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航天员》2011,(2):33-33
曾参加过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6名英雄在世界载人航天纪念日到来之际,特意作文,通过本刊献上了他们的感言,向过去50年里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向未来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接班人们提出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 5 0年里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体系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新世纪里如何能够继续保持并加速中国航天的发展势头 ,不断推进航天技术创新 ,拓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之路 ,已成为许多航天决策者、专家、科技人员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此 ,中国宇航学会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拟于 2 0 0 2年 6月初在北京举办“中国航天论坛暨学术报告会”,旨在鼓励创新思维 ,为关心中国航天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共同探讨我国航天事业在 2 1世…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在 1 999年 7月第 5 4次外空会议上将每年的 1 0月 4日至 1 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旨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和庆祝空间技术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做出的贡献。为了积极响应联合国的这一决定 ,我国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继续宣传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 ,向广大公众普及航天科技知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今年的“世界空间周”期间仍将开展许多活动 ,目的是为了大力宣传空间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普及航天知识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相似文献   

4.
国际标准化组织 /航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航天分技术委员会 (ISO /TC2 0 /SC1 4)第十一届年会于 2 0 0 1年 5月 1 7日至 1 8日在巴西S^aoJosedosCampos召开 ,此前召开了 5个工作组会议。今年出席会议的国家有中国、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 ,欧空局代表作为联系人参加了会议。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七○八所 )组团 ,航天一院、五院、七○八所共 1 0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 5个工作组的会议和年会。会议通过了第十届伦敦年会的会议纪要 ,任命了起草委员会 ,起草委员…  相似文献   

5.
1948年,世界第一枚航天邮票诞生——为纪念布利斯堡建立100周年,美国于1948年11月5日发行了"布利斯堡火箭发射基地"邮票。邮票图为美国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火箭发射基地和著名的V-2运载火箭发射场景,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披露航天内容的邮票。此后,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与飞速发展,为纪念人类航天足  相似文献   

6.
世界航天运载业2005年仍未从低谷中走出,仅比2004年稍有好转。这两年是世界航天运载业45年来最不景气的年份。2005年全球仅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2004年为54次),其中有19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4.5%(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某些数据与其它资料上的数据有差别——编注)。但2005年的中国航天续写了辉煌,神舟6号成功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发射及整个航天事业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航天大国俄罗斯进行了8次商业性发射,成为商业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占总商业发射次数的42.1%;阿里安航天公司发射5次,占26.3%;海射公司发射4次,占21%;中国和美国各进行1次商业发射,分别占5.3%。日本和印度2005年都没进行商业性发射。  相似文献   

7.
《质量与可靠性》2005,(6):F0004-F0004
二00五年是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七0八所)走过的第四十个年头。经过风风雨雨,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已由最初的单一标准化管理机构拓展为航天标准化和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产生和丰富了独具特色的航天企业文化,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成为航天企业独有的"标签"。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指示。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建设航天强国"纳入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一周年之际,2001年11月22日,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回顾一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介绍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展望中国航天美好的明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0年11月22日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余年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份航天白皮书,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向国内外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余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系统地阐述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进一步表明中国航天将更加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2 0 0 0年 11月 2 2日 ,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航天发展政策的政府公告 ,即《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宗旨、原则、现状、未来、目标、思路以及国际合作作了简要的介绍 ,从中了解到中国航天的过去与现在 ,看到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事业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对于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航天报》 2 0 0 0年 11月 2 5日全文发表了这份白皮书 ,为使广大标准化工作者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 ,本刊在此对白皮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摘登。  相似文献   

11.
邹振宁 《中国航天》2004,(11):35-36,39
当前,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空间力量的发展及其在近期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应用,促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拥有制陆权、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和制信息权。其中,制天权和制信息权是高技术战争致胜的基础,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而制信息权的取得又离不开制天权。可以说,获取制天权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能遨游太空的人,除了航天员,就是那些自费去太空的旅游者了。美国企业家格雷戈里·奥尔森是目前的七位自费太空旅游者之一,2005年他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旅行。后来,他写了一本记述相关详情的书籍:《一切皆有可能——企业家游太空》。本文即是摘录自该书。  相似文献   

13.
14.
为改善在空间站长期值守的航天员的业务生活,提出建立空间站网吧,为航天员提供因特网服务的构想。为此分析研究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提出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构建方案。结合这一系统构建方案,一是研究解决了支持复杂异构网络运行的空间因特网网络协议设计技术,空间站空间因特网直接采用TCP/IP协议,并通过系统设计,较好地克服了TCP/IP协议不能适应空间通信链路的难题,支持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商用货架(COTS)软、硬件产品,可明显降低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二是研究解决了涉及空间站测控通信网运行安全和空间信息安全的空间通信链路设计技术,空间站在同一条空间通信链路同时传输空间因特网数据和空间站测控通信数据,空间通信链路采用CCSDS的AOS协议,并通过建立虚拟的物理信道,解决了空间因特网数据和空间站测控通信数据的安全隔离问题,能满足空间站测控通信网运行安全和空间信息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和空间碎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享  刘静 《中国航天》2002,(2):18-23
  相似文献   

16.
<正>On December 23,2017,the Space Law Center of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hereafter SLC)was established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uring the 2017Space Law Seminar.Over 100 leaders and experts from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tat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魏雯 《中国航天》2006,(5):18-20,25
乌克兰国家航天局和航天工业简介 1991年前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约30%的导弹与航天工业,在运载火箭、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总装、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星载设备与电源、地面接收设备、材料及工艺研究与制造等关键的基础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形成了从航天器总体到分系统设计与研制的比较配套但尚不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建造,世界上投入资金最大、参与国家最多、建造周期最长、技术水平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国际空间站于2011年2月基本建成。它包含13个增压舱,其中8个是用于科学实验和航天员居住,1个为空间站提供初始推进、姿控、通信和储存,4个用于对接。另外,还装有7段桁架结构、4对巨型太阳能电池阵、1个移动服务系统、舱外仪器设  相似文献   

19.
空间技术实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先驱和阶梯。本文以美国、苏联、印度、巴西为例说明空间技术实验在过去和未来对空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中研究了90年代世界空间技术实验的发展趋势和具体项目,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实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韩增尧 《中国航天》2006,(7):39-41,46
2005年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执行完14天的太空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此次飞行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首次飞行。虽然在此前两年半的时间里美国航宇局(NASA)耗资30多亿美元,在六个方面改善了航天飞机的性能,但整个过程并不顺利,可谓一波三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让美国人引以自豪的航天飞机日显老态,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这对美国今后的航天事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