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飞航导弹分数阶PID控制及其数字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ID控制器在飞行控制中一直处在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它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进行改进和提高。其中一种可能是将分数阶微积分原理把传统的PID控制器的阶次推广到分数领域,引出一种新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λDμ,它不但适合于分数阶系统,也适用于整数阶系统,并能够取得一些优于整数阶PID控制器的效果。最后给出了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的数字实现形式,并应用于某型飞航导弹。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能提高系统的控制品质,而且该控制器对其本身参数和系统参数的变化并不敏感,具有更灵活的结构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姚洪 《江南航天科技》1998,(1):22-26,21
文中提出了飞航导弹的鲁棒层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时标分离原则,将飞航导弹飞控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回路,对子系统回路运用多重尺度奇异摄动理论,优化线性化理论,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对某型反舰导弹中设计了鲁棒层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飞航导弹的主要动力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是导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根据导弹的射程和飞行弹道形式来选择所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类型。文章分析飞航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与特点,研究飞航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设计、材料、推进剂、试验等研制中的标准需求,提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工作重点和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飞航导弹飞行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先准确地确定飞航导弹的实际飞行轨迹,保证战术指标的实现,从自然环境,弹上设备,特征参数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干扰源对导弹飞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远程飞航导弹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首先根据两个原则,把远程飞航导弹非线性运动模型处理成一种块对角结构,并由此定义了块对角非线性系统和它的逆解。然后提出了一种由逆解所组成的块对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接着,本文对远程飞航导弹进行了块对角控制器设计,取得了成功。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6.
聂毅  余雄庆 《宇航学报》2006,27(6):1369-1372
隐身结构是指由蒙皮和多种内部材料组成的、能满足承载要求、并具有明显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的结构。目的是探讨在常规布局飞航导弹上采用隐身结构的效果。以某常规布局飞航导弹模型为背景,设计出两种翼面隐身结构方案,并将这两种翼面隐身结构方案分别应用于飞航导弹模型的弹翼。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法)建立了飞航导弹模型电磁散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手段,计算、比较和分析了含有翼面隐身结构的飞航导弹和普通全金属飞航导弹的RCS值。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与普通飞航导弹相比,这两种翼面隐身结构在许多方位上均能有效降低飞航导弹的RCS值。  相似文献   

7.
顾文锦  韦峰  姚洪 《宇航学报》2000,21(2):43-49
飞航导弹模型可以处理成一种四层非线性、时变块对角结构,但其中一、二层模型不是仿射型模型,这在控制理论的应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应用优化线性理论,对这两层模型进行了仿射型处理,这样就得到了飞航导弹的四层非线性信射型模型。接着,本文提出了玫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从而对导弹进行了分层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9月 1日,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迎来了建院 40周年院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完善飞航导弹体系”,表示祝贺。   成立于 1961年 9月 1日的航天第三研究院,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组建的。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他们用了比世界先进国家少一半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飞航导弹,装备了人民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又把飞航导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蔚为…  相似文献   

9.
某飞航导弹的助推器安装在导弹尾段的腹部,为了保证导弹安全发射和稳定飞行,助推器的推力线与导弹重心之间的重合度有很严格的要求。为此,必须准确测量导弹的重心。我们知道:任何测量方法都免不了会产生误差,但是,如果工艺设计合理,是可以把误差控制到最小的。本文对悬挂法测量飞航导弹重心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用最优化技术的方法,解决了悬挂测量导弹重心,使均方差为最小的最优悬挂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了飞航导弹,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战绩。国外飞航导弹的发展可分为早期、大规模发展期和改进提高质量发展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航导弹的性能不断得到改善。我国在飞航导弹研制方面,走出了一条引进仿制、改型提高、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飞航导弹具有通用性好、攻防兼备、作战效果好、隐蔽性好、生存力强、命中精度高、成本低和用途广等特点。在世界政治、军事战略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飞航导弹作为主战武器之一,对于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威军威、保卫国家主权、促进科学技术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锐  高晓颖 《航天控制》2007,25(2):9-12
建立了具有气动力/直接侧向力混合控制的导弹动力学模型,采用反馈加前馈控制结构,设计了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实现了气动力/直接侧向力的解耦控制。建立了导弹复合控制系统性能代价函数,并采用进化策略实现了复合控制系统参数的多目标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进化策略收敛速度快,优化以后的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快速大机动跟踪能力,且直接力控制有效补偿了气动面控制效益低下和非最小相位系统造成的响应延迟。  相似文献   

12.
直接力/气动力拦截弹复合逻辑与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气层内拦截弹直接侧向力和气动力的复合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设计了轨控复合控制逻辑,然后建立了复合控制模型,并将复合系统分解为直接侧向力子系统和气动力子系统,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了气动力子系统,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直接力子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逻辑合理;基于模糊逻辑的直接力子系统可有效避免点燃发动机数量过多而需要反向点火情况的发生;与气动力系统相比,复合控制系统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万音 《宇航学报》1989,(3):47-53
综合大量实验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火箭箭体上的环形凸起物和纵向凸起物对火箭气动特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滚转力矩的大小和方向。而这正是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给出凸起物的设计原则,对火箭气动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明元  魏明英  何秋茹 《宇航学报》2010,31(9):2157-2164
针对采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导弹,研究其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将直接力引入控制系统,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也使控制系统的结构复杂化。如何合理的设计控制方法,使得直接力和气动力能够协调工作、优势互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气动舵控制回路,基于有限时间稳定理论,求解最短时间控制问题,得到一个具有良好特性的受控弹体;针对此受控弹体,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研究直接力控制律,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在整个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隐攻角”反馈对弹体进行增稳,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响应品质,使控制系统达到“稳、准、快”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系统的响应过程快速且平稳,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的设计思想,讨论了一类级联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即先通过顺序递推的方式构造出非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然后采用反向回溯求解的方式最终得出相应的非线性控制律,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设计结果,并且还进一步分析了李雅普诺夫函数中相关参数的选取方法,把它应用到空空导弹的纵向通道自动驾驶仪的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该控制律能够很好地跟踪阶跃指令。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逆和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套设计BTT导弹控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动态逆控制对被控对象近似线性化,再应用变结构控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文中详细推导了基于气动参数上下界的控制系统参数选择方法,无需对气动参数在线辨识。最后,在考虑各个环节非理想因素的情况下,针对某型BTT导弹进行了三通道联合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大气层内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的姿态运动模型,应用混杂自动机建立了拦截弹的切换模型,给出了控制系统的切换规律和直接力的控制规律。该方法反映了拦截弹在不同状态间的切换,便于拦截弹的控制,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节省使用脉冲发动机的情况下有效的实现拦截弹的姿态调整,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为智能化导弹所设计的导弹智能控制系统应能够充分利用战场信息,自主而准确地生成控制指令完成目标打击。首先建立导弹控制系统模型,并在特征点处设计符合性能要求的PID控制器。在深入分析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结构与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仿真数据对RBF网络进行离线训练,将其训练结果直接作为俯仰与偏航通道的控制器。而滚转通道为典型的2阶系统,可采用滑模控制律,并利用RBF网络实时逼近外界非线性干扰项以提高滑模控制器的性能。通过某型倾斜转弯导弹六自由度仿真说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胥彪  周荻 《宇航学报》2012,33(11):1630-1635
针对受输入饱和约束的直接侧向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的导弹,研究其自动驾驶仪设计问题。导弹的执行机构分别是舵机和侧向脉冲发动机。舵机提供的是连续的控制量,而侧向脉冲发动机提供的是离散的控制量。首先采用最优控制方法设计连续的舵控制器。再对设计好舵控回路的新受控弹体,基于含有界干扰项离散饱和系统不变集分析方法进行直接侧向力控制器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舵偏角的饱和非线性因素以及侧向脉冲发动机点火数取整产生的量化误差。最后,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导弹变质心机动控制通过改变弹头的质心,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实现导弹机动控制.本文首次详细推导了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空间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仿真系统,针对导弹在垂直平面内运动情况进行仿真,为深入探讨变质心控制弹头的控制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