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月10日,2001“世界空间周”落下帷幕。当天,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3000人大会,隆重庆祝“世界空间周”。 在庆祝大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致辞指出,航天事业是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最为壮观的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发展空间技术的同时,致力于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在通信、广播、气象、资源、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1986年5月阿里安火箭爆炸,使原定1986年10月7日发射的西德“电视卫星”及1987年1月法国“直播卫星-1”不得不推迟。欧洲卫星公司把1986年直播卫星作为它的重点,最迟在1987年将让直播卫星电视节目进入西德和法国家庭,以及其它国家家庭,届时,将有三亿五千万欧洲人看到直播卫星电视节目。该卫星公司在法国航空展览会上向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作了卫星直播接收示范表演,用一个一米以下的小  相似文献   

3.
1概况□□近几十年来,泰国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本国地面站接收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印度遥感卫星”(IRS)等国外地球观测卫星数据。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拥有独立自主的遥感系统,2004年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GISTDA)与法国阿斯  相似文献   

4.
世界空间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已从试验阶段走向了应用阶段。空间技术国际化市商业化的趋势已很明显,发展空间应用技术,注意国际空间技术合作、开拓空间技术商业市场已成为世界各空间技术发达国的共同战略决择。空间技术向民用、商用的转移,不仅是卫星系统本身,还包括了空间技术的各个单项研究成果其及衍生产品,在这方面也有广阔的国际民用产品市场。我国的空间技术从整体上看,已经有了发射各类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能力,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具备了研制各类卫星和多种卫星有效载荷的技术基础。我国的空间技术在国内服务的基础上,己具备了走向国际空间技术市场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和褚桂柏都是空间技术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然而,他们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四人小组”,由钱学森耳提面命,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我国早期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探索研究,这一段历史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6.
西欧诸国地球站市场,几年内预计销售额达几十亿美元。这是由于法国“直播卫星-1”入轨及1987年发射的“奥林匹斯-1”后,将会出现大量电视机倾销机会。除意大利需要1千万台电视机外,数据通信用的地球站也需要一万个。这些卫星接收装置是小型而便宜的接收机。日本索尼、荷兰菲利浦以及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正为这样迅速扩大的市场需要,准备批量生产廉价电视机及地球站,以便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研制中的资源-1卫星洞察资源-1卫星的“五脏六腑”。资源-1卫星做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试验。未展开帆板的资源-1卫星全貌(封三、封四照片均由潘越荣摄制)。有关资源-1卫星详情,请看本月号“跨上我国空间技术新台阶的资源-1卫星”一文。研制中的资源-1 卫星...  相似文献   

8.
简讯     
英国宣布建造直播电视卫星 1982年3月4日英国内务部长威廉·怀特劳向公众正式宣布:英国将建造电视直播卫星,命名为“英国卫星”(Britsat),1986年投入使用。用卫星向英国播送两个BBC的新电视节目。不仅英国每个家庭可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而且大部分西欧国家居民也能直接接收电视节目。英国政府自从日本第一颗“广播卫星”上天以后,便考虑自己的直播电视卫星设计方案。据BBC技术主任T.布赖斯·麦克科里利克(BryceMcCririck)  相似文献   

9.
闻扬扬 《太空探索》2002,(11):13-13
作为负责鑫诺卫星上行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并承担国家高清晰电视卫星传输试验任务的北京航天赛维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卫星地球站,承担着国家“村村通”工程的卫星电视节目发射任务。在“法轮功”再次攻击鑫诺卫星后,该公司总经理赵京认为:从广播/通信卫星应用技术和工作原理角度来看,只要对卫星上的无线电微波接收天线,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拥有一个直播电视卫星系统,其余国家尚未进入家用电视机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时代。苏联虽发射了“荧光屏”电视卫星,但寿命不到两年,且是集体接收。加拿大和美国仍利用通信和电视两用卫星,未能直接播送电视。美国正在研制直播电视卫星。现在唯有西德和法国在总装各自的直播电视卫星,预定1986年5月和7月相继入轨。现将法国直播电视卫星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6月23日,“法轮功”利用非法信号攻击鑫诺卫星遭到还击后,并未善罢甘休。自§月8日以来,法轮功邪教组织又多次恶意干扰鑫诺一号卫星上Ku-2A、3A转发器传输的中央电视台“村村通”节目、部分省级电视台节目,尤其是9月10日开始,连续几天,对Ku-6A中国教育电视台的5套电视节目和数十套IP远程教学课程进行恶意攻击,严重影响了鑫诺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营,同时严重侵犯了人们接受教育、享受人类文明的权益,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许多读者问,卫星为什么没有防护装置呢?“村村通”是什么意思呢?等等,本刊将从几方面进行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2.
宋智 《国际太空》2000,(11):1-9
1 欧洲民用空间技术的发展1 .1 欧洲民用空间技术的发展背景□□ 1 957年 1 0月 4日 ,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航天器。其后 ,美、苏之间展开了空间竞赛。到 1 960年 ,在短短 3年时间内 ,他们相继试验和发展了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月球探测器、导航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 ,迅速开辟了空间技术发展的诸多领域 ,并建立了发展空间技术所需的众多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空间技术的开发 ,使美苏两国的活动半径和能力直接拓展到人类从未达到的外层空间 ,从而极大地显示了其综合国力和整体工业实力 ,极大地加强了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空间技术是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在21世纪将有更大发展。为了总结和交流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于2001年2月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就与展望”专题论坛。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和中国卫星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如舟 《国际太空》1994,(6):16-17
过去十年里,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为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空间技术的潜在能力虽然在发展中国家里得到了清醒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能充分利用它。以下将介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通信、教育、遥感、灾害防治和空间科学等领域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不足,也提出某些建议。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相对较普遍,其中印度和中国已建立了本国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其它的一些国家或购买卫星,或在国际网络(如“国际通信卫星”)中租用转发器。印度在1983年发射了Insat-1B卫星,建立了独特的多用…  相似文献   

15.
钱骥小档案 钱骥(1917-1983年)江苏省金坛县人。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二部副主任、卫星设计院业务员负责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空间技术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为回收型卫星.实践二号卫星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工作。1999年9月被追授予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空间研究委员会(SUPARC-O)1985年8月19日与法国欧洲推进公司签订了购买接收地球资源卫星地面站协议,价值一亿法郎。1986年以前在巴基斯坦建成。此地面站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既可接收法国“斯波特”卫星又能接收美国“陆地卫星”照片的中心;第二部分是数据处理中心,接收和处理卫星资料和高清晰度图象,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政府与空间工业界之间在有军用价值的空间技术是否出口的问题上意见相左。以色列空间工业正在寻求新的市场,以弥补国内国防预算削减。工业界希望向国际市场全面转让空间技术,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卫星部件和分系统,以及运载火箭技术。以色列的空间技术成果几乎完全是依靠政府投资而取得的,其大部分空间产品被政府划入所谓的“两用技术”范畴。以色列政府至今未批准这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空间技术出口。以国防部的官员称,工业界关于出口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空间技术,特别是出口卫星的要求不会被批准。对外国客户的空间技术服…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今年是世界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O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壮举,我刊于今年5月号、8月号和本月号分别隆重推出了“人造地球卫星专辑”、“遥感卫星专题”和“通信卫星专题”,并在下文中概述了当代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今后,我刊还将陆续出版导航卫星、军用卫星、科学卫星和小卫星等专辑或专题,以便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1九霄云外大有作为广阔无垠的太空是除大陆、海洋、大气层外的人类第4个生存环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蕴含着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隆重举行纪念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更名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揭牌仪式、“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和“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揭牌仪式、《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系列丛书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当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随心所欲地拧动着电视机上那“频道选择”旋钮,择台收看着通过卫星转发的节目时,您可曾想到过传送这些节目的人们?!在北京承担这项任务的就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3所卫星地面监测站。 日前,笔者怀着一种探奇的心境察看了这个离北京城区20多公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卫星地面监测站,领略了在这个站上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