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近几年使用情况了解,RVR设备是芬兰VAISALA公司生产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设备。从本人收到的咨询电话看,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不了解RVR的基本原理,对RVR的值无法解释;二类是RVR出现不正常状态,只会元部件,不作适当调整;三类是设备出现故障,对有关电路分析不细,无从下手。本文根据以上三类情况,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和给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空天了望     
船站对接出险情 俄去年11月16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进步M1-4号货运飞船,为站上的第一任长期机组送去了2吨重的后勤物资。但飞船在2天后与空间站对接时出现了险情。按计划,这艘飞船要对接在空间站朝下的一个对接口上。但当与空间站相距350米时,处于自动对接方式下的飞船开始出现摇摆,地面控制人员只好命令站上机组转向手动对接状态。 手动对接时,站上的吉德津科可利用服务舱内的操纵杆、仪表和电视图像如同坐在船内一样操纵飞船。进入手动状态后,飞船的摆动立即停了下来,吉德津科开始启动船上的推力器使飞船向空间站靠近。但随着飞船…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小卫星姿控系统对微型飞轮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微小型、长寿命的飞轮.给出了微型飞轮的总体组成.控制电路采用数字量控制一体化设计,电机转子和轮体一体化设计,控制软件实现对飞轮两种工作模式四种工作状态的控制.介绍了轴承组件的润滑系统、预载荷设计和寿命预测,电机组成及特性、定子和转子,控制电路的微控制单元、电动驱动单元、电机电流采样反馈单元、飞轮温度采样处理单元、RS485通信接口电路及其电路元器件选用,飞轮控制软件需求、任务流程和运行模式等关键技术.地面和环境模拟试验考核表明:微型飞轮设计正确,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微小卫星姿控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可塑性线性工作模式及压缩工作模式射频通道增益温度补偿电路架构。该补偿电路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小型化的优点,其主要由模拟衰减器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模拟衰减器动态范围约为20dB,位于射频链路中不影响噪声系数及输出功率的位置。控制电路是由4只正、负温度系数不同的阻值热敏电阻与待调电阻嵌套组成纯电阻网络,稳压后直流电压经过该电阻网络后得到随温度变化的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随温度变化灵活,共有抛物线、碗状、正反L形状和正反斜率线性变化6种趋势,可完全满足射频通道线性工作模式和压缩工作模式增益稳定不同需求。对高可塑性射频通道增益温度补偿电路架构进行了原理分析,并给出具体设计过程。通过软件仿真和实物验证了电路架构合理有效。星载C频段接收机应用该补偿电路后,在-5℃~55℃范围内,增益温度稳定度约0.1dB,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俊 《上海航天》1996,(2):61-63
为了对某航天产品的焊接焊缝的熔深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动氩弧焊焊接设备的控制器作了改进,并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实际应用证明,改进后的设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并可用于非接触引弧的各类直流焊机上。  相似文献   

6.
石芳  郑文松 《火箭推进》2012,(1):68-71,75
以TL494为控制核心的脉宽调制推挽式高压发生电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和电压反馈推挽技术,可通过调整振荡器频率和采样电阻值,输出多种状态恒定直流高压。本电路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高。试验验证表明,满足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电路系统绝缘电阻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酒精传感器、A/D转换器、单片机、电子锁实现的车载酒精探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配以检测电路、控制电路、报警电路,从而实现智能车载安全控制服务。由于具有设备检测的主动判断能力,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倪高松 《湖北航天科技》1998,(1):44-48,F003
简要介绍了作者发明的摩托车电子控制动力换档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该自动变速器由动力换档变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组成,其中动力换档变速器与摩托车现有手动换档变速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遥测电子仪器设备和常用电子元器件在高气压下的物理状态分析,以及通过试验验证,得出了电子元器件在高气压环境中不仅不致发生机械性破坏和失效,而且在高气压下能够正常可靠工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加热炉保温定时器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电路包括前向通道、主机、后向通道,软件设计包括中断优先级安排、倒计时、报警等程序。解决了普通热处理加热炉无时间控制的问题。经实验室安装使用,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某机动发射装置液压系统的操作方式采用手动操作时,其动力源只能采用辅助油泵,而不同使用主油泵,影响了作战使用效果。通过对该液压系统的工作进行分析,在原电路上加一个并 的“主泵离合”开关,当柴油发电机启动后,闭合“主泵离合”开关,使主油泵运转,然后再操纵液压设备控制箱上的三位四通电磁阀即可完成液压系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手动控制系统可作为自动控制和地面处置的备份手段。为了提高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驻留期间应对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航天员手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地面试验测试,证明该手动控制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以及突发事件给航天员安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传统测控设备技术状态的建立方法,每个参数宏对应唯一一种技术状态,一个测控任务可能需要装订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参数宏,当航天器技术状态发生变化时,还需要人工操作更换参数宏,这为测控设备技术状态的建立、设备操作、应急处理和技术状态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提出了一种测控设备技术状态快速自动建立方法,设计了支持多测控体制、多工作频段、多目标的参数宏结构以及与之匹配的设备工作计划,实现了测控设备技术状态的快速自动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天线精确指向的要求,粗、精两级姿态控制方法得到发展,即飞行器本体的姿态控制与天线指向控制结合,得到高的天线指向精度。天线指向控制中的低频电路和射频电路共同完成天线指向控制的功能。其中,低频电路主要包括天线指向机构的电机驱动控制电路和角度测量电路。文章介绍了天线指向控制系统低频电路部分的设计思想及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TI公司生产的16位定点DSP芯片TMS320C5402以及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20实现的温度监测及调节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该系统以TMS320C5402为核心,配以检测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控制电路,从而实现智能温度监测及控制服务。由于系统硬件开销小,实时处理能力强,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静电悬浮加速度计高稳定悬浮控制和极微小加速度信号处理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加速度计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DSP作为主控芯片,FPGA为辅助控制芯片。基于加速度计的工作特性,设计了一种加速度计工作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可根据加速度计当前工作状态,自动或者手动切换工作模式。基于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测量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FPGA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算法和有限冲击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算法。为验证该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开展了地面高压悬浮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及控制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加速度计稳定悬浮控制和模式切换,并且可以实现软件在轨重构和控制参数在轨更新,为后续重力场探测、空间引力波探测以及自主导航等提供了工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便捷的驱动控制电路,以实现电磁阀高电压开启、低电压维持的快响应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电气元件电容的充放电功能和电阻的分压功能,设计了"电磁阀线圈串接电阻和电容并联组"驱动电路。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建立电磁阀和驱动电路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电容和电阻参数对线圈电流和响应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途径可以达到高电压开启、低电压维持的效果,实现了电磁阀的快响应目标。根据参数对比试验数据,启动电流峰值和上升率应通过选择电容参数来控制,维持电流应通过选择分压电阻参数来调整。该驱动电路技术可以推广应用于快响应电磁阀设计中,结构简易、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亚微米工艺的广泛应用,持续攀升的软错误率对宇航设备的电路可靠性造成了极大影响。针对现有冗余防护技术面积开销大的不足,将概率统计的思想运用到有限状态机(FSM)的软容错设计上,提出了选择部分状态冗余的容错方法。在Markov链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状态概率,从而为状态冗余提供依据。与未经选择状态冗余的电路相比,以平均增加14.9%的面积开销为代价,这种电路可屏蔽87.6%的时序逻辑单翻转(SEU)。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固化工艺是发动机装药的重要工序,固化工艺对发动机装药质量有重要影响。过去固化工艺控制手段十分落后,只能对固化罐温度进行恒温位式调节,控制精度差,设备噪声大,故障率高,升、降温要人工手动控制,对水箱液位不能指示,浮球阀补水对系统温度扰动大,不能监测泵出口压力和水泵的实际工作状态。这种固化工艺控制系统不仅很难满足工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而且  相似文献   

20.
蔡晓东  杜青  夏宁  王超  杨祎 《宇航学报》2021,42(8):1015-1026
结合嫦娥五号探测器主要任务特点,简要介绍了多器供配电系统的功能需求、多器联合供电方案设计,并通过能量平衡仿真分析、多母线融合控制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复杂空间环境下多任务、多模式的高可靠轻小型化供配电系统设计难题。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供配电系统功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能优良。提出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多器组合一体化供配电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满足并确保了月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可靠实现,可为未来探月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领域供配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