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  相似文献   

2.
<正>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  相似文献   

3.
《强度与环境》2014,(4):64-64
<正>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773/V。2《强度与环境》办刊宗旨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强度与环境》2012,(4):64-64
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5.
《强度与环境》2013,(5):47-47
《强度与环境》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12年的33种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类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11位。  相似文献   

6.
<正>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3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773/V。  相似文献   

7.
《强度与环境》2011,(4):64-64
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773/V。  相似文献   

8.
《强度与环境》2011,38(1):64-64
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773/V。  相似文献   

9.
正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3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773/V。  相似文献   

10.
正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3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773/V。2《强度与环境》办刊宗旨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刊登振动、冲击、噪声、微重力、碰撞等环境条件,结构静、动、热强度,稳定性及可靠  相似文献   

11.
《强度与环境》2009,36(6):62-62
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773/V。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向审稿人致谢2005年度,承蒙下列专家、学者为《强度与环境》期刊的稿件评审、把好质量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实际上这种劳动是义务性质的,但各位学者、专家仍愿挤出宝贵的时间进行仔细的评审,使我们深是感激。今后,望如下审稿人不仅继续为《强度与环境》严把质量关,更期待您们亲自投稿和动员您们的同僚、学生们投出高水平的论文,使《强度与环境》更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让我们共筑《强度与环境》的美好明天吧!最后,再次向下列审稿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按汉语拼音排序)白以龙程耿东陈建桥陈群志成…  相似文献   

13.
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的学术和专业技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强度与环境》经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702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919,国内统一刊号CN11-1773/N。2《强度与环境》办刊宗旨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强度与环境》报道振动、冲击、噪声、微重力、碰撞等环境条件,结构静、动、热强度,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的理论和试验论文。3《强度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 0 0 1年 1 1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 2 0 0 1年版 )》中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包括本刊在内的全国 1 41 2种入选为该所 2 0 0 0年度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 ,本刊当年的影响因子值为 0 .1 45 ,分别名列全国 1 41 2种和航空航天类 2 2种统计源期刊的第 833位和第 8位。这一计量指标值较之 1 999年的 0 .1 2 0增加了 2 0 .8个百分点 ,其名次在全国和航空航天类统计源期刊中也相应地提高了 6位和 3位。从而表明这一年来本刊在编辑和学术水平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强度与环境》杂志2000年的影响因子及其…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底航空航天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应邀先后派出三批专家考察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地俄罗斯航天科研生产单位。考察内容为“宇航结构的强度与环境”、“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和应急救生系统”和“载人飞船环境控制系统关键器件”。就宇航结构的强度与环境问题考察了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所、列宁格勒机械学院和俄罗斯航空研究院,参观了试验室和展览馆,与同行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双方技术合  相似文献   

16.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全文收录期刊,是“万方数据一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伞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还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  相似文献   

17.
新春寄语     
1974年,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702所)开始公开发行《强度与环境》刊物。《强度与环境》立足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的专业技术,面向整个专业领域,讨论有关结构强度、可靠性工程、环境工程等方面的技术问题。32年过去了,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依托航天高技术优势,逐步完善了试验分析手段,积累了丰富的试验研究经验;《强度与环境》则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组织出版了多项影响深远的技术文集,在成为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技术交流的窗口同时,也成为技术人员相互交流的平台。《强度与环境》刊物严谨的工作作风在高校和科…  相似文献   

18.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全文收录期刊 ,是“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期刊 ,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还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期刊 ,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院学报编辑室收到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来函,称在征求国家科委和有关部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南京航空学院学报》列为我国1990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并通知我们将1989年出版的学报一套,进行必要的注释(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术交流会1983年11月13日至1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有135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有著名的老专家,中年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也有年轻的研究、教学与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向会议提出115篇论文,宇航结构强度方面35篇,动力学环境与试验49篇,空间环境与试验16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