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2):34-35
太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氧气,有着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和极端的温度环境,并且存在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造成的威胁等等。因此,当人类进入太空,就需要具有特殊功能的航天服装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是上地、矿藏、水利等.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发现,太空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浩瀚无垠的太空具有高运的位置高真空、高洁净、无污染、微重力、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是地面所不县备的及其宝贵的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对发展空间工业有着远大的潜在开发前景,其中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尤其重要。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必须有人的参与才行,因此需要发展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3,(10):3-3
选用这一主题,旨在所有参与空间周活动的国家对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这两大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人类在这些活动巾要开展全球合作,从而达到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太空环境对人的生存虽然十分不利.但是人类毕竟已经进入了太空,正如前面介绍过的,人类在太空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了连续生活了438天。  相似文献   

5.
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帮助人类加深了对外层空间的认识,而且大大拓宽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致使太空环境尤其是太阳系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谢幕演出,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航天飞机正式与人们告别。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看到它在太空中遨游的雄姿,而只能在博物馆里追忆它往昔的辉煌。别了,航天飞机;别了,航天飞机时代。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在  相似文献   

7.
有人指出 ,本文标题中的“浮出水面”应改为“升入太空”。但还是不改为好 ,因为当前谈论空间太阳电站何时能升入太空尚为时过早 ,只能期望它早日列入计划 ,开始地面研制。本文将简要回顾空间太阳电站概念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历史 ,述评其发展前景 ,探讨何时能出台一个研制计划向世人公布 ,故标题中借用一个时髦的词儿——“浮出水面”。1 引言人类已经进入了 2 1世纪。在新世纪中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 ,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  相似文献   

8.
空间碎片减缓措施及其研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类空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每年发射进入太空的人造天体越来越多。当这些人造天体失效后 ,由于目前人类对其缺乏及时有效的回收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堆积在太空中的废弃物将越来越多 ,总有一天人类再也不能向太空中发射任何人造天体。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太空资源 ,则必须减少或清除太空垃圾。文章正是基于上述目的 ,在人类尚无有效回收手段的情况下 ,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提出一些空间碎片的减缓措施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对空间碎片减缓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研制的一台天文望远镜。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P.哈勃命名,以纪念他在20世纪前半期对于星系天文学和宇宙结构组成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它是迄今人类送往太空的最大的望远镜,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4月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地球轨道,人类从此摆脱了大气的束缚。在离开故土的日子里,哈勃望远镜像一名忠实的侦察兵,把窥测到的太空奥秘报告给地球人,从而赢得了“太空千里眼”的美誉。一、哈勃“肌体”构造哈勃太空望远镜实质上是一颗大型天…  相似文献   

10.
暮色哈勃     
《飞碟探索》2005,(5):22-25
哈勃空间望远镜将于21世纪之初完成其历史使命,而人类驶向辽阔太空的航程则还刚刚起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人类的目光已经指向银河深处。建立空间站,慢游太阳系,已不再只是少数先驱者头脑中的理想或者科幻小说里的奇景。也许到不远的将来,回首今天,人们会普遍意识到,哈勃空间望远镜自身的业绩和它成功的太空维修,正是人类拓展空间疆域历程中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截止到2006年6月,全球一共把约580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它们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类,其中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在所有航天器中,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当数人造地球卫星了,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太空中作业和制造的需求必将变得越来越强烈.在太空环境中,对于智能、自主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提出将平行机器、平行制造等和空间技术相结合,采用平行系统理论和方法,为实际的机器或者制造系统建立人工系统,在人工系统中进行计算实验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平行执行指导实践.通过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太空中的不确定性和意外情况,尤其是通过平行增材制造实现快速、智能的补给和维修.  相似文献   

13.
陈丹 《太空探索》2006,(3):62-64,F0003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从此人类探索太阳的历史进入了空间望远镜时代,通过把望远镜送到太空,天文学家摆脱了地球大气的扭曲和屏蔽效应,可以在太空对太阳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达到可以预报“太空天气”的程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40年前,东方红1号开始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沉浸在成功首发人造卫星中的中国人,还无法完全预知人类开发探索太空将会带来哪些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而应当去开拓生存世界和空间……”这是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生前描绘的人类进军宇宙的蓝图.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地球上的人口愈来愈多,资源愈来愈少.环境愈变愈坏,其出路何在?无垠的太空给这三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无限广阔的领域和前景.1969年7月20日,近代嫦娥——美国太空人登月成功.使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6.
人在太空能呆多久 ?医学专家对宇航员进行了大量的身体检查和测试,他们从人体主要的三大生理系统 (神经的前庭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肌肉和骨骼系统 )在太空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生理反应中得出结论认为,人在太空连续逗留的时间最好在 90天~ 120天之间,这样返回地球后,经过一定的恢复时期,还可以再次上天。如果在太空呆的时间过长,将造成后遗症,且终生不能恢复正常。从医学的观点看,这是不允许的。   医学家们发现,人体三大系统中,只有心血管系统能承受太空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不受太空时间长短的影响。而另外两大生理系统要想经受…  相似文献   

17.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探测月球必然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探测太空并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前哨站与中转站。  相似文献   

18.
李容 《飞碟探索》2005,(3):41-41
美国太空穿梭机“哥伦比亚”号上的太空人,最近在穿梭机上进行了有史以来的最复杂的解剖实验,这也是首次将穿梭任务完全集中于研究人类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9.
飞往太空,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从古至今一直是整个人类的梦想。自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太空飞行虽然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但有机会进入太空的人并不多。在太空中,人类如何生活,不仅科学家,就连普通人都会很感兴趣。当人处在太空中时,会有许多物理变化。由于失重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太空探索初期,人类能否进入太空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一种理论认为,以人类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过载、太空失重以及其他情况。而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遨游太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除了人类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还要感谢世界第一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