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主办单位:航天杂志社、香港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二、竞赛目的:为庆祝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创建40周年,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普及航天知识,为国家的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及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四院报》编辑部、院团委、《航天》杂志社联合举办“爱航天、爱四院”知识竞赛活动。 这次竞赛活动,受到广大职工和航天爱好者的关注,共收到答卷3000多份,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10月24日在院科技活动中心举行隆重的发奖仪式。  相似文献   

3.
国外的星际冒险电影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从最早的《从地球到月球》到最近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这些电影不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进航天事业,也为航天工程贡献了很多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影可以把很多科学探索的设想"可视化",用来影响公众和国家权力机构,为航天事业争取社会关注和经费。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伴随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他们始终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以完成国家任务作为构筑祖国空天防御长城的崇高使命,为部队研制出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武器装备,为我国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奉献出聪明才智、心血和汗水。这期间,  相似文献   

5.
历时3个月的“北京科普画廊”航天知识竞赛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竞赛活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市科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承办。竞赛目的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倡导科技兴国,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相关科普知识,进一步扩大“北京科普画廊”的宣传作用,让科普走向社会,为航天事业培养后备军。2002年10月4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共有180名大中小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50名、优秀奖100名。  相似文献   

6.
一、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承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二、竞赛目的:庆祝我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成功,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得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都有庞大的宇宙开发计划,培养和争夺人才,同时对航天事业进行巨额投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高度重视天体研究和航天事业,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总有些人对于人类向航天的投入很不理解,认为“太不合算”,是“把钱抛进了茫茫无底洞”。但你问这些人:“你看不看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奥运会节目是怎样接收的?”这些人都会回答:“当然看。奥运会节目是通过卫星接收天线接收的。”那么怎么能说空间技术没用呢?其实空间技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现在空间技术已与人类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卫星传播电话、电报、广播和电视外,空间技术在人类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用处。请看——  相似文献   

8.
<正>液体弹道导弹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航天各类型号的领头型号。50多年来,我国的液体弹道导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逐步发展壮大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与此同时,还造就和培养了一支技术理论基础扎实、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航天事业的三十年,建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技术较先进的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综合性研制基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研究、设计、试制、生产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开发运载火箭系列,发射了二十一颗不同类型、不同轨道的人造卫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作为世界航天大国之一,设立"航天日"对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国内许多单位制作发行了纪念邮品,现将个人收集的部分邮品分三次介绍给读者,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基本建成,导航卫星技术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取得了初步的社会经济效益。北斗导航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实力、带动科技进步等方面,正在发挥愈来愈重大的作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勇气和智慧铸造了今日导航卫星的成就。在回顾中国卫星导航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创业时期"两弹一星"元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2.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稀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各级领导、国家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今天公开发行了,这是我国航天界,尤其是空间控制技术界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4日,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4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发射的历程,畅谈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45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首先,我国已建立了配套的航天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发射场、  相似文献   

20.
王佳 《太空探索》2006,(10):51-51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