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种新的最优地形跟踪随轨迹算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考虑地形因素和故方威胁的潜在影响,研究了在安全保障前提下,飞行时间-地形庶蔽程度综合最优的地形跟随飞行轨迹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地形跟随飞行轨迹的算法。首先定义了最小危险曲面,通过坐标变换将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变换到该曲面上;再运用极小值原理,求出满足飞行时间-地形遮蔽最优的轨迹的微分方程组;最后用一维搜索算法,通过寻求微分方程的初值解出了最优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所产生的三维轨迹光滑连续。不仅能紧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最优地形跟随轨迹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地形因素和敌方威胁的潜在影响,研究了在安全保障前提下,飞行时间-地形庶蔽程度综合最优的地形跟随飞行轨迹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最优地形跟随飞行轨迹的算法。首先定义了最小危险曲面, 通过坐标变换将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变换到该曲面上; 再运用极小值原理, 求出满足飞行时间-地形遮蔽最优的轨迹的微分方程组; 最后用一维搜索算法, 通过寻求微分方程的初值解出了最优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所产生的三维轨迹光滑连续, 不仅能紧密跟踪地形, 而且能自动回避威胁和障碍。  相似文献   

3.
Dent.  RV 《空载雷达》1996,(4):58-66
自动低空机动飞行需要一个具有地形跟随/地形回避能力的中央模块以利用地形屏蔽,同时保证安全飞行。本文提出一种新的TF/TA最优算法-动态规划轨迹算法--能够有效地产生一条最优实时TF/TA轨迹。它与正在形成中的一些计划,如地形匹配威胁回避也是兼容的。这时讲述的最优技术以动态规划轨迹为基础,论证了系统可以得到多高的分辩力,以及如何有效地与飞行控制系统耦合。这里提供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是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4.
Banfi.  F 《空载雷达》1997,(1):74-82
本文着重讨论了全地形地面防撞系统和“机动”地表跟随系统的发展。这两种系统都应用了数字地形数据库。考虑到两种系统在军事应用中的互补作用,因此我们把它们同时介绍出来。  相似文献   

5.
Men.  PKA 《空载雷达》1996,(4):67-76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直升机贴地导航的最佳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共轭控制转换与一维搜索相结合的方法来形式最佳时域地貌轨迹。在变分计算上,轨迹设计问题与传统的Zermelo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除了有助于直升机贴地导航外,轨迹规划解法也可用于它几方面,如式机器人车辆导航、巡航导弹和飞机的地形跟随导航等。当前研究的显著特点是把地形限制和威胁包络引入了飞行器的运动方程。本文还将验证该问题的二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许平 《空载雷达》1995,(2):7-12
地形跟随雷达的核心是控制计算机系统,它是典型的分布式机载计算机,其完成的功能是:地形跟随雷达的控制、数据处理、数字扫描变换处理和实现与飞机航空电子的通讯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形跟随雷达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某特定飞机/飞控系统采用的适应角法地形跟随系统结构了全面的地形跟随系统分析,推导了系统误差公式,分析了各误差源的影响,为地形跟随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地形跟随雷达,系统计算机,无线电高度表,大气数据处理机,惯导,飞控系统及平显组成了地形跟随系统,TF雷达沿飞行航迹测量航线前方地形障碍物的距离和角度,并综合其他机载设备提供的飞行参数,计算出飞行控制g指令,使收音机按预置的间隙高度超低空安全飞行,完成载机的战术突防任务。  相似文献   

9.
冯新喜  曾颖超 《宇航学报》1994,15(2):88-92,96
本文研究了挠笥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最优综合设计问题,给出了系统最优时控制律和执行机构与传感器配置应满足的非线性方程,而且在这一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特征值灵敏度约束,明显降低了控制系统对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安全误差的敏感性,克服了轨迹敏感性约束和单纯使用特征值灵敏度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空载雷达》1997,(1):34-42
这是一篇有关低空飞行军用飞机地形跟随/地形回避飞行轨迹自动 文献综述。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拓宽了可以用于这一重要问题的技术途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主动悬挂式展开试验装置,并介绍了其设计原理,给出了基于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开展了装置样机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吊点的位置主动跟随和重力主动补偿,能够满足天线等有源活动部件地面主动展开试验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Smit.  CB 《空载雷达》1996,(4):39-45
先进的战斗机技术综合(AFT1)/F-16计划,为现在和未来的飞行器研究、发展、飞行试验和论证了新的技术。目前AFT1/F-16正为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探索先进的技术。空防对飞行器完成该任务的威胁令人可怕,为避免被探测,需要飞行器在恶劣的气候、夜间及极低的高度飞行。典型的地形跟随(TF)系统,应用了高功率前视雷达,扫描预定飞行航迹中可视航线内的地形。现已开发出一个可替代的TF系统,它利用了一个与下视  相似文献   

13.
史超 《火箭推进》2021,47(1):1-12
分析了试验气体加热技术、变马赫数试验技术以及光学测量技术等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梳理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以及中国等国家的主要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设施运营管理机构,并对典型试验设施的能力进行了介绍.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技术发展趋势和试验能力现状,指出了我国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能力和技术与国...  相似文献   

14.
KM6水平舱综合复压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复压系统是载人地面试验设备的重要分系统之一,主要用于载人试验一旦出现重大故障和事故时,对试验舱进行紧急复压,让舱体迅速恢复到正常大气压力环境。文章介绍了KM6水平舱综合复压系统的流程设计;对系统的紧急复压能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其结果与系统调试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正确可信,综合复压系统流程设计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综合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燃气流地面排导需求及烧蚀风险分析,提出基于地面双面导流装置与高位挡流墙结合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利用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研究总结的燃气流膨胀特性以及导流型面设计方法,解决了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涉及的地面导流装置导流型面气动设计以及尺度控制两个关键问题。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设计与燃气流场瞬态仿真多轮叠代,实现了燃气流排导烧蚀范围合理控制,避免了燃气流低高度排导烧蚀反溅影响箭体。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采用专利支撑的喷水冷却防护方案实现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强烧蚀环境发射系统、发射设施综合防护。基于喷流缩比试验相似性控制方法研制了1∶10比例喷流缩比试验系统,通过喷流缩比试验验证确认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能够实现地面低高度安全、顺畅排导,同时与发射台、导流装置结构融合的阵列喷水方案能够行之有效解决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地面低高度排导强烧蚀难题。  相似文献   

16.
张旺军  党兆龙  陶灼  贾阳  陈百超  潘冬 《宇航学报》2022,43(9):1143-1151
针对传统被动悬架式火星车在火星复杂地形运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仿尺蠖型火星车,包括沉陷脱困设计、爬坡设计、防托底设计和抬轮设计;识别了仿尺蠖型火星车移动系统的关键参数,计算得到不同火星车抬升高度的关键参数值和一个尺蠖运动周期的位移值;计算结果表明仿尺蠖型火星车可以解决被动悬架式火星车的上述问题。对所设计的仿尺蠖型火星车开展了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验证,地面试验验证了车轮沉陷脱困能力、越障能力和爬坡能力;作为仿尺蠖型火星车应用的实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经历了飞行试验,它在火星表面的顺利运行表明仿尺蠖型火星车设计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7.
神舟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舟飞船推进分系统三个子系统的任务要求和系统的优化设计,采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措施,主要组件的技术攻关以及地面试验情况等。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推进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神舟载人飞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返回技术物一伞系统运动稳定性判据质心偏轴旋成体高超声速气动特胜工程计算方法利用简易再入舱从轨道系统_L回收小有效载荷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的近似解先进运载系统当配先进回收技术光进运载火箭的先进回收系统工993年国外气动力减速器研制动向航天飞机最优再入轨迹的近似解析解及分析弹道一升力式返回器伞舱盖弹射地面试验准则空间邮件回收系统设计方案遥感技术用小卫星进行遥感印度第二代国家卫星系统用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欧洲极轨平台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一种用于火星研究的成像光谱仪肮天飞机大辐面相机摄影术与资源管理用航空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航宇局开发和验证将应用于航天任务的自主系统技术的情况,着重叙述了空间站热控系统、用于地面任务操作的航天飞机综合通信指挥站、航天飞机发射处理设施等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短时间内在有限的几次飞行试验中突破并掌握交会对接技术,通过对地面验证试验的需求分析与整合,规划和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级综合试验;采用局部模拟与整体模拟相结合、单一环境与综合环境相结合、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等方法开展了系统级验证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应用多种数据评估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高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交会对接的地面验证试验技术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