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田纳西导弹核潜艇于1990年2月12日上午在15~20,秒的间隔时间内连续发射两枚三叉戟-ⅡD5导弹。它们是自1987年1月开始的三叉戟Ⅱ-D5试射计划的第28和第29次发射,也是从潜艇上进行的第9次和第10次发射,另外19次发射是在陆基平台上进行的。这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之短,在历次试射中尚属首次。试射总成功率为24比5;水下发射成功率为8比2。 三叉戟Ⅱ-D5长13米,射程可达11100公里。据美国海军负责三叉戟计划的人士透露:这种导弹的命中精度以7500公里的射程为标准计算,为170米。其造价为2650万美元,相当于陆基10个弹头MX导弹的造价。根据美苏达成的协议,计划于3月底在田纳西号部署24枚三叉戟Ⅱ-D5,每枚最多允许携带8个核弹头。  相似文献   

2.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将采用“计算机辅助 X—射线断层成像(CT)系统”检测海军三叉戟—2(D—5)导弹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系统,比现行各种方法所能检测出的发动机缺陷要小得多。洛克希德公司是 D—5导弹的主承包商,这套 CT 个系统是美国科学与工程有限公司为此而研制的。右图是该设备的1/26缩比模型,在旋转升降台上放置着一台 D—5第一级发动机,平台左边的 X—射线源对发动机进行逐次扫描,发动机右边的检测器阵和电子仪器测  相似文献   

3.
美国正在研制“三叉戟2”型洲际弹道导弹,其性能与“三叉戟1”相比将有所改进。导弹的射程为9250公里,命中目标的精度也有所提高。准备用M_k,4型MIRV的头部装备导弹,有14个弹头,威力每个为15万吨,用天文惯性制导系统修正弹道主动段末端的误差。考虑了另外两种以前的弹道导弹上没有用过的修正和制导方法以供选择:中段修正弹道的方法;末段采用制导系统。  相似文献   

4.
《航天电子对抗》2008,(3):24-24
2008年5月,美国海军成功地进行了2枚“三又戟”ⅡD5舰队弹道导弹(FBM)的潜射试射。D5是一种3级、固体推进、惯性制导的导弹,标准射程为7408km,可携带多弹头分导再入式战斗部。这两枚导弹在水下从位于太平洋的潜艇“内布拉斯加”号(SSBN739)发射,导弹没有装备弹头。从1989年至今,“三叉戟”ⅡD5导弹已经连续完成122次成功的试射。  相似文献   

5.
许会 《中国航天》1993,(6):42-44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各类弹道和巡航导弹计划,大约有34个国家或地区装备了中近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在70~4750公里之间。一些老式导弹系统,如普鲁东、MGM-52长矛和SS-1飞毛腿很快就要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研制的导弹。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签订后,一些老式潜射型弹道导弹(SLBM)系统将不再服役,如SS-N-6和UGM-73海神导弹将在90年代退役。英国的A-3TK北极星导弹也将由三叉戟D5导弹来取代。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美国从事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把近期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称之为“革命”。这个改进相当于比冲提高7——10%。但没有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叙述。只举例说,假如民兵Ⅰ采用了目前的先进技术,它将由一个具有射程6400公里的弹道导弹变成一个带有同样载荷的运载火箭。美国空军和海军在MX 和“三叉戟”计划中正在采用这些新技术。而且据称在2——5年内,美国所有导弹都将采用这些技术。这些  相似文献   

7.
法国一直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力量。现有战略力量的结构是:海基力量由5艘导弹核潜艇组成(可怖号、可畏号、霹雳号、无敌号和雷鸣号)。每艘装备16枚M20潜地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有一个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射程约3000公里。陆基力量由两个中程弹道导弹中队组成:其中一个中队装备S2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弹头当量为15万吨;另一中队装备S3导弹,射程3000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研制战略固体导弹。已研制的地地导弹有民兵Ⅰ、Ⅱ、Ⅲ和MN 导弹。MX 导弹目前正进行飞行试验,首批10枚导弹将在1986年放在现有的民兵地下井服役。侏儒洲际导弹目前正处于方案选择阶段,估计1987年进入工程研制,1992年初步服役。潜地导弹有北极星 A1、A2、A3,海神 C3和三叉戟ⅠC4。三叉戟Ⅱ1984年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估计1989年初步服役。这些导弹的战术性能见表1,从表1中的战术性能可以看出民兵系列导弹直径不变,长度变化也不大。但是投掷重量却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2000公里;潜地导弹从北极星A1到 A3,外形尺寸基本不变,射程却增加  相似文献   

9.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了七年的三叉戟Ⅰ(C4)导弹已开始部署服役,供作战使用。 16枚新导弹部署在改型的海神潜艇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上,此潜艇于10月20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出发,开始“首次威摄巡航”。三叉戟Ⅰ的射程已从海神的2,500英里增至4,000英里,因此,它在大西洋上打击苏联目标的作战海域比海神增加了600万平方英里。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美国潜地导弹从1955年提出第一代北极星方案,经历了第二代海神 C3,直到1979年10月第三代三叉戟 C4服役,历时二十四年。导弹射程从北极星 A1的2200公里增至三叉戟 C4的7400公里,这是因为固体发动机作了重大的改进,同时推力向量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更新的缘故。从多喷管发展到单喷管,从非潜入到潜入,从固定到可动,以此来适应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保证飞行器按所需的轨道飞行。  相似文献   

11.
肖特兄弟公司根据与英国陆军的合同所研制的“轻标枪”导弹是超短程地空导弹“吹管”的改进型.“吹管”导弹已有16个国家订货,销售额为2亿多英镑.“轻标枪”同样采用“吹管”导弹,但改用了新型发射装置,该发射装置也和“吹管”通用.肖特兄弟公司明确表示“轻标枪”不能取代“吹管”,但可作为该系统的补充,尤其是它可防御接近的作低空飞行的飞机,特别是武装直升机.“轻标枪”导弹采用了新型巡航发动机,增加了射程(用直升机发射时还可增加4公里)和高能量装药.新型发射装  相似文献   

12.
《军事技术》1982年5月报导:英国政府决定选用新的“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作为英国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基础。1980年6月,英国政府已决定采用“三叉戟”Ⅰ(C-4)导弹,并准备建造5艘(后减为4艘)新级别的导弹核潜艇,载以 C-4,  相似文献   

13.
据报导,1982年底法国第二批9枚 S—3导弹投入现役,加上已在1980年就开始服役韵第一批9枚 S—3,法国的陆基核导弹已经全部完成部署。S—3计划的主承包商是法国宇航公司,全部18枚 S—3导弹都部署在法国东南部的 St.Christol 空军基地。S—3为两级式固体推进导弹,总长13.7米,直径1.5米,射程大于3500公里。图1示出 S—3导弹从平板拖车向运输——竖立车吊装的情形;图2是运输——竖立装置升起就位,将导弹放入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将于今年实施4项导弹发展计划的试验发射。一是发展射程为250公里的地球(Prithvi)地地导弹,这种导弹截止2月9日已进行过10次发射试验;二是射程为2500公里的火(Agni)中程弹道导弹,预计3月份进行第3次试射;三是反坦克导弹;四是面空导弹。后两种导弹也将在今年进行发射试验。  相似文献   

15.
苏联即将在今年把新的潜地弹道导弹SS-NX-20部署到“台风”级导弹核潜艇上。SS-NX-20导弹是固体推进剂多级导弹,弹长约15米,弹径约2米左右(估算值),射程8300公里,投掷重量比SS-N-18大,并能携带12个分导式多弹头。1980年1月,该导弹首次进行陆地发射  相似文献   

16.
《航空周刊》1983年1月17日报导:美国防部已为海军1984财年的预算申请追加8,800万美元,用以研制一种新的弹道再入器,使洛克希德公司的“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拥有更大的核弹头当量。海军早先考虑过用更大当量的核弹头来装备“三叉戟”2(D-5)导弹,但设计和试  相似文献   

17.
法国空军已开始对马特拉公司的“魔术2”空空导弹进行作战评价,同时该公司的射程更大的“超530D”空射拦截导弹也已经进展到研制发展的中期,十五个厂家参与了研制。上述两种导弹分别是现役的“魔术1”  相似文献   

18.
《防御日刊》1983年3月21日报道:美国海军战略潜艇分部主任凯尔索说,美海军将从第九艘开始(而不是从第十三艘开始)把新的三叉戟D-5导弹装进三叉戟核潜艇。这项决定可免除将C-4导弹装进3艘海神核潜艇的工作,并减少C-4导弹的库存要求。这样可节省6亿5千万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日报》1983年12月15日报道:1983年12月13日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华盛顿新闻发布午餐会上说,苏联正在它的东部建造三个新的 SS-20导弹发射阵地。他没有提到基地的具体地点,但是他说,每个阵地将部署9枚带三个弹头的导弹。这样,针对亚洲目标的、射程为5310公里(以前报道的射程为4800公里)的机动导弹又将增加27枚。  相似文献   

20.
《航讯》1983年7月13日报导: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已选定联合技术公司化学设备分部研制和试生产“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的第三级发动机。“三叉戟”Ⅱ导弹的设计已接近完成,这预示着该导弹第三级发动机推进装置的生产合同即将签订。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已把生产“三叉戟”Ⅱ导弹第一、第二级发动机的合同授于赫克尔斯-锡奥科尔合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