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梓  玫影图 《西南航空》2012,(12):34-38,40
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了,冬天渐渐临近。冰雪、雾凇,堆积着、凝结着,也许一夜之间,它们就将为我们装扮出一个个美丽的如梦的幻境。而这些幻境的韵致却是如此的不同。岷山山脉中的黄龙沟在冰雪中是如此的美艳,而安徽的黄山却又是如此的苍劲;同是松花江江畔的城市,凝冻的江水将哈尔滨变成了冰城,奔腾的江水则将吉林的江畔装扮成了雾凇长廊;冰川与森林共存的海螺沟是自然原始之美,而林海中炊烟袅袅的雪乡则透着乡村的人文之美。每一个地方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别致,让人走近,走进,mBtltm  相似文献   

2.
九月 《今日民航》2013,(8):86-90
在胶东地区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每遇上喜庆的日子,像过年、结婚、孩子过周岁等,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饽饽。"龙腾凤舞"、"鲤鱼穿荷花"、"牛郎和织女"等各式各样的花饽饽,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花饽饽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花饽饽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在民间扎根在民间,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航》2011,(11):37-37
万通台北2011背倚稀世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对烟波浩渺的观音山,尽揽山、海、都市景观,呈现刚柔并济之美。这里不仅是台北顶级文化物业的代名词,更是通达都会休闲娱乐的要地。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航》2013,(1):108-109
正《城市的胜利》【美】爱德华·格莱泽如果你热爱自然,请搬到摩天大楼里;如果你热爱地球,请搬到城市里。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顶尖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自小生长在曼哈顿,长期沉醉于城市研究与写作的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强大的全球城市调研,最终得出了令人毋庸置疑的结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漂流楠溪江     
雨蔚 《西南航空》2009,134(4):34-37
楠溪江距温州市区23公里,是国内除了昆明外.第二个可称得上“四季如春”的地方,有“天下第一水”之誉,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退迩.为我国内唯一一个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自然风光带。  相似文献   

6.
《西南航空》2004,(5):58-61
泥巴、石头.青铜、生铁,这些物质的名字,叫起来.就别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朴素的物质.从远古人类的创造中.直是我们人类理想和美的承载体,人类在它们身上发现并且创造了种歌咏的话语方式——雕塑。世界上恐十白再也没有比雕塑更让人怀旧的东西了,艺术家把多少难以言表的爱、追求、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塑造、雕刻成许多伟大永恒的艺术品。它们没有如意的运动.它们静止的姿态却张扬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才波 《西南航空》2004,(4):40-41
林凌颇有个性,对自我的发型设计有主张,有见地、求自然,不刻意,却体现了简约之美,发型又以短为主,中长为辅,静典雅,风凉利索。  相似文献   

8.
赵榕  邬新华图 《西南航空》2013,(6):76-80,82
宝岛台湾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台湾东北角向来以地景壮阔瑰丽闻名,发达的海蚀崖、单面山、海蚀平台、海蚀柱,百态千姿堪称全台之最。野柳是其中的佼佼者。野柳位于台湾岛万里乡,在基隆西北方约15公里处,是台湾北部一个突出海面长约1700米的狭长岬角,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9.
雷虎 《西南航空》2012,(4):110-113
剧情简介:在未来社会,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自由控制寿命。时间变成了硬通货,可以用来交易。会"赚时间"者可延长寿命直至永生——自然,时间清零便是死亡。类似于银行的时间管理机构遍布全球,而时间管理员则像警察一样追踪记录每个人所使用和剩余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惠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自北宋太平兴国六年(1981年)置县,迄今已走过一千余年的岁月。因为濒临大海,因为悠久的历史,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巍峨雄浑的崇武古城,浓郁风情的惠安女,神奇迷幻的山海景观,巧夺天工的石雕技艺……这些人文的,自然的元素,将惠安这幅画卷点染得色彩斑斓而又风情万种,让人顿生思慕之心。  相似文献   

11.
它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山。它所在的北纬30度上,不仅有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南美玛雅文化。还有神秘的三星堆、神龙架、百慕大。它是女娲补天的残缺之美,它有大禹治水的无名之碑。于自然。它是风景绝佳处:于文化,它是人类心灵故园。它是一种叫“茶”的神奇植物的故乡。两千多年了。茶已经遍布世界,而最早人工种植的那七株茶树,却依然在它的莲花五峰间不生不灭,静看时世沧桑变迁!吴理真的辛苦,它见证;皇茶历史的荣光。它淡然。它也是一个佛教的圣山。深山古寺。茶含禅机。禅入茶道。千年以降,禅惠大师的”禅茶一味”,都溶解在罡风劲健的”龙行十八式”里了;永兴寺的施食仪规,也已经传遍世界的佛寺禅院。曾经,它是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的起点。一代代的背夫,衣衫褴褛。他们硬是用脚板走出了一条几千公里的路,用小小的茶叶连接了汉藏的千年友谊。曾经,它是800名知青的梦想之地,如今,青春的激情和梦想虽已远去,那段记忆却化作了这漫山遍野的青葱茶园。千秋蒙顶,往事倏然。  相似文献   

12.
涂向东自幼研习书法,他的行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变幻,刚柔相济,清静端庄,明快隽秀,神韵独具,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清新典雅之美感。中国的书法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涵。纵观书法书体之变,由篆而隶,由隶而楷,由楷而行、而草,毋庸置疑地诠释了由汉字的线条、结体之美到汉字书法的气势以及谋篇布局之美。涂向东先生的书法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个山水兼备的城市,不但拥有壮丽的海岸线,还保存了许许多多鬼斧神工的海岛地貌景观。香港周边的离岛由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这些岛屿像颗颗闪亮的珍珠,紧紧围绕着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说起香港,相信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一片五光十色、繁华旖旎的国际大都会景象。殊不知在这华丽喧嚣的背后  相似文献   

14.
谢罡 《西南航空》2011,(10):36-40,42,44,46,48-50,52,54-56,58
金、木、水、火、土自然崇拜始自原始时代而延续至今,是人类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的崇拜形式之一。先古的人们认为这些物质有“灵”并将其作为膜拜对象,祈求自然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5.
“凤翔泥塑是有灵性的!”这是我看了胡新明的作品之后心底泛起的第一句话。胡新民家在陕西凤翔县六营村,泥塑是这儿的传统工艺。相传朱元璋部下的第六营士兵曾囤扎于此,后发展为村落,这个村的名字也由此而得。当时,士兵中大多来自于南方,其中也有江西景德镇人,他们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的时候就和土为泥,捏制出形态各异的人和动物,用手艺来表达内心深处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及田园生活的渴望。战争之后有的士兵留了下来,做泥塑的手艺也就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藏獒     
吴建春  樊明亮 《西南航空》2007,112(5):98-103
藏獒、牦牛、秃鹫是雪域高原三种神圣的生命。如果说雪域高原因牦牛而富足,因秃鹫而超越生死,那么藏獒便是上天赐予雪域高原这一切的守护神。当藏獒为饥饿中的藏民送来青稞,为恐惧中的牧民驱走豹狼,它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圣兽,成为人们吉祥富足的希望。在人类尚未涉足这雪域之巅时,藏獒便在酷寒中坚韧地生活了几十万年,并形成了勇敢沉稳的天性,似乎在冥天之中就注定了藏獒将来会成为这一切的保护者。它是自然在反复磨砺后为人类造就的完美助手,帮助人类在世界之巅这样的高寒地带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没有第二种狗像藏獒一样有着那么多的神话与传说。我不知道传说中的故事是否全部都是有着准确的出处与来源,但我深信藏獒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传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美学中,认为人美应是外美与内美的和谐统一,但更强调和更突显内美.道家提出"德充"为美;儒家提出"尽善尽美","充实"之美,"全粹"之美;楚骚提出"内厚质正"美等主张,都表达了对内美价值的肯定、崇尚与追求,对现代人培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仍有独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维果 《西南航空》2001,60(4):46-48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田园,甘作种田人,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之中,以"悠然见南山"的平和心态去感受万物各顺其性、各有所归的自然规律,体悟其中真意,开创出一代田园诗风.艺术是精神文明的产物,艺术家要静心固本,经历一段艰难困苦的磨炼.  相似文献   

19.
岁月的墙     
周涛 《今日民航》2012,(1):118-118
我听见悚然而又暗哑的声音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我老了……"这话令我惊恐,于是我四面张望,寻找这声音的来源。周围的景观依旧,仿佛一切都是沉默着的、禁声无语的,只有季节的四色轮年年岁岁无声碾过。一切都咬紧了牙关,承受这天地间无声之轮的碾压,一切都呈现出无限痛  相似文献   

20.
灵魂的风景     
韩子勇 《今日民航》2012,(5):117-117
一般人画画、看画、评画、买画,要求美。这没错,就像我们对音乐,要求好听。所以说,画画、看画、评画、买画,大抵一个"美"字,也能概括了。"美"这个字、这个标准,很开放,也很丰富。特别在今天,它不是被妥贴剪出的人工草坪,没人能收拾人类日益疯长、并置、分离、矛盾和细化的审美感觉—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却从来无法完全把握:在幽暗游移的潜意识里,在青葱茂盛的草海深处,就像无人涉足的黑洞,散发着近乎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