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近年来,华约的武器装备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增长。华约与北约火炮数量之比已达到3:1,坦克数量之比为2.9:1。为了对付华约的集群坦克,1987年春季,北约初步装备了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LRS)。 MLRS由如下分系统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空间军事部门最近在积极从事新型导弹预警、照相侦察和电子情报卫星的发射,其目的在于使俄罗斯在一些重要的军事领域的空间能力大体保持原苏联水平。这些原本以美国和北约国家为目标的空间军事能力目前要求用来监视原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其它国家的发展动态以及它们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的13年间,由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4国和北约制造并发射的新型军用通信卫星数量将不少于26颗。从现在起到1994年底,预计欧洲将发射12颗军用通信卫星,其中2颗是由北约发射的。在1998到2002年之间,上述4国和北约将要发射14颗替换的军用通信卫星。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要投入巨额资金。由于不同国家的系统之间将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叠,这无疑是浪费资金。为了减少总的开支,提高欧洲军用通信卫星的效率,马可尼航天系统公司在1989年10月25日举行的武装力量电子通信协会  相似文献   

4.
“北约”在北欧和中欧部署了7,000辆主战坦克,而“华约”则拥有21,100辆。面对这种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北约”确实感到反坦克战的严重性。苏联坦克大规模强行突入西德的可能性长时间来一直困扰着“北约”中部前线的指挥官们。“北约”能否阻止苏联坦克的进攻?或迫使其放慢进攻的速度,以待“北约”援军的到来?地雷应敷设在何处?使用哪种武器最为有效?“北约”怎样部署其数量有限的反击力量才能  相似文献   

5.
自1958年12月18日美国空军发射第一颗低轨道军用通信试验卫星“斯科尔卫星”以来,国外已发展了十几个不同类型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用以满足远程战略通信和近程战术通信的需要。特别是美苏为了争夺空间霸权,一直在加紧部署战略、战术通信卫星网。截止1982年底,美国、苏联、英国和北约已成功地发射了350多颗试验型和实用型军用通信卫星(见表1)。目前在轨道上服役的战略战术通信卫星系统是: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系统、空军通信卫星系统、舰队通信卫星系统,战术通信卫星系统;苏联的宇宙号军用战术通信卫星系统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地平线军、民用通信卫星系统;英国的天网卫星及北约的NATO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6.
华约的近程弹道导弹(SRBM)在末来的常规战争中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六十年代末以来,苏联一直加速发展常规的 SRBM。与北约相比,华约的 SRBM 在数量上已明显地占有优势,而且有些系统能从华约本土打击西欧的目标,这对北约部队及其后方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而且华约目前还在加紧研制和部署新的常规 SRBM,这些新的 SRBM 射程远,精度高,是对西方国家进行纵深打击的可靠力量。  相似文献   

7.
最新消息透露,北约防务处的消息灵通人士推测,苏联已经在东德和千岛群岛部署了新型射程为1000公里的 SS-22导弹。在这之前还曾报道,苏联不仅在西部军事地区部署了 SS-22导弹,而且在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8.
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LRS)是北约研制的一种高机动自动火箭系统。它可在各种气候下昼夜进行发射,主要用于攻击炮兵连,反火箭连,防空集结地,卡车、轻型装甲车、人员输送车及支援部队。装有12枚火箭的一辆发射车的火力可摧毁一个炮兵连或相当一个炮兵连的等值目标。MLRS目前已装备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的陆军。这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用MLRS对伊拉克的许多军事目标发动袭击。 MLRS由自行发射/装填  相似文献   

9.
在对空防御上,华约和北约采取了基本不同的原则。北约重视研制高技术的复杂系统,而华约军队则装备比较简单的、在上一代基础上改进的系统,因此华约的武器数量多,而北约的武器则精度较高、效费比较好,但数量要少一些。  相似文献   

10.
政策     
《航天》2011,(9):50-50
美国与北约国家进行谈判拟在欧洲部署雷达系统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美国正在与北约一些国家举行会谈,酝酿部署-套雷达系统作为其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北约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LRS)是为了对付华约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而设计的一种大面积杀伤武器。这项武器计划于1976年12月开始投标,1978年12月进行这种武器的首次试射,1980年4月沃特公司在竞争中获胜,1980年5月进入全面研制阶段。在多管发射火箭系统进入全面研制阶段之前,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于1979年7月就该武器系统的研制任务和研制费用以及如何部署问题签署了一项备忘录。1982年7月意大利加入这项计划。1984年荷兰也表示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 ,简称北约 )批准了联合地面监视 (AGS)系统计划 ,其设计和研制阶段合同将于 2 0 0 5年初签署。北约决定采用同等数量的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 (UAV)作为系统的机载平台 ,平台数量将视AGS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而定。飞机部分采用“空中客车 32 1”中等机型 ,雷达装在机头和机身内 ,机上设有 1 4个工作站 (需要时可增至 2 0个 )。该机将为NATO从事军事作战的应急指挥人员提供情报、监视、目标 (获取 )和侦察 (ISTAR)以及指挥控制 (C2 )能力 ,以监测北约区域的作战活动情况。无人机将采用“全球鹰” ,…  相似文献   

13.
如果美国不在西欧部署新式导弹,那么苏联就冻结 SS-20中程导弹的部署(当时约为250个发射装置),苏联提出此建议还不到一年,现已部署了351个发射装置和同样数量的 SS-20导弹以及1053个弹头。目前已建成第三十八和第三十九两个 SS-20中程导弹综合发射基地,它们分别位于鄂毕河上游的喀尔巴阡山脉和西伯利亚的巴尔瑙尔。装有九个发射装置的新导弹基地是到目前为止在  相似文献   

14.
航天技术的军事用途正在不断增加,本文拟概述这方面的历史,首先综述其发展过程,然后叙述可从美、苏双方的这类计划中得到和排论出的一些详细情况。苏联的军事航天活动往往掩盖在“宇宙”系列卫星的大量发射中(1983年9月的发射已是第1500次),因而难于与许多纯科学卫星区分开。美国发射的军用卫星虽然要少得多,但是它的发射计划也愈来愈复杂化而且前后重叠,因为在已入轨卫星远未达到其寿命极限时,各种新技术又激励人们去部署更加先进的系统了。苏联和美国的航天竞赛始于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卫星在现代军事活动中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因素,它们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例如用于通信中继与数据传输,收集照片和信息情报,进行目标定位、导弹发射预警和提供气象数据等等。卫星对现代军事活动是如此重要,所以它们在美国的年度防务预算中一直是优先保证的项目。然而,  相似文献   

16.
陈杰 《中国航天》2006,(2):25-26
2005年,全球共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活动,发射的有效载荷数量为76个。在55次航天发射中,进行了17次商业发射,将18颗大型商业通信卫星送人地球同步轨道;进行了13次军事发射,有17颗军事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7.
阳光 《中国航天》2011,(3):9-13
三、欧洲 欧洲阿里安5火箭2010年发射6次.均为一箭双星发射.共部署12颗静地轨道卫星.包括10颗商业通信卫星、1颗军事通信卫星和韩国的“通信、海洋与气象卫星”(COMS)1。这一年成功发射的欧空局和欧洲各国航天器共有14个.包括5颗商业通信卫星、1颗军事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航天发射市场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中国航天》2006,(2):25-26
2005年,全球共进行了55 次航天发射活动,发射的有效载荷数量为76个。在55次航天发射中,进行了17次商业发射,将 18颗大型商业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进行了13次军事发射,有17颗军事卫星发射升空; 发射了7艘飞船,包括4艘货运飞船和3艘载人飞船:7月26 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继2003 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实现成功复飞。2005年全球共有3次航天发射失败,即俄罗斯闪电M火箭发射军事通信卫星、波浪号火箭发射宇宙1太阳帆航天器和呼啸 KM火箭发射低温星。2005年5 月,美国联邦航空局对未来的航天发射市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经过13年的长期酝酿,现在似乎已有两个北约国家正在开始研制一种(至少)在90年代有生命力的反雷达无人驾驶飞机.考虑到华约国家将会部署数以千计的防空雷达、C~8I系统和战场电磁辐射体,显然北约需要这种廉价的一次性使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国防部于 2 0 0 0年 2月向国会提供的《科索沃 /“联盟部队作战”战后报告》中 ,国防部列举了塞族综合防空系统 (IADS)给北约部队作战造成的困难。报告说 ,塞族指挥中心、雷达和导弹发射架从开战以来就是北约的重点攻击目标。塞族对北约的作战飞机发射了大量的地空导弹和高射炮弹。北约参战的作战飞机受到导弹攻击的平均数约是“沙漠风暴”期间多国部队作战飞机受到伊拉克类似攻击的三倍。北约结合使用了有源支援干扰机和“哈姆”导弹 ,用各种不同的飞机 (EA - 6B、F - 1 6J和EC -1 30H)对空袭飞机提供SEAD支援 ,此外还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