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这一年又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张完美的“成绩单”。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15箭20星”的发射记录让中国航天的发射次数比肩世界一流。嫦娥二号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月巡视勘察”目标铺平了道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  相似文献   

2.
《火箭推进》2008,34(4):54-54
7月22日.伴随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六院的挂牌成立,让中国航天飞得更高更远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终于正式组建了“国家队”。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1,(3):3-4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国防科技发展和航天武器装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技术创新任务.为建设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国家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11):45-46
NASA“信使”水星探测器9月29日成功完成了其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水星飞越.拍摄了这颗太阳系最靠内行星的一些照片.但在飞到最近点之前意外出现的信号丢失问题影响了其拍摄计划。探测器从距水星仅228公里的最近点掠过。时速约1.93万公里。进入水星背后的阴影区10分钟后和到达最近点4分钟前.探测器载波信号意外丢失.时间早于预期。探测器自动转入安全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巴金说: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0,(6):46-47
NASA于5月24日宣布.沉寂已久的“凤凰”火星着陆探测器已受损.正式宣告报废。“火星侦察轨道器”新拍照片表明.受火星严冬影响,“凤凰”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受损严重。在过了其冬眠期后。NASA近几个月来曾4次尝试利用“奥德赛”轨道器与该探测器恢复联络.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没能收到来自它的信号。其实,“凤凰”并不是按能挺过火星北极黑暗、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7):38-39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5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轨维护任务.以延长这座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革命的望远镜的寿命。此次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5。机上乘有7位宇航员。维护成功后.“哈勃”将能再工作至少5年.即至少能工作到2014年。在此之后.它将由更为先进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取代。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研制“射线”系列中继卫星。第一颗“射线”中继卫星于1985年10月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用于保障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通信。1994年12月发射的“射线”1中继卫星位于东经95度.重2.2吨.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0,(4):12-13
据NASA网站8月19日报道.NASA正在向美国公众征集航天飞机预定任务的“唤醒之歌”.目的是以此“唤醒”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9,(12):3-7
5.非凡超级保暖“内衣”卫星的热控制分系统也很重要。它用于对卫星内部和外部的热量进行控制.使卫星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范罔。另外.卫星内部的仪器设备工作时也要向外散发热量。一般的电子仪器设备.长时间在50℃以卜的环境下工作容易产生故障.而有一些没备.如化学电池.在0℃以下它的效率又很低。因此.卫星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星内的仪器设备工作正常。热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卫星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9,(7):40-40
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在结束月球探测使命后.于日本当地时间6月11日3时25分在地面控制下成功地落到月面预定区域.撞击位置在南纬65.5度、东经80.4度的吉尔月坑附近.处于月球正面的东南部分。探测器的两颗子卫星一颗已完成任务,于今年2月落到月面上.另一颗今后将继续开展必要的观测.以用于数据校正。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1,(10):47-48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10月7日对国家杜马说.该局已决定放弃在2015年前研制出新型“罗斯”M运载火箭的计划。他说,俄航天局已得出结论.认为可以利用已有的火箭,而无需一种新火箭。他说,“罗斯”M火箭计划消耗着该局37%的预算.但这些经费却不足以使其在2015年前后实现首飞。据分析.波波夫金所称的已有火箭显然是指“安加拉”系列火箭.这种火箭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研制.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0,(2):7-7
NASA于1月26日宣布.经过多攻失败的尝试之后,该局已决定终止营救已深陷火星沙地9个月的“勇气”号火星车。NASA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勇气”号已无法再移动.但其探测使命并来完全终结。  相似文献   

14.
子力 《中国航天》2009,(5):43-43
德尔它2—7925—10L型火箭3月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探测器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它的发现还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它将运行在尾随地球的一条日心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圈要用371天时间。它将把“目光”投向银河系中数万颗恒星.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处在可支持生命的轨道区域内的行星.所瞄准的恒星区域约相当于人伸开手臂后手掌能挡住的一片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11):7-10
2007年10月24日.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变成了现实.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蛾1号月球探测卫星飞向月球.并于2007年11月20日传回所拍摄的月面图像。它也是中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器.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此举还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6,(3):46-46
由于失去了机动能力.美法合作的“托佩克斯,海神”(全称为“地貌实验/海洋动力学综合监视与研究观测项目”)卫星在成功运行13年、绕地飞行近6.2万圈后,于最近停止工作。该卫星发射于1992年8月10日。它给海洋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最早实现了对洋面地貌的连续全球观测.使人们能了解到海洋每周的重要变化。它的数据使有关海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产生了巨大改变.曾用于飓风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预测、海洋与气候研究、船舶航线规划、海上工业、渔业管理、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全球潮汐模型改进和海洋垃圾跟踪等。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但最终却成了历时最长的地球轨道雷达观测项目。它的用户遍及全球.包括54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星上用于保持轨道指向的俯仰反作用轮于去年10月9日失效.后续海洋研究卫星“贾森”1已在2001年12月发射.称为“洋面地貌任务”的另一颗卫星定于2008年升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4):45-46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在第25届美国全国航天研讨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获得该基金会颁发的2009年度航天成就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航天员翟志刚等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航天基金会主席普尔哈姆说.“神七”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阳光 《航天》2009,(7):14-17
一架航天飞机,七名训练有素的航天员,重达数吨的仪器设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在轨空间望远镜和绕地球197圈.越过800万千米的太空旅程.这就是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在轨维护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0,(4):10-10
8月1日.NASA与欧空局已经开始着手他们未来十年的联合开发火星计划.并为首次任务挑选了五项科学仪器。预计到2016年,他们将联手研究火星上面的化学成分。早在2003年.科学家就曾利用地球上的望远镜发现火星上疑似存在甲烷。  相似文献   

20.
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9月5日从直径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近处掠过.首次开展了科学观测工作。2004年发射的该探测器耗资10亿欧元。它从仅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从斯坦斯小行星旁飞过。目前“罗塞塔”正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内穿行.将在2014年5月同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交会.并把称为“菲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