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于CARDC-Φ3.2m亚声速风洞的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给出了模型考核试验和支架干扰试验的主要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试验表明:本支撑系统具有可试验的攻角和测滑角范围大,支撑干扰小,控制和测量精度高,支撑刚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归纳、分析国内外近30年大飞机全模试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支撑的原则,扣除支撑干扰的关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技术、支撑干扰修正方法。该支撑系统新疑独特,能广泛用于不同布局的大飞机、横向试验,支撑干扰小并可以有效扣除,可连续改变攻角,运转灵活、装拆方便,支撑强度、刚度良好,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于单独尾支撑不适宜的场合;也可应用于其它高速风洞中。  相似文献   

3.
江桂清 《航空学报》1994,15(8):971-974
提出用壁压信息洞壁干扰修正法,确定出大攻角典型试验状态的半经验修正系数,用它修正外形近似的模型大攻角试验其它状态的洞壁干扰。这样,模型大攻角试验的洞壁干扰修正既能接近壁压信息修正法的准确结果,又能如半经验修正方法那样简便。经两组模型试验数据验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赵忠良  任斌  黄叙辉 《航空学报》1998,19(2):137-141
介绍了CARDC高速所1.2m风洞大攻角的动导数试验装置与测量系统以及在1.2m风洞中对标准动态模型(SDM标模)所作的一系列风洞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与国外文献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试验结果随马赫数和攻角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而减缩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天平与测试系统的重复性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大攻角侧向多喷干扰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斌  王学占  刘仙名 《航空学报》2015,36(9):2828-2839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大攻角状态下侧向多喷口干扰复杂流场对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喷流标模和大长细比导弹模型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数值模拟,分别验证了所采用的仿真方法对喷流干扰流场和导弹大攻角流动求解的能力;其次采用RANS方程组对大攻角状态侧向多喷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表明攻角与喷口数量对导弹气动载荷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有/无喷流时法向力系数沿导弹轴向的分布,以及流场结构,揭示了不同攻角时喷流干扰流场对导弹气动特性影响的流动机理;最后给出了侧向喷流对导弹建立攻角时间影响的初步分析,表明与采用单独气动舵进行姿态控制相比,在10 km高度采用侧向喷流直接力控制不能提高导弹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6.
用N-S方程计算翼型非定常粘性大攻角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用NS方程对翼型非定常粘性大攻角绕流的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二级时均可压缩完全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双层代数涡粘性模型 ̄[1]。使用近似因式分解ADI差分格式离散求解,网格是用保角变换方法生成的相对翼型固定的C型网格。本文给出两类典型非定常绕流数值模拟结果:翼型过失速常攻角周期流动和大攻角强迫俯仰谐振非定常绕流。并与国外的实验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本方法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用NS方程对翼型非定常粘性大攻角绕流的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二维时均可压缩完全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双层代数涡粘性模型。使用近似因式分解ADI差分格式离散求解,网格是用保角变换方法生成的相对翼型固定的C型网格。本文给出两类典型非定常绕流数值模拟结果:翼型过失速常攻角周期流动和大攻角强迫俯仰谐振非定常绕流。并与国外的实验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本方法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GMT型攻角模拟器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在现代歼击机飞控系统中,飞机攻角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号.为了试验考核攻角传感器及配套电源的质量,303所先后研制了两个型号的攻角模拟器。GMT—Ⅰ型攻角模拟器于1986年6月交付使用.随着飞机机动性能的提高和余度技术的...  相似文献   

9.
在低速来流状态下试验研究了大攻角(α=0°~45°)和侧滑角(β=-15°~15°)对Caret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各攻角下进气道性能参数随侧滑角变化的特点及典型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图谱,分析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与进气口流动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在低速来流状态(Ma≈0.1)下,随着攻角的增加(α从0°增加到45°),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较小,总压畸变指数几乎不变,这有利于飞机的大攻角机动飞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风洞中发展新型的腹支撑方式,基于FD-09风洞现有的下大迎角机构,设计研制了一套新型的单点腹支撑系统。单点腹支撑系统具有系统简便实用、模型设计简单、支撑干扰相对稳定等特点。在地面效应试验中使用布置光栅尺位移传感器的新方法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和试验效率。风洞试验表明:单点腹支撑系统的试验重复性精度较高,部分指标已经接近国军标的先进指标;单点腹支撑系统的支杆干扰量是稳定的,并且对大部分气动分量的干扰量是小量;与双点腹支撑系统比较而言,单点腹支撑系统具有支杆干扰较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飞机全机低速颤模型的设计和试验技术问题。该模型具有尺度比大,外挂构型数目多,以及全机的刚度和质,惯量特性(含操纵面)全模拟的特点,另外,全机模型悬挂系统的设计采用了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既可以方便地升降模型,改变模型试验攻角,又满足了试验对支持系统的要求,采用了先进的实时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技术,确保了试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支撑型式并扣除干扰是大飞机试验技术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理论与试验两方面分析翼型叶片腹支、尾支撑的干扰特性以及它们组合后产生的二次干扰问题。全面分析了支撑几何参数、纵向位置对干扰的影响,提供了工程实用支撑系统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简化的飞机模型,数值模拟了推力矢量尾喷流与高速主流的干扰效应,系统总结了来流马赫数、攻角、喷管偏转角、喷流马赫数、喷流总压、喷流总温等参数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流动机理,结果表明:对于该简化战斗机模型,推力矢量尾喷流对高速主流的干扰局限于尾部局部区域,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较小,仅在较大攻角下才有一定体现;但高速主流对尾喷流的干扰显著,推力矢量角损失随来流马赫数和攻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飞机亚音速对称运动(仅小攻角)流场数值计算为基础。采用涡格法理论开发飞机亚音速非对称运动(小攻角、小侧滑角、小角速度)流场特性数值计算。本文特点:从毕-萨公式出发推导出发推导的涡格法流场诱速公式比面涡法简便;采用多坐标系,详细推导了各坐标系转换公式;将复杂的干扰流场简化为一阶干扰和二阶干扰效应,并仔细推导了相应的流场诱速计算公式。已在IBM-4341计算机上建立了流场计算实用性程序,既可单独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个尺度不同的某战斗机模型,在2.4m高速风洞中进行了大攻角Re数效应试验研究。试验攻角范围为0°~70°,基于前机身端部当量直径的ReD=0.42×106~2.27×106。试验结果表明,Re数对大攻角试验数据影响明显;表面微几何效应、M数同样对大攻角气动特性也有一定影响;模型头部贴“八”字形粗糙带可以减弱Re数的影响,却不能获得高Re数下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飞机大攻角动态特性时必须考虑非线性空气动力影响,因为大攻角下的空气动力现象比较复杂,难以定量预测。近年来由于对飞行品质要求的提高及扩大飞行包线使用范围的需要,对大攻角的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攻角动态特性、动导数研究方法,并就动导数对大攻角飞行特性的影响作了一些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院在“十五”期间研制了一套新的高速民机张线支撑系统。本文介绍了新张线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张线天平设计方法和校准,以及整套系统地面调试结果。本套张线支撑系统可以应用于FL-2风洞的民机及大型运输机等具有大船尾角后体飞机的全机选型测力风洞试验,也可以应用于与尾撑、腹撑等主辅支撑形式进行支撑干扰修正。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S方法的三角翼激波-涡干扰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基于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脱体涡模拟(DES)方法,数值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模拟绕尖前缘三角翼的跨音速流动,并对三角翼上翼面的复杂激波-旋涡干扰流场进行了分析。与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NTF风洞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DES方法能很好地模拟跨音速三角翼上的旋涡流动。随着攻角由中度攻角增加到大攻角,支架附近的激波越来越强,对主分离涡的干扰作用越来越大,直至出现激波干扰导致的涡破裂。激波的形状、位置及涡破裂位置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风洞张线支撑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成 《国际航空》2004,(5):62-63
用张线支撑系统代替传统的风洞模型支架,不仅减小了对流场的干扰,而且可以扩大迎角和侧滑角的试验范围,很适用于导弹动力学、飞行控制和航空器试验  相似文献   

20.
低速风洞横向开槽壁试验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减小洞壁干扰的试验方法,用环境风洞做了二维横向开槽壁试验段性能的试验研究。槽壁由等宽度薄板条在相对模型的两侧壁以零攻角等间距排放而构成,通过测量圆柱模型周向的表面压力对槽板宽度、驻室深度、试验段长度,模型在试验段中的轴向位置等与槽壁试验段性能有关的参量做了试验研究。模型堵塞比一直到0.25的试验结果与无干扰的参考曲线符合良好,结果表明低速横向开槽壁具有洞壁干扰小且结构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