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正>近两年来,一种使微纳卫星进入空间的新方法——空间站释放,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应用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常见的作为主载荷的发射方式,空间站释放可降低发射时承受的振动和冲击载荷,减小微纳卫星受损的可能性;还可以在释放前进行外观以及功能和性能检查,确认微纳卫星状态,必要时进行一定的修补。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     
正长征十一号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 11月10日7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脉冲星试验卫星。脉冲星试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在轨实测脉冲星数据,为脉冲星探测及技术体制验证奠定技术基础。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  相似文献   

3.
傅丹膺  周宇  李洋 《国际太空》2016,(12):82-82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领域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已相继研制发射数百颗微纳型技术试验卫星,并提出了众多微纳卫星创新应用概念,微纳卫星正面临从技术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化发展的转折点。未来,基于微纳卫星大规模编队组网运行的信息获取和遥感大数据处理应用将成为卫星遥感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成为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目前,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支持下,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牵头开展“面向遥感应用的微纳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技术”项目研究,联合15家单位形成“产学研用”多学科深度联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的优势组合,以推动我国微纳卫星技术快速发展,促进遥感微纳卫星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微米、纳米技术的发展,使纳卫星和皮卫星等微小卫星的实现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由科学探索与技术试验阶段向业务化运营阶段过渡。同时,由于质量、体积和功耗的严格限制,美欧提出并开始发展芯片卫星(ChipSat),这一创新方向可以使卫星成本更低,研制更快速,发射更便捷。  相似文献   

6.
张召才  姜焱 《国际太空》2016,(10):58-61
2016年,美国航天工厂企业股份有限公司(SEI)发布了《微纳卫星市场预测(2016)》报告,这是该公司自2008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9版《微纳卫星市场预测》报告。报告基于该公司“卫星发射需求数据库”(LDDB),对全球1~50kg质量范围的微纳卫星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笔者把《微纳卫星市场预测(2016)》报告的主要预测数据及观点整理成文,并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杰 《太空探索》2013,(1):45-49
近年来,美国快速响应空间系统(ORS)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研制、发射并开展了3颗战术小卫星的在轨演示验证。2011年6月,第一颗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业务卫星发射升空并已开始业务运行。美国国防部在2011年颁布的《国家安全空间战略》中提出要继续开发ORS能力并使之更加成熟。但在2012年,ORS的发展遭遇波折,美国国防部2013财年军事航天预算申请中提出将关闭2007年成立的快速空间响应办公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卫星技术发展迅猛,其中微纳卫星,尤其是立方体卫星(CubeSat),由于具有低成本、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优点,成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月空间探测任务的高风险、高成本,提出了利用微纳卫星完成地月空间环境监测、未知空间探索及地月空间动力学验证的方案,从而为未来建立地月空间运输系统建立良好基础。借助地月空间三体动力学和小推力轨道设计中的直接法,设计了针对微纳卫星的低能耗地月转移方案。结果表明:微纳卫星借助火箭上面级,从GEO轨道出发飞向L1点Halo轨道,所需速度增量为1.033 km/s,转移时间为40.02 d;不借助火箭上面级,所需速度增量为1.397 5 km/s,转移时间为48.7 d。  相似文献   

10.
王祥 《国际太空》2004,(4):30-34
伴随着航天器的微小型化,微电子、微机械、纳米和微纳米技术在航天器,特别是卫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全世界已发射了许多微小卫星,其中已经成功地在轨进行了试验的纳卫星就有20多颗。这些被称之为“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