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卫星精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分析了精度检测工作中空间测量坐标系的建立过程,以及准直测量、点测量等测量方法,并对坐标变换进行了说明,最后简要叙述了小卫星精度检测工作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6,(2):133-138
针对结构角振动对卫星光学载荷成像影响大,且在轨微振动实时测量较困难的问题,文章对比了国内外角振动测量方法,提出利用光纤陀螺实时测量角振动方法,利用角振动激励台对光纤陀螺测量结果进行了标定,其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并测量了动量轮组合工作模式下的卫星载荷安装板的角振动特性。地面试验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增强卫星在轨的抗振性、提高有效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卫星在轨推进剂补加量的精确测量技术是在轨补加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型号攻关结果,提出2种在轨推进剂补加量测量方法数学模型,分别是压力-体积-温度(PVT)法和超声波流量计法。首先,PVT法是一种通过补加前后受体卫星贮箱剩余量反算补加量的间接测量方法,而超声波流量计法是利用超声波顺逆流相位差进行测量的直接测量方法;其次,在推进剂补加量测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取变分的手段提出2种模型的精度分析解析模型,解析的精度分析模型不仅可用于定性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还可量化评价各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现有在研单机的精度水平及精度分析解析模型分析了2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激光跟踪仪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线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静态条件下发动机推力线横移和偏斜的产生原因,介绍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并提出了一种激光跟踪仪测量发动机推力线的方法。从测量方法和仪器两方面进行了精度分析。发动机推力线测量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误差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质量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粉末火箭发动机和粉末冲压发动机供粉系统冷流标定过程中颗粒质量流量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质量流量的测量方法,并基于旋风分离器和电子天平运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套气固两相流中固体质量流量的测量装置,同时运用粉末火箭发动机的供粉系统对该测量方法和装置的测试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粉末收集效率可高达98.5%以上,为固体颗粒的质量流量测量提供了保障;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其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低于3%;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重复性实验中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低于2%;通过改变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等参数,可拓宽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卫星微振动引发的结构微角振动限制了高精度卫星指向精度和姿态控制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在轨测量。为准确测量卫星结构微角振动,文章在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微角振动传感器的卫星结构微角振动高精度测量方法,并针对由动量轮引起的有效载荷微角振动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测量精度满足现阶段卫星控制的要求。此方法能为卫星扰动源的定位及卫星的主动减振反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朋  卢洪义  朱敏  于光辉  徐明 《固体火箭技术》2012,35(6):829-832,837
研究了针刺式交互测量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与不足,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三维体数据场的特点及故障诊断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体绘制的轨迹球交互测量方法,并分别对获取的固体火箭发动机ICT图像模型进行了针刺式交互测量与轨迹球交互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轨迹球测量方法能够直观地测量到固体火箭发动机ICT三维图像中缺陷的长度、深度等信息,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分度测量方法进行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测量,通过三次样条函数对测量数据点进行曲线拟合,最终利用平面等距线对拟合的曲线进行测头误差修正。实际证明该数据处理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合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方法、参数测量方法和试验质量管理等标准对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量技术起到的指导和保障作用,着重从提高发动机试验成功率、主要参数测全率和测量精度等10个方面评述了标准的实施效果,并强调了严把质量关、制定高水平标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基于二维影像的非合作航天器定位定姿方法在目标适应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位姿测量方法。提出一种考虑累积误差的参数传递法进行序列点云的配准,用参数传递法获得初始值,在初始值的引导下与基准模型进行快速精确配准,实现了基于实时三维点云的相对运动跟踪,获得了较高的解算精度,方法利用目标的几何形状信息,有更好的普适性和稳健性。分别以仿真模型和现场模型作为测量对象进行位姿跟踪实验,用扫描仪获取动态卫星模型的三维点云并进行位姿解算,测量的运动轨迹与设计值吻合度较好,表明所提方法有较好的稳健性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闭路制导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偏差和秒耗量偏差大,导致关机点时间偏差也大,因此偏差轨道和按标称值飞行的标准轨道之间偏差大,传统的摄动制导难以满足对卫星高入轨精度的要求。针对固体运载火箭的上述特点,本文提出具有工程意义的闭路制导方法。实现闭路制导的关键之一是需要速度的求解。本文根据运载火箭的实时飞行状态和卫星轨道元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简单实用的需要速度,并应用于发射近圆轨道卫星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闭路制导控制中。经过数学仿真验证,证明本文中的方法在各种干扰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液氧密度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明 《火箭推进》2007,33(4):56-62
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中,液氧质量流量通过测量体积流量乘以密度来获得,密度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质量流量的测量准确度。影响液氧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介绍了液氧密度的获取途径、计算方法,对影响密度的主要技术问题,特别是液氧温度测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采用测温法计算密度,测温点选在涡轮流量计附近,传感器选用铠装裸露式A级铂电阻,同时推荐了密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A primary method of launching future spacecraft will be the 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S).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minimum length stages capable of lifting heavy and deployed payloads from the STS low-Earth orbit to 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 using storage or cryogenic propulsion systems.

Aerojet TechSystems is presently developing two engines suitable for these stages, a storable engine in the few thousand pound thrust range, and a cryogenic engine with a thrust of only a few hundred pounds. The stringent life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se engines offer new technical challenges which can only be met through the consequent employment of novel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for the storable engine and through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s for the cryogenic engine. The storable engine breadboard testing has been accomplished, and the flightweight development program will be complete by the end of this decade. A qualified engine is anticipated for service in the early 1990 time frame. The low thrust cryogenic engine lags this storable engine by approximately three years in development and avail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issues, their solu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se two engines.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双星系统载波相位信息少,且对地静止,难以直接利用多星系统(GPS、GLONASS等)解模糊方法进行双星定向。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辅助信息的模糊度函数方法来确定单差模糊度参数初值,并详细分析了外部辅助信息的精度要求。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基线长度为2米,原始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为1%周时,只需外部姿态传感器提供精度不低于1 70°的辅助方向信息,即可以约98 60%的高成功率正确确定模糊度参数。该项技术可辅助惯导系统实现快速初始对准。此外,采用多天线配置,利用INS提供概略姿态信息可实现双星实时定姿,并可进一步发展为双星/INS组合导航系统,从而极大地扩展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星用第三代铼/铱材料490 N发动机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轨控发动机的真空比冲可以有效减少卫星变轨推进剂的消耗量,从而延长卫星的在轨工作寿命或增加有效载荷质量。介绍了我国在研的卫星用第三代铼/铱材料490 N发动机设计方案、技术攻关和试验情况,对工程化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方案。在第二代490 N发动机的设计基础上,第三代490 N发动机成功攻克了可靠传热稳定工作喷注器、高性能喷注器与燃烧室匹配以及新型高温抗氧化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真空比冲提高了10 s,达到325 s。两台发动机均通过了25 000 s鉴定级高空模拟热试车寿命考核,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针对试车子样数较少和铼/铱燃烧室制备工艺困难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开展铼基体和铱涂层的高温性能研究,并继续优化发动机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陆用捷联惯导系统(SINS)大失准角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非线性量测的二阶泰勒级数展开的初始对准算法。首先,将大失准角非线性对准问题,转化为具有线性系统方程和二阶非线性量测方程的滤波问题。然后,设计基于二阶非线性量测方程的二阶泰勒级数展开的滤波算法,可以在任意姿态和无初值条件下进行初始对准和参数估计。最后进行车载对准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在300s内完成实现大失准角初始对准,对准精度与传统分段对准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7.
A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mall spacecraft) injected into a geosynchronous orbit is considered. Flywheel engine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rotational spacecraft motion. The spacecraft after the emergency situation has passed into a state of uncontrolled rotation. In this case, no direct telemetric information about parameters of its rotational motion was accessible. As a result, the problem arose to determine the rotational satellite motion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indirect information: current taken from the solar panels. Telemetric measurements of solar panel current obtained on the time interval of a few hours were simultaneously processed by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integrating the equations of rotational satellite motion.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processing 10 intervals of the measurement data allowing one to determine the real rotational spacecraft motion and to estimate the total angular momentum of flywheel engines.  相似文献   

18.
林雪  张育林  刘昆 《上海航天》2004,21(1):41-43
以微型扫描激光距离探测器(MS-LRF)为测量工具,将卫星绝对姿态确定方法中的双参考向量法用于卫星相对姿态的确定,给出了确定方法并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中低温压力参数测量原理、校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对低温压力传感器在低温条件下零位漂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基本解决途径和数据修正方法,为提高低温压力的测量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