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已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签署了价值2070万美元的一项合同,为该局的静地轨道卫星在轨服务技术验证项目设计和建造两个机械臂。DARPA近年来已将其"静地卫星机器人服务"(RSGS)计划列为一项重点航天项目,将试验一个能在地球同步轨道或其附近安全地开展一系列作业的机器人服务航天器,用来检查受损的卫星或松开星上被卡住的太阳能电池阵。星上机械臂将使服务星  相似文献   

2.
保证在轨和在研航天器能在复杂空间环境中长时间稳定运行,已成为空间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提出了“在轨服务”的概念,由此开创了空间在轨服务技术这一新的领域。空间在轨服务(OOS)是指在太空中通过人、机器人(或类机器人航天器)或两者协同来完成涉及延长航天器、平台、空间站附属舱和空间运载器寿命及能力的空间装配、维护、维修等空间操作。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轨道工厂公司(Orbit Fab)于2023年5月25日宣布,将通过“燃料库”(fuel depot)有效载荷,在2025年为美国天军(USSF)地球同步轨道(GEO)小卫星泰特拉-5(Tetra-5)提供商业在轨加注服务。“燃料库”载荷将配备名为“快速连接燃料转移接口”(RAFTI)的标准加注接口,为同样配备RAFTI接口的客户航天器泰特拉-5卫星在轨加注约50kg肼燃料。该任务标志着在轨加注技术正逐步迈向实用化、商业化。在轨加注服务是指在太空中利用服务航天器为目标航天器(客户航天器)进行气、液推进剂补给的在轨操作,是未来在轨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梳理研究轨道工厂公司在轨加注服务发展情况,并提出几点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太阳帆深空探测为引子,对以在轨3D打印及装配技术为基础的在轨制造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在轨3D打印技术的技术优势、技术可行性以及在轨装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研究了美国NASA资助的“蜘蛛制造”在轨制造技术,此项研究成功地将在轨3D打印和空间自主装配有机结合起来,有望突破目前空间可展开机构无法达到万米量级的技术局限性,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对航天器研制的意义,如舱段结构尺寸精度测量、设备安装位姿测量、机构位姿动态监测、结构变形监测等。分析了美国NASA、欧洲ESA以及中国等世界主要宇航机构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技术现状,列出了当前常用的装配检测方法和技术指标,剖析了测量原理。结合未来大型航天器尺寸越来越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复杂等特点和装配检测需求,讨论了未来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多系统集成测量技术的发展、定制化的测量传感器研制以及自动化测量设备开发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徐菁 《国际太空》2005,(6):28-32
美国航宇局(NASA)的“自主交会技术演示”(DART)卫星于2005年4月15日由“飞马座”空射火箭发射。其主要任务是在轨道上与1颗名为“多波束超视距通信微小卫星”(MUBLCOM)进行一系列自主交会、逼近和绕飞操作,验证DART所携带的遥感器、计算机、推进系统及软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对航天器研制的意义,如舱段结构尺寸精度测量、设备安装位姿测量、机构位姿动态监测、结构变形监测等。分析了美国NASA、欧洲ESA 以及中国等世界主要宇航机构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技术现状,列出了当前常用的装配检测方法和技术指标,剖析了测量原理。结合未来大型航天器尺寸越来越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复杂等特点和装配检测需求,讨论了未来大型航天器装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多系统集成测量技术的发展、定制化的测量传感器研制以及自动化测量设备开发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钱坤  赵爽 《国际太空》2023,(10):22-25
<正>2023年3月8日,美国天军(USSF)太空系统司令部(SSC)宣布成功通过在轨卫星演示了“防护战术企业服务”(PTES),验证了美国天军抗干扰卫星通信地面段能力。此次演示使用商业卫星进行空中测试,首次集成PTES项目所有端到端能力,标志着美军围绕战术抗干扰通信卫星体系建设又迈出了一大步。本文对美国近年来通信卫星战术抗干扰能力相关项目以及未来通信卫星体系架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因太阳帆板驱动机构故障而在轨失效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简称“尼星一号”)的替代星——尼日利亚星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3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尼星1R项目合同。  相似文献   

10.
文青 《国际太空》2008,(1):11-11
2007年12月6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向潜在竞标商介绍了名为“微小、独立、协作航天器”(TICS)概念的卫星星簇初始设计合同。在TICS计划中,DARPA希望最终建造的卫星质量为1~4kg。该计划将验证星簇改变编队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任务范围从太空监视到卫星维修。DARPA官员认为,这种微卫星甚至可以阻拦反卫星武器或其他威胁运行中的军事卫星的物体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