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3,(4):4-5,9
2月28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宣布,由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担任中国探月筹备工程总指挥,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担任该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由此,中国的探月工  相似文献   

2.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孙院士讲述了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那段峥嵘岁月,并  相似文献   

3.
正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拓者。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后,欧阳自远院士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以及探月二期、三期的方案与科学目标,为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了贡献。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欧阳自远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8,(2):4-9
中国CHINA探月工程将实现月球软着陆3月25日,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北京召开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的启动报告会上透露,探月二期工程已经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组织  相似文献   

5.
12月16日,首届中国航天质量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2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83厂荣获航天质量领域的最高奖——中国航天质量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33所荣获航天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推进奖。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栾恩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简称航天质  相似文献   

6.
正张履谦院士是我国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了雷达抗干扰问题,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投身航天事业,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参加其抗干扰研究,多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张院士曾主持研制微波统一测控(雷达)系统,实现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参与我国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工作,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3月1日是张履谦院士95周岁的生日,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编辑部在此特别之日对张院士进行了专访,以此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0,(3):7-7
<正>系统工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航天系统工程运行》首发式于2010年3月2日在北京举行。本书作者栾恩杰院士曾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以下简称航天质协)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会议,于2005年3月16日在北京召开。各单位新推荐的航天质协第五届理事会候选人、航天质协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及个人会员代表和航天质协顾问共计7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栾恩杰主任、专家咨询委高志强副秘书长、科技与质量司杨多和处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许达哲副总经理、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文副总经理到会并讲话。会议由航天质协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曾庆来和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谈凤奎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9.
4月28日,中国宇航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家咨询委主任栾恩杰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8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祖国不会忘记——献给共和国的脊梁们》大型画册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了首发仪式。该画册是"群星灿烂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献礼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的重要作品。画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已故的、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和航天领域的院士的风采;记录和宣传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10,(4):73-73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中国航天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极大地激发了国人对航天的热情。今年年底之前.中国将要发射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更让国人的航天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2.
创刊词     
正六十年精耕细作,中国航天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六十年的科研实践,形成与发展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理念、体系与方法,不仅保障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航天工程是现代最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之一,总体技术是航天领域"集大成"技术,内容涵盖测量、结构、材料、动力、仿真等多学科的内容。我国航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有望于8月完成月球全貌拍摄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做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栾恩杰还透露,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在6至7年后能投入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4.
修威  陈牧 《卫星应用》2010,(3):27-30
21世纪以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嫦娥一号探月之旅、载人航天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北斗”导航系统的二代卫星成功发射、新一代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海南新航天发射场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国家影响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刊首语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世人注目。“神舟六号”成功的太空之旅,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载人航天后续工程所规划的太空行走、空间对接、空间站搭建以及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无不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勾勒出美好的画卷。每一步的成功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贡献的展示。我们关注中国的航天,更关注人类太空时代的未来。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打造精品期刊,创造性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将成为《航天制造技术》新一年工作的主旋律。2006年,本刊将对版面作出较大的更新,加大策划力度。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0日.由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中国航天质量工作的新跨越”。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马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17.
李佳 《中国航天》2006,(9):22-22
2006年8月17日上午9时,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行了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www.dsti.net)开通仪式。全国政协常委、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装备部、信息产业部、北京市科委、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机关主管部门及在京科研院、所主管领导近300人应  相似文献   

18.
《航天》2009,(7):52-52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先进科普工作者、艺术教育家.近年以来他目睹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航天员自主出舱.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一系列壮举。  相似文献   

19.
4月28日,中国宇航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家咨询委主任栾恩杰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建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良贵,大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吴卓主持。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古代,月球又被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美丽的名字寄托着人们对月球的无限向往。从古至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是我国复杂程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