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东 《飞碟探索》2011,(6):24-24
8.系外行星 如太阳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证实系外行星存在,到2011年4月15日,人类已发现543颗系外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已经发现多少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上世纪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没有人知道银河系中有多少行星,但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里大约有百亿颗恒星,数千亿颗行星。因为系外行星比地球至少要大两倍,所以发现系外行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正行星本身并不发光,因此行星的探测难度要高于恒星探测。即便是处在太阳系内的天王星、海王星,由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较远,在夜空中的光芒较为暗弱,人们直到近代才确认它们的存在。而对于其他恒星附近的系外行星,与我们的距离都在数光年之外,观测的难度比太阳系内的行星还要大很多。随着天文学观测方法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家们独辟蹊径,利用系外行星引发的中心恒星观测特征的变化来间接推断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探测系外行星常用的方法是视向速度法和凌日法,引力透镜法、脉冲星法  相似文献   

4.
巨尤 《太空探索》2001,(9):42-43
在迄今进行的各种探测外星人的方法中,没有获得任何外星人的可靠信息。为寻和尚先找庙,科学家正在利用迅速发展的望远镜技术,努力寻找外星人的栖息地——太阳系外行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太阳系外行星的资料还是一片空白。这是由于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与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质量和体积比恒星小得多得多,自身不发光,还被掩盖在恒星的强烈光芒之中,且相对与恒星的距离又很近很近。原有的地面望远镜,受地球大气层对星光  相似文献   

5.
艰难的探寻     
钱峰 《飞碟探索》2000,(4):11-13
人类寻找地外行星进而发现地外生命的愿望 ,在1999年4月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美国天文学家报告说 ,他们首次发现了已具雏形的外太阳系 ,有3颗行星正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该外太阳系离地球约有44光年远。不要把这3颗行星想像成与木星一般巨大且无生命踪迹的气体状行星 ,它们的环境状况类似于我们地球。自1995年以来 ,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约20颗木星般大的地外行星 ,除了我们太阳系有9颗行星绕太阳旋转外 ,我们还未发现任何恒星有一颗以上的行星绕其旋转的。该外太阳系的第一颗行星 ,是于1996年被天文学家间接探测到的…  相似文献   

6.
高峰 《飞碟探索》2008,(4):46-46
天文学家在10年前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如今,天文学家称他们将进入行星探索的新阶段——探索遥远世界是否存在类似地球生命的迹象。 截止到目前,天文学家已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大约145颗所谓绕恒星轨道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所有这些太阳系外行星都如同木星一样,是被气体所笼罩的巨大星球,不适合地球生命在上面居住。但一些世界著名的行星寻觅者却表示,这种状况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几千年前,就有人推测地球之外有生命,这一想法可以一直追溯到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时代。没有记载的好奇无疑开始得更早。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人想要通过对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寻找答案。早期的研究结果正在颠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时间2018年4月19日06:51,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一代系外行星探测任务"凌日系外行星观测卫星"(TESS)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搭载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飞向地月共振轨道开展系外行星观测任务。TESS是继"开普勒"(Kep ler)之后,NASA第二个系外行星探测空间望远镜,主要目的是进行巡天观测,在2年的计划工作时间内,利用凌日法探测太阳系附近20万颗最明亮恒星附近的行星,即通过寻找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恒星亮度的变化寻找可能存在的行星,将为2020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以及其他大型地面望远镜提供进一步详尽探测的系外  相似文献   

9.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22:50,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Kepler),从而揭开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新篇章。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太阳系外行星?怎样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开普勒”具有哪些技术特征?下面就这些问题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陈丹 《太空探索》2004,(12):45-47
今年8月25日~8月31日是全世养天文学家倍感兴奋的7天.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相继报告发现了5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而且其中一颗是使用业采天文爱好者的小望远镜发现的.如此高密度的新发现标志着太阳系外行星搜寻活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14,(12):16-17
尽管近年来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太阳系外行星,但我们对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知之甚少。这些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可能存在与生命有关的成分,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进一步掌握。日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通过探测地外行星的氧气、水和外星植物的叶绿素,可以更有效地搜寻外星生命。也就是说。搜寻工作应当聚焦于生命信号——生命体产生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叶楠 《太空探索》2023,(3):74-77
<正>系外行星发现方法21世纪前十年,视向速度法(亦称径向速度法)还是发现系外行星的主要方式。随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升空,凌星法逐渐主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系外行星发现。如今已经进入了21世纪第三个十年,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方法帮助我们寻找第二个地球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去已经被实践验证过的系外行星发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众眼看宇宙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一颗木星大小的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中拍摄到了有机分子--甲烷.这一发现是太阳系外有可能存在生命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航宇局的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利器——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正在履行一项新的使命。如果有一件事情是所有的太空冒险活动都必须面对的,那就是终有一天飞船会在太空深处失去控制。大量的科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节,但对于美国航宇局(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来说,它却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被誉为是NASA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旗舰任务。它的使命看上去很简单:如鹰一样地紧盯着位于天空中一片区域里的  相似文献   

15.
正NASA凌星法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任务于2018年4月19日成功发射。TESS将进行6次变轨,最终抵达公转周期为13.7天的设计科学轨道。经过60天的检查和仪器测试,TESS将对临近太阳系的系外行星系统开展观测。NASA开普勒(Kepler)任务采用凌星法发现并确认了超过2600颗系外行星,其中大部分都围绕着300~3000光年以外的暗淡恒星旋转。作为Kepler任务的继任者,TESS搭载的4台宽视场相机将覆盖全  相似文献   

16.
航天简讯     
“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将重返太空□□据美联社2007年7月4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重新利用“深度撞击”和星尘号探测器,探索和观测太阳系内外的多颗彗星和行星。“深度撞击”的任务包括:收集太阳系以外行星的相关数据,以测定这些行星是否具有卫星和光环;作为观测站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寻找地外生命正在经历一场创新的浪潮。对系外行星的发掘经历了过去20年的黄金时代,现在是时候开始确定下一步计划了:确定哪些已知系外行星可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2017年12月13日,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盟秋季会议上,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和两所大学的科学家向大家展示了  相似文献   

18.
正比邻星b是一颗大小与地球相似、位于其主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带给了人们很大的有关外星生命的期望。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比邻星b或许不能维持它的大气层,使地表暴露在有害的恒星辐射之中,从而降低了其宜居性。比邻星b是我们已知离太阳系最近的邻居,距离太阳系仅4光年之遥。然而,由于我们  相似文献   

19.
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与科学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行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探测的终极科学目标,寻找地外生命和宜居环境是探测的主要驱动力,预防太阳活动和小天体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是探测的现实意义。在探月工程取得进展之后,中国应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有序开展火星、小行星、太阳、金星、木星系统等太阳系探测任务,牵引航天技术进步,推动行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外有天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宣示:天外有天。同时也表明,我们人类对自己所在的太阳系乃至银河系,还知之甚少。最近,天文学家又发现了一颗围绕名叫格利斯876恒星旋转的行星,它的质量约有500个地球大小。由于这颗行星在一个很扁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并且旋转速率也异乎寻常,所以1年(公转1周)仅仅需要61天。它与它所围绕的、暗淡无光的红矮星之间的距离,比太阳系最里层的行星———被太阳烤焦的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但是,它的表面很可能有气体存在,气温或许在-75℃,按地球表面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