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洋监视卫星是用于探测海上舰只和潜艇目标并对其行踪进行监视的一种卫星。十几年来,美苏两国都不断将这种卫星射入轨道。海洋监视卫星与陆地监视卫星两者的用途不同。陆地监视卫星侧重于战略应用,其任务是对陆地上的固定目标进行监视,数据  相似文献   

2.
朱建丰  郭细平  何新生  丁磊 《宇航学报》2014,35(11):1312-1317
地球同步轨道区域电磁频谱的监视效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首先针对目标卫星主瓣,进行了频谱监视的目标覆盖率与监视概率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瓣方式实现频谱监视的可行性较差;进而提出基于目标卫星副瓣进行频谱监视的方法。理论分析得到了实现同步轨道目标卫星全覆盖的轨道高度差、监视角及监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实际在轨的同步轨道卫星作为目标样本库,进行目标覆盖率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基于目标卫星副瓣进行地球同步轨道区域电磁频谱监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区域覆盖混合星座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丽  张育林 《航天控制》2007,25(6):52-55
针对我国邻海海上运动目标探测的需求,提出一种由多种类型卫星构成的区域覆盖混合星座系统方案。选择了合适的轨道类型,利用轨道动力学特性保持不同高度卫星构成的星座的构形;提出了星座配置方案,确定了不同类型卫星的协同工作方式和顺序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轨道设计方法。最后设计了一个由海洋监视卫星簇、光学成像卫星和SAR卫星组成的星座。仿真表明,该星座能够实现预定的设计目标,保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对给定地区进行一定时间间隔的重访。  相似文献   

4.
付晓锋  吴美平  张敬 《上海航天》2013,30(1):14-17,58
根据火灾监视对卫星载荷和卫星轨道的约束,基于低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讨论了火灾监视卫星星座的设计,由卫星对地覆盖几何关系求解了典型卫星星座的星载传感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火灾监视卫星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火灾监视卫星星座的最大轨道响应时间6h,平均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5.
空间监视卫星的作用在于完成对空间目标编目与监视管理,实现空间态势的感知能力和预判能力。文章通过仿真分析,明确了低轨空间监视卫星在不同监视距离、不同天线指向情况下对空间电磁目标的频谱监视效能。结果表明,当监测距离为500km、三星组网的形式下,空间监视卫星可实现对轨道高度600~1200km空间目标100%的监视效率。  相似文献   

6.
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军用卫星,迄今已发射了数百颗。这些卫星在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和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动用了由“大酒瓶”静止轨道卫星、“雪貂”-D极地轨道卫星和“折叠椅”大椭圆轨道卫星等8颗卫星组成的电子侦察卫星系统,由KH-12、“长曲棍球”、“太阳神”-1和其它小卫星等10~12颗卫星组成的成像侦察卫星系统,16颗海洋监视卫星系统以及“国防支援计划”(DSP)等30多颗卫星,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资料。 美国发射的军用卫星约占美国发射卫星数量的一半。这些卫星数量多、种类全,从性能上讲主要分为6类,即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通信卫星、测地和绘图卫星及国防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8-148
2008年10月1日,一枚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俄罗斯南部的Yasny发射场升空,将泰国地球观测卫星系统(THEOS)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卫星最终将机动到822km的太阳同步轨道。THEOS卫星重715kg,主要为地球科学应用和灾害监视应用提供中等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8.
基于重访周期对GEO带观测的天基光学空间监视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建立重访周期与轨道高度、扫描带宽度关系的基础上,对监视卫星轨道进行了设计;其次,为延长对GEO带的观测时间,通过调整相机指向使其垂直于卫星轨道面,并与卫星本体+Y方向一致,对相机指向进行了设计;最后,基于GEO目标观测时效性要求,对天基光学监视星座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自然交会观测模式下,本文设计的监视系统单星4天可实现对GEO带重访一次.与SBV相比,重访周期缩短了1天,4颗卫星组成的天基监视星座每天能够对GEO带重访一次.  相似文献   

9.
美海军计划在1983年四季度用宇宙神火箭把一颗 Geosat 测地和地球物理卫星射入极地轨道。1978年航宇局发射的 Seasat 海洋监视卫星就使用这种轨道。Geosat 卫星上装有与 Seasat 海洋卫星上相同的雷达测高仪,这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统一操作的近地卫星业务测控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卫星系统在功能上可分为平台服务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相应地,卫星测控在测控对象上也可划分为工程测控和业务测控。卫星工程测控是指对平台服务分系统工作状态的长期管理和卫星轨道、姿态的长期保持,主要包括平台工作状态监视与控制、卫星轨道测量与控制、姿态控制与保持以及卫星能源管理等。卫星业务测控是指对有效载荷分系统的长期运行管理,主要是卫星业务应用时有效载荷的开关机控制、工作状态设置与监视等。卫星工程测控与业务测控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原则上,在我国卫星长期管理阶段的工程测控由航天测控系统负责,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空军正计划研制深空轨道成像仪 ( ODSI) ,这是一种由地球同步轨道组成的星座 ,用于对其他国家在轨运行目标进行监视。ODSI跟踪和监视高轨道目标比工作在低轨道完成同样任务的天基空间侦察系统 ( SBSS)更为合适。SBSS是一个低轨道卫星星座 ,采用光学传感器对空间目标进行跟踪 ,2 0 0 4年 3月底 ,空军与诺斯普·格鲁曼公司签订合同。计划 2 0 0 7年中期发射卫星 ,2 0 1 4年投入使用。美国现有空间监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基雷达系统及 2 0 0 6年即将退役的原用于跟踪导弹的空间中段监视试验卫星( MSX)。 SBSS 2 0 0 7年发射 ,这…  相似文献   

12.
航 天 短 讯     
<正>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圆满成功据新华网2019年6月5日报道,当天,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捕风一号A、B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04星等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宣告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本次飞行试验首次采用"航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变流形的夸父卫星A轨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夸父卫星A的轨道特点,分析了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采用基于不变流形的两脉冲转移方法为夸父卫星A设计出了转移轨道,并比较晕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入轨的两种情况.仿真表明,晕轨道远地点入轨可以大大节省晕轨道入轨代价.  相似文献   

14.
于小红  王杰娟 《宇航学报》2010,31(12):2801-2806
将均匀设计方法应用到空间目标监视卫星覆盖能力仿真分析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本文中,提出了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试验、STK仿真软件模拟试验的研究思路,能够更简单、更省时地分析空间目标监视卫星覆盖能力指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与规划求解得到最好的覆盖能力指标及各因素配置方案,对空间目标监视卫星覆盖能力的提高、轨道部署的优化和应用的拓展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正>据报道,美国两颗地球同步轨道监视任务卫星(GSSAP)已于近日搭载德尔它-4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与两颗GSSAP卫星同时发射的还有一颗局部空间自动导航和制导实验(ANGELS)微小卫星,三颗卫星均由轨道科学公司制造。美国空军称该项目的发射将使美国获得空间邻近监视能力。两颗GSSAP将部署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带的上下两侧,并定点于在赤道上方。这种部署方式使GSSAP可以监测地球  相似文献   

16.
林来兴 《宇航学报》2000,21(4):100-106
本文研究微小卫星围绕空间站飞行,监视空间站运行和外观状态,减少航天员舱外活动。这是小卫星一种新的应用概念。文章主要研究绕飞轨道动力学和稳定性,以及在有摄动情况下保持绕飞轨道的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所消耗燃料非常少,根据仿真实验结果,绕飞卫星一个月时间仅消耗燃料的速度增量约为3~4m/s。  相似文献   

17.
微小卫星绕飞空间站的动力学和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微小卫星围绕空间站飞行,监视空间站运行和外现状态,减少航天员舱外活动。这是小卫星一种新的应用概念。本文主要研究绕飞轨道动力学和稳定性,以及在有摄动情况下保持绕飞轨道的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所消耗燃料非常少,根据仿真实验结果,绕飞卫星飞行一个月时间仅消耗燃料的速度增量约为3~4m/s。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5年半期间,美国防部向地球轨道发射了大量的军用卫星。其中有光学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信号情报收集卫星、早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本文仅就前三类卫星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美国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发展历史及现状,通过美国发射的典型技术试验卫星和空间监视装备总结出抵近详查卫星、广域监视卫星、子母卫星3个天基空间监视系统发展的方向。详细介绍了典型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SBSS)、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空间增强型同步轨道实验平台卫星(EAGLE)、快速在轨空间技术和评估环(ROOSTER)。阐述了4种先进空间监视系统的基本信息、任务需求及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技术特点及发展方向,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在黄海海域顺利实施。"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飞行正常,成功将"捕风"一号A、B卫星及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验突破了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考核了海上发射火箭、卫星、发射平台、测发控等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兼容性,验证了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射流程的合理性,探索形成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