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缆设计好坏逐渐成为复杂机电产品装配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大变形特性,在布线设计中极易造成电缆长度设计的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条曲线拟合思想的电缆长度快速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电气连接图给出的电缆布线关键点位置信息,结合三次多项式样条曲线拟合方法建立电缆中心线的形态。然后,结合弧长积分和梯形数值积分方法,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开发了电缆长度积分模块。最后,以一电缆束布置为案例,验证了电缆长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缆长度设计方法简单有效,为电缆的数字化设计与装配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某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振动抑制及装星应力卸载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某空间光学遥感器对振动抑制与装星应力卸载的需求出发,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阻尼隔振器。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际应用研究证明:该隔振器不仅能够对遥感器在发射主动段的振动响应进行一定抑制,而且兼顾了遥感器在与卫星装配时装配应力的有效卸载,减少了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提高了该遥感器对天、地观测任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复杂电缆装配,局促区域电缆装配,高压、刚度大电缆的装配,以及下厂装配模式等存在于通信卫星电缆数字化装配验证的4个方面主要问题。文章提出面向装配与验证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 and Verification,DFAV)的电缆网数字化研制方法,将装配、验证工作提前,开展协同设计工作。该方法包括四个部分,针对复杂电缆设计装配工作,提出电缆设计后即开展验证工作的方法,从源头优化电缆设计,从而简化电缆;针对局促区域电缆装配问题,采用电气化的电缆来进行电缆仿真;针对高压、刚度大电缆提出基于设计要素的电缆设计来解决此类电缆的装配;针对下厂装配模式问题,明确表达方式,优化下厂模型。通过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卫星电缆数字化研制,可提升通信卫星面向生产装配的设计能力,设计验证效率提升60%以上,软件设计正确率为100%,输出效率提高90%以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卫星总装工艺中的数字样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数字样机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当前总装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从装配模型建立、虚拟装配技术、数字化工装设计、工程数据库的建立与集成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数字样机技术在航天器总装工艺技术中的实施要点和过程,提出了航天器总装工艺全过程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航天型号产品全备状态总装和测试提出相应的工艺方案和措施,对今后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某航天型号产品采用全备状态总装模式,在产品总装和测试过程中,火工品参与产品机械对接、综合测试。总装过程中需要将火工品装置逐一接入产品电缆网,最终使产品处于最佳安全保险状态。全备状态总装既要保证产品顺利对接,又要确保火工装置在装配、对接、测试过程中安全可靠。因此,对全备状态总装分别从安全要求及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采取先进合理、安全有效的工艺措施,保证人员和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资源”地面检测设备是资源卫星专用的关键设备。该设备共有7个机柜,其中,1#机柜有一个开关转接抽屉。该抽屉分上下两层,每层都布满了各种部件。由于空间小,而且又布置了42根转接电缆,因此,为保证指标设计,将42根高频软电缆改为半刚性电缆,要求半刚性电缆一端必须直接焊在后面板的电缆座上。进行这样更改,给安装调试和电缆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  相似文献   

7.
随着光学遥感器的不断发展,对光学遥感器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遥感器系统偏振特性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对辐射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光学遥感器。文章首先分析了光学遥感器偏振特性的表述及与遥感器系统辐射灵敏度的关系。讨论了系统偏振影响的因素和系统偏振补偿设计的几种考虑。最后提出了遥感器系统偏振灵敏度测试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间接热控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器恒温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器(以下简称高分遥感器)恒温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传统热控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采用间接热控技术进行大口径高分遥感器恒温控制的设计方法,并结合某高分遥感器的热控要求、关键部件的热控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间接热控技术的技术特点与实现途径。仿真分析结果及试验数据表明,间接热控技术能够满足遥感器的恒温控制需求,可以实现高分遥感器光学系统及主要结构的恒温控制精度优于±0.3℃。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工艺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采用装配流程图的方式加强工艺工作对总装现场的指导。详细阐述了装配流程图的工作机理,以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地描述产品装配的过程和顺序,以及每一过程所涉及的物料、工装、技术文件等,与生产反馈数据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总装工艺,为操作者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指导。并给出了辅助装配工艺设计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舱段模块化设计概念,设计了一种适应于有高燃料需求的多任务轨道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的推进舱。该推进舱结构由大直径承力筒、并联式贮箱安装支架、十字隔板和环形底板组成,向上为大型遥感载荷和设备舱的承力舱段,向下提供与星箭适配器的接口,舱内集中布局推进分系统设备,不仅可满足500~1200kg范围燃料承载要求,同时经地面总装和测试表明具有刚度高、质心低和扩展性强等优点。模块化的推进舱舱段设计提高了我国遥感卫星平台对不同类型轨道的适应能力,一方面扩充了我国遥感卫星平台系列的产品型谱,另一方面可与整星其它舱段并行进行总装测试,显著缩短卫星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11.
星载转台活动电缆扭转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矩可能导致电缆绝缘层磨损破裂,阻力矩的稳定性还会影响转台控制的精度。鉴于此,文章对活动电缆扭转阻力矩进行测试分析,定量分析阻力矩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工况下阻力矩的变化规律,考查不同运动状态下阻力矩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小线束、分布式活动电缆布线方案满足型号阻力矩要求,是后续星载转台电缆布线设计中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Pro/E软件的卫星三维布局与电缆的协同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卫星电缆网设计不够精准且效率偏低的局限,基于Pro/E 软件二次开发了“卫星三维布局与布线专家设计系统”,包括软件架构、系统建模、布局设计和电缆设计等模块。该系统已应用于卫星研制,实际证明可有效解决传统卫星三维布局与电缆网协同设计问题,实现卫星电缆三维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航天器总装过程中应用虚拟装配技术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装配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得到迅速的发展,国外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文中首先提出在航天器总装中应用虚拟装配技术的的基本设想,同时阐述了虚拟装配的内涵.此设想帮助工艺人员作为数字工人提前介入设计.数字化预装配是虚拟装配中关键的一步,也是困难的一步,它为解决工艺性问题、评价设计状态、缩短总装时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航天光学遥感器工作于太空中,长期恶劣的空间环境及短暂发射入轨时的状态对光学系统的设计与装调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确保光学系统在轨像质优异是航天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文章结合国际上航天光学遥感器的发展需求对光学系统装调技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中国后续航天光学遥感器装调与测试技术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吊块及主吊梁的安装是某型号卫星整星吊具安装中的关键环节.其构型复杂,操作空间小,装配技术要求高,操作风险和难度大.文章着重介绍整星吊具原总装方案及存在问题、新总装方案改良方法、改良后的总装工艺过程以及相应装配质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分七号卫星载荷质量大、数量多,在轨工作环境要求高,总装时间短等特点,以一体化支架为整星成像测绘任务基准,采用载荷共基准的卫星构型布局方法及模块化设计原理,提出"π"平台、整星总装构型和星敏感器载荷一体化安装构型总装设计方案,并得到了卫星研制实践验证。经高分七号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卫星构型总装方案设计合理可行,能满足卫星需求,可为我国后续高分辨率国土测绘卫星的构型、总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工艺误差对空间遥感器反射镜面形精度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结合CAE(工程分析)技术,求解强行装配后产生的应力表达式,建立反射镜有限元模型,计算面形精度。通过分析可知,工艺误差对光学系统有一定影响,设计时应尽量满足光学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虚拟装配是运用计算机分析、预测模型,用数据表达,辅以可视化,作出与装配相关的工程决策,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装配质量和速度,有助于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通过分析飞行器总装装配的特点和难点,侧重分析了虚拟装配的特征和关键,重点探讨了复杂弹体结构的虚拟装配实施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总装装配缺陷和产品的故障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光学遥感器产品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立光学遥感器产品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资源卫星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的分析 ,提出用卫星表、分系统表、部件表四个表业记录各种卫星上的不同光学遥感器 ,并完成了数据库的设计。然后根据数据库的要求设计完成了相应的应用系统 ,实现了光学遥感器相关信息的录入、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单组元催化分解发动机喷注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设计喷注器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讨论了喷注器压降、推进剂分布、撞击、集液腔容积、喷注器装配、材料相容性对喷注器性能的影响及改进的方法。还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喷注器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