心率、近地点幅角联合控制方法和轨道相位捕获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等点火时长计算模型和理论起控时刻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控制序列自动调整算法。基于该算法,在给定测控条件、单次控制最大点火时长等约束条件下,可快速求解实现与目标航天器轨道交会的多冲量控制策略。最后,通过轨道交会问题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应用于轨迹捕获、航天器组网控制、航天器交会远程导引等航天场景。  相似文献   

5.
提高轨道覆盖率是航天飞行的重要技术之一.轨道覆盖率高可缩短空间飞行器的空间交会时间,实现多目标测控跟踪.轨道覆盖率与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密切相关.提出了实现高轨道覆盖率的途径.对单个地球观测站覆盖率作了定量计算,并给出计算公式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郭放 《中国航天》1991,(9):42-47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连续两次成功地发射了太阳同步轨道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外测安全系统是该运载火箭的主要分系统之一,它与中国航天测控网的部分台、站相配合,获得了全程外弹道数据,圆满地完成了全程跟踪测量任务。测量精度全部满足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提出的指标要求。文中简述了测控系统的任务、组成及箭上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适应滤波方法研究导弹飞行试验多站测量定轨问题。充分考虑导弹飞行的动力学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对加速度随机干扰的统计特性以及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进行自适应补偿,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弹道估计。计算结果表明,这种飞行状态估计与测量设备系统误差估计交互进行、互相补偿的方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通用无人驾驶飞机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通用无人驾驶飞机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讨了频段选择应考虑的四个因素,电磁兼容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信号信道设计方面在信道上考虑了带宽、电平分配、上下行信道解析模型、自跟踪信道解析模型等诸多方面;最后,对设备测量精度作了分析,从热噪声、多径效应、编码器量化误差、伺服噪声、轴系误差等方面分析了测量误差。文中给出了多项计算,给出有关数据图。  相似文献   

9.
测速定轨的实时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弹道参数的样条表示理论,本文提出了雷达目标的测速定轨实时算法。算法的关键是通过弹道表示系数的递推计算,由预测量与实际测量量的差别来计算样条系数和确定样条节点。在已有的弹道样条表示基础上,下一时刻的弹道计算有三种情况:用预测值、局部调整校条系数和增加样条节点,给出了在实时计算中采用哪种计算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在测量船建造和升级改造中提出采用分布式船姿船位测量体制来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为检验新体制下测控软件及测控设备的正确性,设计一款分布式船姿船位测量仿真软件。首先介绍集中式和分布式船姿船位测量体制;然后提出可重构的测量船分布式船姿船位测量仿真软件设计方案,给出分布式变形和惯导测量仿真的数学模型说明,并分析提出基于配置的通用化仿真解决方案;最后给出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软件是正确和有效的,现已应用到实际任务演练中。  相似文献   

11.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道的摄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鑫  李俊峰  高云峰 《宇航学报》2004,25(4):473-478
卫星在编队飞行过程中总受到各种摄动力的作用,由于轨道摄动直接影响卫星的寿命,研究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道的摄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编队飞行卫星相对轨道摄动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进展,最后针对目前相对轨道摄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是实现高轨航天器自主定轨的核心设备。为在地面测试阶段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充分高效的验证,亟需设计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地面测试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本系统可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实际在轨状态下接收到的导航星座信号进行仿真;第二,具有模拟包含北斗三号等多导航卫星星座信号的功能;第三,本系统充分考虑自动化、通用化与一体化设计。提出的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能够在地面测试阶段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充分验证,并充分考虑测试实施,从自动化、通用化、一体化方面提升测试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解决人工判读带来的误判漏判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搭载在某MEO、IGSO轨道卫星上的单粒子探测器对XQR2V3000 FPGA配置存储器进行了在轨单粒子翻转探测。利用一种基于复位计数统计的FPGA配置存储器单粒子翻转的监测方法,并对在2016年太阳活动平静期以及2017年9月6日太阳耀斑爆发期的2颗MEO卫星以及1颗IGSO卫星的XQR2V3000 FPGA配置存储器单粒子翻转次数进行统计,依据卫星轨道根数获得了翻转事件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太阳平静期,设备等效铝屏蔽厚度为6 mm的情况下,处于MEO轨道和IGSO轨道的XQR2V3000配置存储器单粒子翻转率分别为 0.513 次/(器件·天)和0.491次/(器件·天),分别为CREME96模型预测结果的22.4%和16.9%,两种轨道的翻转率相当。在太阳耀斑爆发期间,MEO与IGSO轨道单粒子翻转率分别上升为2.5次/(器件·天)和 5次/(器件·天) ,比平静期高了一个数量级。试验所得的单粒子翻转率可为相同轨道卫星电子设备单粒子翻转率的预示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茅永兴  马静远  掌静  宋叶志 《宇航学报》2014,35(12):1359-1366
针对弹簧分离方式的卫星发射任务中,在星箭分离瞬间卫星获得弹簧分离力产生的速度增量,使星箭分离前后的两段外测数据不能同时参与定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求解一个位置矢量和两个速度矢量的定轨新方法——改进的有摄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构造了条件方程组的解算方法。仿真计算和任务实测数据验算表明,该方法首次实现了利用星箭分离前后处于两条不同轨道的测轨数据的联合定轨。由于延长了定轨数据弧段,有效地提高了入轨段初轨确定精度。  相似文献   

15.
徐杭  梁维奎  刘鲁江  马广富  宋斌 《宇航学报》2022,43(11):1454-1465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多对多在轨服务任务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拍卖算法和先验知识的改进启发式拍卖算法(IHAA)。首先,建立了基于Lambert变轨的任务规划问题表征,设计了给定变轨时长约束下的快速燃料最优估计策略。其次,针对考虑J 2摄动影响的航天器在轨服务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拍卖算法的快速求解流程。其中,为确定每一轮拍卖算法任务列表,提出了基于变轨先验知识的目标优先级排序启发式策略,实现了快速的服务时序确定方法;此外,为减少因部分航天器服务能力低导致的分配失败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失败任务再分配的重拍机制。最后,将所提算法与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HAA可以快速给出相对适应度较高的规划结果,可用于突发事件星上在线自主规划,亦可提供优化算法初值以提升规划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超静平台作动器的疲劳寿命特性,以其在轨执行巡天任务时的复杂工况分析为出发点,开展了典型工况下的超静平台物理试验,获取作动器实测载荷数据;采用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疲劳损伤系数计算,根据“累积损伤-临界损伤”干涉模型进行累积损伤建模,推导了基于损伤系数外推的作动器概率疲劳寿命解析模型;利用最大损伤系数对应工况进行试验载荷谱设计,开展作动器疲劳寿命试验获取疲劳寿命分布,结合模型计算给出超静平台上不同损伤系数对应作动器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运用建立的方法及模型,能够结合超静平台巡天任务工况,利用基于载荷谱编制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计算出平台上各作动器可靠度随在轨时间变化规律及概率疲劳寿命,可为超静平台作动器等一类在轨工况及载荷谱复杂、多样的空间运动机构提供一种真实有效的寿命评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轨道机动作战中的待机轨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  于小红 《航天控制》2005,23(5):17-22
从空间作战的作战样式出发,研究了轨道机动作战中的待机轨道,主要对轨道机动作战中的天基作战平台的机动能量———时间消耗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处于不同待机轨道上的天基作战平台的机动作战能力及其他系统对其的保障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考虑了其它的各种限制因素,对于轨道机动作战中的天基作战平台的待机轨道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在轨航天器数量的增加,为支持航天器的可靠运行,地面测控设备需长期处于加电状态,这对设备状态检测与维护管理带来较大难度.提出两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GM和Verhulst测控设备状态预测模型,采用数据平滑和背景值改进等措施,对地面测控设备状态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并通过实例分析,梳理了两种预测模型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空间目标轨道信息软件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目标轨道信息是空间态势感知的重要要素,是空间碰撞预警、空间碎片环境模型和许多空间应用的基础。因而,空间目标轨道确定成为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介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正在开发建设的空间目标轨道信息服务软件平台,该平台拥有的主要功能有:利用多源数据的卫星/空间碎片轨道确定(包括初轨确定)与预报、大气质量密度模型精化、空间碰撞预警和半解析法快速精密轨道传播等。文章还针对软件平台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软件平台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朱金台  董晓龙 《宇航学报》2014,35(8):961-968
RFSCAT具有较宽刈幅并能够对同一个风单元提供较多的方位角和入射角观测组合,提高风场反演精度。为了达到设计的风场反演精度,必须对散射计进行在轨外定标。该文基于中法海洋卫星(Chinese French Oceanography Satellite, CFOSAT)雷达散射计的系统参数,给出了一种利用地面定标站(Calibration Ground Station,CGS)对RFSCAT进行在轨外定标的定标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验证。该方法能够达到0.01°的姿态角估计精度和0.1〖KG*9〗dB天线方向图估计精度,实现对RFSCAT天线方向图在轨监测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