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隐身飞机模型的雷达散射特性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种隐身飞机的仿真模型进行了雷达散射特性测试与分析.其所采取的隐身措施是:控制散射波峰的方向与数量,增大占位比,表面金属化,三倾斜式进气道及舵面缝隙菱形槽设计.主要结果和结论是:2种隐身飞机在头向附近的雷达散射截面(RCS)不大于5?dB·m2,说明现代战斗机非常重视头向的隐身.减少强散射方向的数目有利于飞机隐身.垂尾倾斜后与机身或机翼仍构成不完整的二面角具有较强散射.采取隐身措施总的效果是使飞机重要的头向和侧向暴露距离减小、总体可探测范围减小、少数方向暴露距离大但范围窄.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达探测自卫干扰状态的隐身飞机时,探测性能难以被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站盘旋航迹的隐身飞机自卫干扰模型。在经过飞机敏感性分析、航迹参数设定和坐标系转换后,对飞机视线姿态角进行了解算,结合飞机全空域的静态RCS数据,仿真计算了时变的动态RCS序列。依据雷达探测距离方程,分析得到了飞机在正常飞行状态和自卫干扰状态的雷达探测范围变化结果;并利用雷达探测概率公式,对飞机在2种状态下的瞬时探测概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隐身飞机自卫干扰能够缩减探测距离,减小探测概率,降低雷达探测性能,为交战双方积累电子战经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隐身飞机敏感性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因素下的隐身飞机敏感性评估问题,对典型作战场景中隐身飞机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组合分析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任务周期的敏感性计算模型;其次,对雷达、红外、射频(RF)和电子干扰等方面敏感性参数进行分析,构建不同因素的计算模型;最后,开展了不同隐身构型下隐身飞机敏感性影响因素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种手段的组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隐身飞机敏感性,并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得到多因素组合下敏感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对隐身飞机敏感性减缩及方案的设计和改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击落美国F-117A后,人们对F-117采用的低可探测技术非常热衷,究竟应该管它叫“隐形”技术还是“隐身”技术更是众说纷纭。 赞成“隐形”说法的人认为:这种技术主要是反雷达探测技术与反红外探测技术,是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设计武器外形,以减小武器对雷达的反射效应,同时,改变武器红外辐射波段、降低武器红外辐射强度和调节武器  相似文献   

5.
无人作战飞机对地攻击效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UCAV(Uninhabited Combat Aerial Vehicle)具有高隐身、高机动、不涉及飞行员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等特点.针对UCAV的特点,应用适应现代作战飞机效费比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仿真计算了UCAV的隐身、作战半径、机动能力以及武器装载等主要设计参数与对地攻击效能的关系,计算了UCAV主要设计参数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研究了未来UCAV同有人作战飞机及巡航导弹在面临相同的威胁环境、执行相同的对地攻击任务时的效费比情况,并对UCAV在未来作战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UCAV在执行对有防空系统保护的敌重要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时,综合效费比高于巡航导弹和有人隐身飞机.  相似文献   

6.
1981年4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首航,它开创了有翼飞行器进入太空的壮举,为80年代开了一个好头。飞行器隐身技术日渐成熟,并成为飞机性能提升的重点项目。1988年,隐身战斗机F-117问世,它那奇特的带棱角的机身可以将大部分雷达波散射掉。而诺思罗普公司则找到了另一种隐身之术,他们在B-2轰炸机的机身上加上涂层,把雷达波反射强度降低了85%。1987年,洛克希德公司获得了更先进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F-22的订单。这中第四代  相似文献   

7.
传统雷达方案是基于电磁波信号传输理论,通过探测空间中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回波信号,来实现目标定位及其他参数的测量。相比于传统雷达方案,量子技术框架下的量子雷达方案旨在提高雷达探测精度和反应速度,同时在抗干扰能力和反隐身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该雷达发展动态研究阐述了量子技术的原理、发展及量子测量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动态,着重叙述国内现有最新基于先进量子测量技术的三种量子雷达技术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其原理,为未来量子雷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击实录     
不存在的“飞机” 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披露了一条令科学家啼笑皆非的消息:芝加哥国际机场附近空域发现“幽灵”飞机 ! 没有人知道这些“幽灵”飞机到底是什么玩意。调查报告说,不知是什么原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飞机或者在很远地方飞行的飞机的雷达图像,会突然出现在奥哈尔机场的雷达屏幕上。有好几次,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不得不命令正常起降的航班做突然且危险的规避动作,以避免与“飞机”相撞。但事后查明,那架“飞机”根本不存在 !管制人员还同时发现,部分民航飞机已经接近机场,经无线电联系却回答说他在很远的地方正常飞行。专…  相似文献   

9.
1960年5月1日,一架神秘的美国高空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起飞,穿越中亚、欧洲地区进入前苏联,秘密侦察前苏联的军事目标,特别是洲际导弹的部署情况。这种神秘的飞机,就是绰号为“黑小姐”的著名高空侦察机——U-2。U-2在前苏联境内的侦察活动已经进行了4年之久,前苏联方面用尽雷达跟踪、飞机拦截、导弹射击等方法都不奏效。因为U-2飞得太高,通常在22000米以上,苏式歼击机的升限够不上,加之U-2飞机行动诡秘,很难抓个正着。这一次的侦察飞行,是美国最高层煞费苦心做出的决策。他们深知有极大的风险:如果计划败露或U-2被击落,将会招致前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美国是空间大国,而且是军事空间大国,在整个空间系统中,军用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比例。美国的空间战略是用军事空间活动保护本国和盟国利益,“维护空间自由,以利军用和民用,增强国家安全和人民康乐。”美国军事空间计划包括“加强部队力量”、“空间保障”、“空间控制”和“武力应用”4个方面。“加强部队力量”意思是用空间系统支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太空探索》2000,(6):20-21
峥嵘岁月稠 说起飞翼机,人们的脑海中马上便会浮现出美国大名鼎鼎的B-2隐身轰炸机的身影来。这种轰炸机既没有明显的机身,也没有垂直尾翼,整架飞机如同一个巨大的“飞镖”,且飞行起来匿影藏踪,神秘莫测,故被美国军方称之为“黑色幽灵”。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架真正实用的飞机诞生于1903年的美国,而世界上第一架飞翼机的研制仅比之晚  相似文献   

12.
“兰盾”(LANTIRN)吊舱全名是红外夜间低空导航和捕获跟踪瞄准吊舱系统,它是由马丁·玛丽埃塔宇航公司(现已合到洛马公司)在80年代研制的,集红外、激光、雷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综合系统,主要装备在美空军F-15E、F-16战斗机上。它能使飞机的低空飞行及夜战能力大大提高,并能使飞机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确定目标数多达6个。1996年台湾从美国购买了28套“兰盾”系统,装备在台湾空军F-16战斗机上,用于夜间低空导航和目标捕获跟踪及瞄准攻击。 该系统由两个吊舱组成。一个是由宽视场前视红外和地形跟踪雷达组成的低空  相似文献   

13.
2日 1982年发射的西联星-4通信卫星停止工作,卫星设计寿命7年,实际工作了10年。 4日美国休斯飞机公司最近同阿尔法·利罗康姆公司签订了制造3颗通信卫星的合同,总金额达3亿美元左右。这3颗卫星将主要用于电话、电视、数据传输以及电话会议等。第一颗卫星计划在1994年5月发射,它主要为太平洋地区服务,其余两颗将在1994年晚些时候发射,分别为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区服务。 8日美国太平洋时间23时07分,美空军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场用“大力神4”型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秘密军事卫星。据推测,这可能是颗“长曲棍球”式雷达成象侦察卫星。这是“大力神4”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雷达隐身测试评估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器装备全面隐身化,隐身性能指标成为装备最重要的战技指标之一.隐身测试评估是实现装备隐身性能的关键指标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涉及隐身装备从方案设计验证、研制方案筛选、部件和整机隐身效果评估、使用维护检定等全生命周期.综述了飞行器雷达隐身性能试验测试体系和测试评估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测试场及测量技术进展,详细分析了低散射诊断实验测试技术的最新成果,展望了飞行器隐身电磁特性测试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形形色色各显神通自海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几乎动用了全部军事空间系统,并显示出卓著的优越性。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帮助部队确定所处位置;照相侦察卫星用于发现目标,监视伊拉克部队的移动;电子侦察卫星用于窃听军事通信和雷达信号;气象卫星为部队提供天气预报;军事通信卫星提供部队和指挥员之间的可靠通信等。目前,用于海湾危机的美国军事卫星有13种。美国成像侦察卫星用于观测海湾危机地区,它们是两颗KH-11卫星、两颗KH-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团长重通其山说:“21世纪将是空间站世纪,也将是航空空间飞机投入商用的时代”。他暗示日本总有一天将拥有自己的空间站、载人和运输飞船、一架航天飞机。他说:“日本应用美国的技术,发展自己独立的空间技术,将来就不再引进美国空间技术,到那时,日本才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最近日本将家用电气工业的五“0”口号(即5个无)运用到空间工业中去,这五“0”为0故障、0贮藏(制造一颗发射一颗)、0损耗(入轨后就应发挥效益)、0文牍  相似文献   

17.
吴国兴 《国际太空》2001,(10):26-30
有关空间站的军事应用问题 ,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在国外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外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就开始考虑空间站的军事应用 ;进入 70年代以后 ,苏联发展了专门从事军事应用的礼炮- 2、3和 5空间站 ;80年代在礼炮 - 7空间站上又进行过大量的军事应用试验。美国军方始终重视空间站的军事应用 ,1984年当美国总统里根批准空间站计划的时候 ,美国防部还参加由航宇局组织的对空间站军事应用的调查。但是 ,苏联在礼炮号系列空间站以后就没有再发展军用空间站 ,现在反而参加了美国的国际空间站计划 ;而美国防部也没有插足现…  相似文献   

18.
今后七年,就实际情况而言,美国用于空间防御系统的费用将翻一番。“空间防御”这个术语,比通常把所有军事系统和预算统归为“防御”之列要专一化得多。严格地应解释为:致力于保护美国国防部和空军现有价值120—160亿美元的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监视及情报卫星,使它们免遭敌方攻击的所有活动和装备。报告说,“目前美国尚不具备保护这些系统的能力。”并且指出苏联已经演习了工作型反卫星武器,而美国则仍处在用F-15飞机发射小  相似文献   

19.
渊源古远的新兴技术 随着火药的出现,中国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固体燃料的应用。起先是用于娱乐目的,后来用于军事作战中。在中国明朝军事著作中就有“神火飞鸦”、“火龙出水”等具有现代火箭雏形的记载。在世界上也是中国人最先试图乘坐火箭上天。  相似文献   

20.
五角大楼的一些人士认为,在今后十年把外层空间纳入军事使用范围将是美苏的主要目标。美空军空间部门的负责人理查德·亨利将军最近说:“美国不转向空间就无法充分地部署它的军事力量。”武装力量的远距离通信系统有三分之二要由军用通信卫星系统所代替。最先进的DSCS-3通信卫星将于1981年4月投入使用。空军部长汉斯·马克博士说:“我们在空间的活动对美国的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又说,美国发展空间军事技术的两条重要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