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金 《太空探索》2003,(11):20-20
与前四艘神舟飞船一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也是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的“三舱一段”的结构形式。 轨道舱位于飞船前部,为密封舱,外形两端带有锥段的圆柱形,前端与附加段连接,后段与返回舱连接,供航天员进出返回舱。轨道舱舱壁设有内开密封舱门和对地观察窗口,供航天员在地面进出飞船和在空间对地观察摄影使用。轨道舱外壁装有推进剂贮箱和发动机系统,  相似文献   

2.
雨水 《太空探索》2012,(7):64-65
2011年11月1日,中国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开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此次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所属的国内、国外以及国际联网测控站圆满完成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测控、空间交会对接测控和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初,第7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强大阵容参展,占据了航天展馆的半壁江山。航天科技集团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已经在国内多次展出,大家比较熟悉,然而轨道舱实物却是第一次对公众展示。不但普通观众对它很有兴趣,很多其他展商的代表也围着轨道舱反复观看,不少外国观众还与之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8日下午16时48分27秒,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七号飞船第一次调姿,飞船在水平面上向左转了90度,飞船轴向变成与飞行方向垂直,目的是为了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与轨道舱分离,使得轨道舱离开的方向不在轨道面内,以便在后面的制动时,轨道舱不至于再碰到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曾经用作气闸舱的轨道舱,此刻变成了一颗独立飞行的卫星。准确地讲,本次任务的轨道舱与以往不同,它已没有了动力和能源,仅是一颗没有了生命、等待陨落的星体,后续试验中,它的使命是作为一个无源目标,等待小卫星进行绕飞、观察。  相似文献   

5.
孙宏金 《太空探索》2005,(12):36-39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两居室”.两室之间有一个圆形的舱门.这个舱门是为返回舱提供密封环境,确保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舱内压力的,一旦不密封,就将给航天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舱门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门。  相似文献   

6.
宏金 《太空探索》2003,(11):20-21
我国神舟飞船是属世界上第三代飞船。与世界上第三代载人飞船一样,我国神舟飞船从结构上来讲,也是由3个舱段组成。即: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人们会问,飞船为什么要分舱段,而不做成一个整体呢?这主要是为了减轻返回时的重量和体积。如果是整体返回,飞船的体积很大,它从200千米左右高的空间,几乎以第一宇宙速度沿着比较陡峭的路径返回时,  相似文献   

7.
宗合 《太空探索》2003,(2):24-25
北京时间1月5日19时16分,跨越两年时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由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_北京时间1月5日傍晚,神舟四号在绕地球飞行108圈后飞临大西洋上空。等待已久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向它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返回舱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进入距地面80千米的大气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动力学问题,首先建立包括返回舱及着陆土壤在内的全柔体着陆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神舟号"载人飞船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对土壤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典型着陆工况计算,得到了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姿态变化、应力分布、关键点加速度响应曲线及冲击能量分配等。仿真结果可为深空探测返回舱结构优化设计、着陆姿态选择及地面试验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8月26日,执行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乘坐”专机,顺利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据悉,“神舟八号”进场后,将开展一系列的在轨测试。图为飞船发射试验队队员正在机场小心翼翼地把飞船轨道舱卸载到运输车上。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月5日19∶16,神舟-4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见图1)。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4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图1 神舟-4返回舱 5日18∶27,当神舟-4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07圈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在那里待命  相似文献   

11.
齐真 《国际太空》2016,(7):10-12
2016年6月26日15:41,由长征-7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简称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该缩比返回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缩比返回舱的成功回收,为后续新型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国载人深空探测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舱后状态良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22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代表  相似文献   

13.
第六节 美国惟一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载人飞船的上天,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奥秘开辟了新的途径。人坐在飞船里俯瞰大地,视野开阔;仰望天空,满天星斗;巡天观测,昼夜不停,真是别有一番风光。但是,载人飞船内部的空间却非常狭窄,只能乘坐1~3名航天员。即使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组成的3舱段飞船,航天员在轨道舱中的活动空间也很小,吃不好、睡不香,而且飞船里面的生活用品也不多,在天上飞行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多只能飞行两个星期。于是,人们开始建造一种更大的飞船,能够装载大量生活用品和仪器设备,能在轨道上长期飞行。这样,航天员可以在…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1日16:40,联盟-FG(Soyuz-FG)运载火箭搭载联盟MS-10载人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起飞后约2min发生故障,紧急启动应急逃逸系统,整流罩携带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脱离火箭,随后返回舱开启降落伞,航天员安全着陆,但发射任务失败。本次任务是联盟-FG火箭自使用以来的首次发射事故,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分离之后首次使用整流罩分离发动机挽救了航天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9月17日13:3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顺利发射进驻空间站2021年6月17日09:22,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霄汉。之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5月8日13时49分,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自神舟一号飞行任务开始,为充分发挥任务效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每次飞行试验任务中,都安排了试验类搭载项目,此次的试验船也搭载了不少"乘客",开展了新技术、新产品在轨验证和一系列科学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神舟-8飞船返回舱已经顺利回家,相关的数据分析正在紧张进行中。目前进展如何?有哪些新发现和新问题会对未来神舟-9、10飞船与天宫-1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产生影响?神舟-9、10飞船是否具备实现载人对接的条件?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研铂方面有什么规划?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神舟-6~10飞船和天宫-1目标飞行器的总设计师张柏楠。  相似文献   

18.
杨建 《太空探索》2003,(11):18-18
故检系统全称为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它相当于给火箭安上了自我诊断器。它的任务是从火箭点火前,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通过检测火箭的重要飞行参数,按事先确定的判据自动进行火箭故障判别,当发现故障时向火箭有关系统和飞船发出逃逸指令和中止飞行指令。逃逸系统接到来自故障检测处理器或者是地面发出的逃逸指令后,迅速将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带离危险区,并利用飞船的返回着陆系统完成逃逸救生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579秒后飞船准确入轨。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首次飞行。9月27日16点35分,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自己研制的"飞天"航天服进入太空,实施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17时37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平安着陆,航天员凯旋而归,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平树 《太空探索》2005,(1):14-17
据最新消息,我国计划在今年适当时候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它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该船拟载2名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5天,而且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为了满足这一全新任务要求,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已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因多人多天飞行带来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新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