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碳纤维复合材料卫星天线反射面型面精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述了卫星天线的组成、制造工艺过程,着重对影响天线反射面型面精度和尺寸稳定性有关内容,从材料特性、铺层分析、成型模具材料和产品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加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加工进行综述,并就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在中国航天仪器产品上的应用、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材料性能的对比分析、力学试验内容和结果、热平衡试验分析。并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材料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方法。此外还结合国外对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这种材料在中国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应用发展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加工进行综述,并就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在中国航天仪器产品的上的应用、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材料性能的对比分析、力学试验内容和结果、热平衡试验分析。并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材料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方法。此外还结合国外对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这种材料在中国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应用发展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国外低地球轨道空间材料在轨环境 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几种影响效应,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LEO材料在轨空间环境试验(MISSE、OPM、MEDET)的情况,介绍了试验目的、试验内容和试验设备构成情况,并在获得的国外数据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空间环境对材料的影响。文章有望为我国的在轨材料空间环境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功能梯度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研究背景、发展历史以及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内容、材料的性能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型号弹身旋转模胎的结构和模体材料的变化以及编制其设计规范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设计规范编写的主要技术内容,并谈了几点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工厂材料代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及时制定了《代料单管理规定》企业标准,介绍了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有效宣贯和实施的做法,分析了标准的实施效果,提出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硅基材料烧蚀机理分析与工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连群 《航天器工程》2001,10(2):8-15,26
从低密度硅基材料烧蚀机理分析这一角度出发,阐述载人飞船返回舱大面积防热结构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经过地面试验检验的计算结果。论述的主要内容:(1)分析了神州一号返回条件下,材料的烧蚀机理;(2)优化出影响材料的烧蚀性能的主要参数;(3)指导了烧蚀材料的研制,对烧蚀材料有明确的性能要求;(4)确定了防热结构在载人飞船返回条件下,大面积防热结构的厚度。此分析用于载人飞船飞船的研制,并为飞行试验所验证。  相似文献   

9.
分析111厂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做好材料标准化工作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对其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述NASA标准体系的构成、体系结构和材料标准的分布情况,重点介绍NASA宇航材料标准体系的运行背景、构建思路和体系框架等有关内容,总结NASA宇航材料标准体系的特点,提出我国宇航材料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成电路多层铜布线平坦化中,CMP工艺参数的配置是决定抛光表面状态和平坦化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碱性介质下铜CMP机理,深入分析了CMP系统中影响抛光表面状态的诸多工艺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层铜布线CMP工艺的优化实验,有效地解决了划伤,蚀坑等表面缺陷问题,实验测定表面粗糙度数据较为理想,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表精细探测是海洋卫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卫星海表参数探测的特点与优势,总结海表温度、海表高度、海表盐度等要素,分析天基探测载荷的发展现状。根据海表参数时空变化特性,分析高时空分辨率微波探测载荷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美国和欧洲相关卫星系统发展计划,分析了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天基微波探测载荷可实现性与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海表精细探测天基微波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超声速二维混压进气道,以最大总压恢复系数为目标,基于多楔面内收缩段设计原理,利用多楔角方法设计内收缩段长度和出口高度等。通过比较不同攻角下二元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流场及启动情况等多方面特性,验证了改变攻角对进气道启动特性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波轮零件的逆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工程是由三坐标测量机或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已有的样品或模型进行准确、高速的扫描,得到其三维轮廓数据,配合反求软件进行修改和再设计。本文详细介绍波轮零件的逆向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PBO纤维表面分析与表面偶联剂处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PBO纤维表面涂层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偶联剂浓度与单丝拔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涂层是由几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用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纤维单丝拔出强度得到了提高,其中用KH560处理后的强度要比经KH550,KH570,KH590处理的强度高,提高率最高可达59%。  相似文献   

16.
利用激光跟踪仪进行曲面的三维测量时,需要进行反射球的半径补偿。本文针对某高精度旋转抛物曲面检测,分别利用点距法和等距面法进行了半径补偿。结果显示,两种办法均能有效地实现半径补偿,提高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数据融合技术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和扫描微波辐射计一天沿轨数据不能完全覆盖全球海域,文章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解决方法。该方法以HY-2卫星获取的海面风场和海面温度场作为数据源,分别利用最优插值算法和时空权重插值法对HY-一2卫星微波辐射计和散射计获取的海面温度场和海面风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上,使得一天对全球海域的覆盖率从90%提高到100%。此融合方法可应用于HY-2卫星数据业务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89-2004年间"Los Alamos"7 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数据对不同磁暴条件下处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等离子体片区域的卫星表面充电电位和热电子(0.03~45 keV)温度随地方时的分布及随磁暴发生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对磁层顶电流修正后的Dst指数(Dst*)将磁暴分成弱磁暴、强磁暴以及超大磁暴.在随地方时的分布上,弱磁暴时卫星最可能在午夜后侧负向强充电(>800 V);随着磁暴强度的增加,在超大磁暴情况下该区域会沿东西方向扩展到夜晚21时到凌晨4时的区域.在随磁暴发生时间的分布上,弱磁暴下卫星表面充电到高负电位主要发生在Dst*最低点前3 h和后2 h的时刻,强磁暴下主要发生在Dst*最低点时刻,而超大磁暴下主要发生在恢复相,持续时间达十几个小时.表面电位的分布规律和热电子温度的分布规律表现一致:卫星表面负电位超过100 V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热电子温度大于2 keV的区域,而表面负电位最可能超过800 V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热电子温度大于2.5 keV的区域.通过统计分析看出,对于那些极可能发生高负电位充电(>8 kV)情况下的卫星表面电位分布与磁暴的强弱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发现在弱磁暴情况下明显集中在正午前侧区域.  相似文献   

19.
GEO卫星表面充电相对电位的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沉浸于具有一定能量和密度的空间等离子体之中,等离子体与卫星表面材料相互作用,将使卫星出现"表面充/放电效应",进而对星上电子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发生电路故障,直接威胁整星安全。为防止GEO卫星在轨期间因等离子体造成的表面充放电导致卫星异常和故障,在GEO卫星的设计中,必须进行卫星表面电位分析、控制和试验验证等工作。文章根据卫星表面材料的基本参数和接地状态,采用工程分析方法对卫星表面充电电位进行分析,满足卫星工程设计急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