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30日21点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31日凌晨,经过近6个小时的飞行,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年宇航发射任务首战告捷。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上面级直接入轨技术发射中高轨卫星,意味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摆渡车"  相似文献   

2.
日本《航空情报》1983年2月号报导:1982年11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实用发射,安全地进入轨道,并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静止卫星。航天飞机飞行了两天零两个小时,于16日清晨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此次实用发射是包括试射在内的第五次发射。发射的两颗卫星是业务系统卫星 SBS-3和加拿大通讯卫星AnikC-3。这次宇宙遨游使航天飞机取得了承包空间作业的资格,而欧洲宇航局的“阿里安”火箭的第一次实用发射是以失败告终的。  相似文献   

3.
发射短讯     
正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将于4月发射据中国航天网2016年3月9日报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于4月发射。据悉,作为将要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进行了大量适应性创新设计。该卫星将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提供试验平台,为我国太空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欧俄"火星生物学"探测器发射升空据科技日报2016年3月15日报道,ESA和俄  相似文献   

4.
航 天 短 讯     
《航天器工程》2019,28(2):141-146
<正>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网站2019年4月10日报道,3月31日,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标志着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能力再次大幅提升。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主要为飞船、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站以及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气象卫星向日葵、通信卫星樱花、广播卫星百合花等实用卫星都用N—Ⅱ火箭发射。随着空间利用的发展,将来需要发射更大型的卫星,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了N—Ⅱ火箭的后继型H-1火箭。预定在1986年发射二级式、1987年发射三级式的试验火箭。试验证实H-1确有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之后,预计在1990年前开始用于发射实用卫星。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发射澳星(Aussat)B1卫星的壮举于今年7月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新拉开了帷幕。今年3月22日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由于点火线路中的故障,导致运载火箭自动紧急关机而中止了发射。事后,中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迅即查明了故障原因,并采取了措施,彻底排除了故障。中、美双方公司重新确定了发射日期,双方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在现场按新的日程表重新进行发射准备工作。8月14日,卫星被成功地发射升空。卫星在变轨飞行后,将最终定位于东经156度的上空。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8,(4):21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3月10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我国首颗环境卫星将于今年7月左右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分卫星与应用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全球共发射了19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有11颗是高分辨率卫星,它表明对地观测卫星与应用已全面进入"高分时代"。在这些高分辨率卫星中,包括我国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该卫星的升空使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2015年3月6日,国防科工局宣布,高分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与之前发射的高分一号卫星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2015年,我国还有望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大大增加对地观测面积,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2):125-12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3月6日向记者透露,我国已开始“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预计明年底发射第一颗实验卫星。  相似文献   

10.
据本刊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的消息,3月22日未能成功发射上天的澳大利亚卫星Aussat-B1,不久将再次用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 3月22日事故发生后,由于火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成功,火箭和发射设施基本没有被破坏,卫星也完好无损。3月24日,经美国休斯公司对卫星进行测试后认定,卫星工作正常,完全可以继续使用。由于火箭是按一次性使用的要求设计的,所以一级的8台发动机已不能再用,需要更换。  相似文献   

11.
据法新社和新华社 2 0 0 3年 2月 2 1~ 2 2日共同报道 ,日本将于今年 3月 2 8日第一次发射侦察卫星——“信息采集卫星”(IGS) ,主要用来监视北朝鲜可能进行的导弹发射活动和周边地区的情况。1998年 8月 ,北朝鲜试射的“大浦东 - 1”型三级弹道导弹飞越日本上空 ,东京等人口密集的日本城市都在导弹的射程之内。当时日本因没有自己的侦察卫星 ,而不得不依赖美国提供的数据来掌握有关情况。为此 ,日本政府批准发射自己的侦察卫星。据称 ,研制和发射这些侦察卫星的成本达到 17亿美元。据报道 ,这颗侦察卫星的发射时间初步定在今年 3月 2 8日…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2018年3月29日,一颗小型侦察卫星搭载"联盟"-2.1V型火箭从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卫星被命名为Kosmos-25。俄罗斯国防部官员没有对火箭携带的有效载荷进行描述。俄罗斯Russian Space Web.com报道,Kosmos 2525卫星很可能采用了新型小卫星设计,能够拍摄高分辨率的地球表面图像。比利时专家Bart Hendrickx的研究成果称,俄罗斯3月29日的发射与军用EMKA侦察小卫星计划有关。利用微型卫星和遥感技术,EMKA卫星可能成为执行军事地球成像任务的多航天器编队的基础。据报道,3月29日发射的演示验证卫星质量小于300kg,但其确切尺寸和成像能力未得到证实。消息人士透露,该卫星的研发机构是俄罗斯空间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3):50+143-144
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4月14日,卫星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八十年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中国在1984年对国内卫星通信进行了规划,确定在“七五”期间将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我国从1984年起成功地发射了两代5颗东方红系列的同步通信卫星。历经三代卫星的研制与改进,使我国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第一代试验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二号,于1984年4月8日发射成功,定点在125°E。卫星载荷设计为覆球波束天线及两路转发器,总射频功率为16W。第二代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天线采用单椭圆波束覆盖全国和4路转发器,总射频功率40W。于1988年3月7日在西昌首次发射,定点87.5°E。本系列卫星共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空间新联》2 0 0 3年 3月 10日和 3月 2 0日报道 ,3月 5日 ,意大利政府批准了 10亿美元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项目。该系统将由 4颗共同命名为“Cosmo- Skymed”的卫星组成。按照目前的规划 ,第一颗 Cosmo-Skymed卫星将在 2 0 0 5年发射 ,而其他 3颗卫星将每隔 8个月发射 1次。该项目由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联合投资 ,位于罗马的阿莱尼亚宇航 (Alenia Spazio)公司已被确定为项目主承包商。不久 ,意大利政府将与其签署总价值大约 7.5亿欧元 (约合 8.0 7亿美元 )的合同。其中 ,包括卫星制造和地面段建设。卫星发射很可能选用俄…  相似文献   

17.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2,(2):3-4
海洋二号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海洋二号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成功发射,2012年3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9.
正3月30日1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在发射现场指导发射。本次发射的两颗卫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7颗和第8颗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30颗和第31颗北斗卫星。据悉,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航天  相似文献   

20.
国内动态     
正中国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2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7、8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再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后续将进行集成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6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