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反潜巡逻机布放包围浮标阵应召搜潜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经典的浮标应召搜潜方法,结合实际搜潜过程,以某型反潜巡逻机为背景,建立了反潜巡逻机布放圆形阵、方形阵和三角形阵搜潜航路规划的数学模型。对3种阵形的搜潜效能进行分析,仿真了初始距离、潜艇初始位置散布、潜艇经济航速和海洋环境噪声级对浮标阵搜潜效能的影响。仿真结果分析表明:相同条件下,方形阵的搜潜效能要略高于圆形阵和三角形阵的搜潜效能;3种包围阵的搜潜效能均随初始距离、初始位置散布、潜艇经济航速和海洋环境噪声级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吊放声纳与声纳浮标在应召搜潜中的联合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吊放声纳与声纳浮标各自在应召搜潜中的运用的基础上,针对两者在单独使用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搜潜策略,并从理论上说明了这种新的搜潜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潜艇像徘徊在水下的凶鱼,那么反潜机则更像翱翔天宇的鹈鹕,它们凭借犀利的目光排查水下,一旦发现潜艇便如嗜鱼的鹈鹕,祭起凌厉之喙发起强悍的攻击。反潜机的出现和崛起,在催生一种新的反潜作战模式的同时,更强化了反潜  相似文献   

4.
航空搜潜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60多年来国内外航空搜潜研究的理论与运用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航空搜潜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下一步航空搜潜要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潜艇越来越隐蔽,鹈鹕的眼力也需要增强。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航空探潜新技术,颇具创新色彩,现在为各位读者介绍如下。蓝绿激光探测系统激光海深测量仪原本是用于测量海水深度的专用仪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前苏联等国相继研制出机载激光海深测量仪。后来,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机载激光探潜(探雷)系统,俄罗斯率先研制并装备了机载紫石英激  相似文献   

6.
影响吊放声纳检查搜潜效能的主要因素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吊放声纳检查搜潜时吊放声纳间隔、搜索阵形、直升机数量等因素对搜索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分析吊放声纳检查搜潜过程的基础上,对仿真环境进行假设,并建立吊放声纳搜潜蒙特卡洛法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反潜直升机在一定条件下检查搜潜时影响吊放声纳搜潜效能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提高反潜直升机作战运用水平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影响吊放声纳检查搜潜效能主要因素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吊放声纳检查搜潜过程的基础上,对仿真环境进行假设,并建立吊放声纳搜潜蒙特卡洛法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反潜直升机在一定条件下检查搜潜时吊放声纳间隔系数、螺旋系数、探测点数和搜索阵型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吴芳  杨日杰  高青伟 《航空学报》2010,31(1):151-157
利用主动吊放声纳与被动浮标组成多基地航空声纳对目标进行搜索,可节约搜索时间,有效提高搜潜效率。针对已知目标的大概航向,在有限范围内确定目标存在区的情况下,建立了多基地搜潜范围模型、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主/被动联合多基地搜潜模型、潜艇运动模型,仿真分析了潜艇初始航向、海洋环境噪声、搜索样式等因素对联合搜索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潜艇初始航向角度对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联合搜索概率影响较小,海洋环境噪声的变化对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联合搜索概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主/被动联合多基地航空搜潜范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日杰  何友  孙明太 《航空学报》2004,25(4):381-384
 在主/被动联合多基地航空搜潜条件下,根据声纳、浮标、潜艇的位置关系,推导出了对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主/被动声纳方程,建立了目标与主动声纳和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主动声纳的最大传输距离、多基地搜潜的搜潜范围和定位范围等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搜潜范围与主动声纳和浮标距离之间的关系、目标与主动声纳和目标与浮标距离之间的关系、浮标位置与搜潜范围和定位范围之间的关系等,获得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谷伟岩 《飞行试验》1998,14(3):40-44
介绍反潜直升机搜潜系统目标探测试验方案的确定方法及海上试验概况,总结试验方案中各项参数的选择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今后直升机搜潜系统海上试飞提供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反潜直升机吊放声纳的探测原理及战术使用特点,在目标初始位置概略已知,速度和航向未知的条件下,分析了目标散布规律,建立了搜潜效能分析计算模型,给出了吊放声纳在扩展方形搜索方式下的应召搜潜概率;并采用蒙特卡洛法的基本思想对该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扩展方形搜索方式,研究了在单机和双机搜潜条件下搜索概率的不同结果,分析了潜艇速度、应召延迟时间、吊放次数等参数 对搜索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机吊放声纳应召搜潜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芳  杨日杰 《航空学报》2009,30(10):1948-1953
依据经典的单机吊放声纳应召搜潜方法,结合实际搜潜过程,以4架反潜直升机为例建立了多机编队吊放声纳的扩展方形、扩展圆形、扩展螺旋形应召搜索模型和潜艇运动模型。对几种应召方法的搜潜效能进行分析,仿真了潜艇初始航向、吊放声纳作用距离、搜索样式等因素对应召搜索概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潜艇航速、航向角度以及吊放声纳作用距离的变化对多机编队扩展方形、扩展圆形和扩展螺旋形应召搜索概率影响较大。使用多机协同应召搜潜,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搜索,有效提高搜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作战海域海洋环境对航空吊放声纳工作深度、探潜能力有重要影响。文中以声纳方程为基础,分析了作战海域海况、深度等海洋环境因素对吊放声纳作战使用及探测能力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吊放声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圆形声纳浮标阵搜潜效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建立圆形声纳浮标阵搜潜效能模型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圆形声纳浮标阵作战机理的分析,使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圆形声纳浮标阵搜潜效能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总结网络化航空搜潜体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基于网络化航空搜潜体系的搜索方法的基础上,对基于网络化航空搜潜体系的声纳浮标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以“统一指挥、整体布设、集中监听”为核心的作战方法,并通过建立模型,对所提出的作战使用方法的作战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与平台反潜作战条件下作战能力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作战使用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使用吊放声纳的直升机应召搜潜发现概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目标航速为瑞利分布条件下的目标位置分布模型,按照这个模型,研究了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单机应召搜潜的搜索概率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基于圆形搜索方式的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搜索发现概率的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磁探仪应召搜潜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经典的磁探仪应召搜潜方法,以某型反潜巡逻机为背景,建立了反潜巡逻机利用磁探仪执行平行航线、扩展矩形和螺旋形搜潜模型.对3种方法的搜潜概率进行分析,仿真了相同潜艇运动模型条件下,潜艇初始位置散布、初始距离、潜艇经济航速和海洋环境磁噪声对搜潜概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螺旋形搜潜效能最高;潜艇只进行航速机动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尾后方向的潜艇威胁,研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潜中的警戒扇面、兵力需求、参数决策等问题。通过分析锯齿形法特点、吊放声纳搜潜过程,建立了多机舰艇编队尾后搜潜的警戒扇面定量计算模型。研究了齿形法相邻探测点间距系数、搜索速度等制约因素,探索了吊放声纳作用距离与潜艇航速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已探测区等效圆半径的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舰艇编队尾后搜潜中实际对潜警戒扇面、最优间距系数、不同任务要求下的兵力需求。结果表明:配置2架直升机于舰艇编队尾后15海里处,可建立80.9°的对潜警戒扇面;齿形法最佳间距系数介于1.1~1.3之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航空探潜吊放声纳水下分机浮地设计对载机电子设备的影响,分析了产生电磁干扰的机理,指出了采用浮地设计的航空电子设备在直升机上安装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在反潜巡逻机应召搜潜效能评估中,声纳浮标搜潜方案选择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方案进行客观性较强的横向评价。然后,由方案构建结构网络化的分析模型。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基本理论对模型进行优化,设计面向领域并支持ANP可视化描述与科学决策的工具,并对方案进行主观性较强的纵向比较。结合两次评价结果得到最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