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夫 《飞碟探索》2004,(5):41-42
在1997年美国天文学年会上,天体物理学家杰弗里·马斯和保罗·巴特勒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新闻:在室女座和大熊星座中有两颗行星,“其上可能有人”评论家认为此说只不过是一种推测假定这两位科学家所言不谬,而且地球上的人愿意与这两颗行星上的人建立联系,那么双方怎么才能交往呢?就此问题,欧洲航天局火箭运载系统部技术司负责人吉恩·弗朗索瓦兹·利伯海尔接受了德国记者的采访记者:如何与生活在遥远星球上的人交往?利:要想得知这一问题的答案,首先得具有极强的记忆力这两颗行星距地球大约有30光年(1光年即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远,也就是说,地…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的天体物理学杂志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四位科学家,杰奥弗雷·马希,保尔·巴特勒,凯利·阿普斯和斯蒂芬·沃格特,已在我们的太阳系外发现了六颗行星,这就使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总数达到了28颗(还有一说为33颗)。  天文学家斯蒂文·沃格特认为,他们发现的这几颗新行星所环绕的恒星在大小、年龄和亮度上与我们的太阳相似。距离我们地球从65光年到192光年不等的这六颗新行星的质量略小于木星或在体积上小几倍。而且这几颗行星的构成成分也与木星相似,基本是含有氢、氦两种气体的巨大气体星球。这一点与迄今发现的太阳…  相似文献   

3.
“麦哲伦”号探测器的穿云雷达揭示金星上有残破的火山口和广大的岩浆流。“麦哲伦”探测器刚刚完成了它的第一轮地形测绘,在一个金星年的243天里环绕轨道1700多圈,覆盖了这行星84%的表面。NASA金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史迪夫·柔德斯说,金星表面在4至10亿年之间,是相当年轻的。飞船发来的最近一幅图像有一个晕边,是约宽200公里的一个环形结构,晕边环直径在100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它们也许形成于地壳下一层流动地幔里涌出的火热的岩石地幔柱的地方,正象地球上形成的热点。晕  相似文献   

4.
宇宙茫茫,星系无数,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太阳系”?能寻找到另一个“地球”吗?老练的行星搜寻者杰费·马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因为他发现了一颗行星,而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比他迄今搜索到的任何一颗行星都更重要。“每个新的行星系统,都显露出某些人们难以预料的新的怪僻,我们发现的一些行星,就运行在窄小而古怪的偏心轨道上。”马西说。但是,还不曾有人找到过从远处看上去与太阳系里任何行星很相像的行星。然而,这种状况现在已经改变了。2001年8月,马西的同事德勃拉·费希尔曾宣布,他们发现了另一颗围绕大熊座47恒星旋转的行星。这个星系的构…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轮爪式车轮设计与性能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行星探测车车轮的缺点和不足,结合行星表面的复杂环境,设计了一种新型轮爪式行星探测车车轮,其主要创新点在于车轮的轮爪.对新型车轮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车轮平稳运动的条件,为设计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了探测车的三维模型,并用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软件对行星车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车轮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可以翻越高度超过车轮半径1.4倍的台阶,也可以跨越宽度超过车轮直径的壕沟,能够适应各种地形环境,基本克服了当前行星探测车车轮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太阳系是一颗恒星和多颗行星组成的行星系统。一直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寻找类似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以期发现地外生命。自1995年10月6日两位瑞士天文学家首次在恒星飞马座51附近发现1颗行星环绕其旋转以来,天文学家已在银河系中20多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发现了行星。但遗憾的是,所发现的这些行星大多是单独的。  相似文献   

7.
简讯     
自从二月份以来,苏联已发射了十五颗卫星。除一颗是民用以外,其余的均为军用卫星。这些卫星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月十四日发射的海洋监视卫星和二月十二日发射的预警卫星,后者显然是失败了。现把这十五颗卫星简介如下: 宇宙1168-导航卫星。它于3月18日发射,进入了981×1026公里×82.9度的轨道。宇宙1167-海洋监视卫星,于3月14日用SS-9型火箭发射。这颗卫星没有装备使用核动力的雷达系统,其轨道为457×438公里×65度。  相似文献   

8.
正火星探测(上)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距离地球轨道第二近的行星。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都与地球相近。大约每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的火星冲日,是将探测器送往火星的绝佳时机,此时地火距离通常只有不到1亿公里,而在火星大冲时,这一距离甚至只有5500万公里。迄今为止,人类发往火星的探测器数量超过40个,是除了月球之外人类探测最多的太阳系天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的MERRA再分析数据资料,对2009年1月下旬北半球高纬平流层发生的强增温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星波活动进行了研究.谱分析发现,SSW发生前后极区平流层内准16天行星波活动显著.利用二维谐波拟合法分别拟合温度场准16天波4个波模(W1,W2,E1,E2)的振幅和相位,结果表明:背景西风减弱时四个波模的振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都在50°-80°N范围内的平流层中上层达到最大值;准16天W2波的增幅最大且辐合最强烈,其引起的背景流最大西风减速超过4m·-1·d-1,说明准16天W2波在该次增温事件中占主导地位;行星波传播与零风线移动关系密切,准16天W2波在中高纬地区垂直向上传播并近似呈现经向驻波结构,然后分别向极点和赤道两个方向传播,这表明中高纬地区可能是行星波的一个源区.   相似文献   

10.
5月18日到达和平号轨道站的亚纳托利·阿塞巴斯基和亚历山德列·克利卡耶夫按计划将完成8次舱外活动,现已完成6次,7月是舱外活动的“高峰”,共完成4次。他们在350公里的高度上,舱外活动时间共达32小时。在7月27日的舱外活动中,阿塞巴斯基企图把一面红旗插到一根14米高的杆顶上,但他运气不佳,头罩上的遮光板被厚厚的水汽蒙住,使他迷失方向。克利卡耶夫不得不把他从杆上找回来。阿塞巴斯基和克利卡耶夫已在轨道上飞行了3.5个月。10月2日乘联盟TM-13飞船到达和平号空间站的这批乘员是苏联空间老  相似文献   

11.
先驱者-10号是第一颗到达木星附近的探测器。这个空间飞行器自1972年发射以来,飞掠了小行星带,从危险的木星辐射带中逃生,几乎无故障地运行着。到1982年3月2日,它已运行了10年,行程达66亿多公里,接收到地球发给的4万多条指令,并向地球发回了125万亿比特以上的科学数据。先驱者-10号目前仍在正常运转,并从事一项新的探测计划:确定太阳大气层的范围及其作用,以及容纳太阳和行星的磁泡。在恒星际介质中,这种磁泡被称为日光层。先驱者-10号目前正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之间运行,已飞过了一半多的距离。它离太阳已达46亿公里。从现在起,大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越障能力,设计了一种新型探测车Rabbit,该车装有4个轮爪式车轮.介绍了轮爪式车轮的原理,以及Rabbit样机移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运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Rabbit可以在各种地形中自如运动,如台阶路面、斜坡路面、多障碍路面和月球模拟土壤中等.Rabbit还可以越过高度为车轮半径1.4倍的台阶,并能越过斜度为40°的斜坡,性能优于普通圆形车轮.该轮爪式探测车适用于行星探测或野外探测.  相似文献   

13.
行星轮式月球车的越障能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确定行星轮式月球车的垂直越障能力,通过简化力学模型,给出了两个前轮同时越障、两个后轮同时越障和单个车轮越障这3种情况下行星车轮可以爬过的垂直障碍高度与车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该车可以越过的最大垂直障碍高度.并且用ADAMS软件对这3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理论推导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仙女星座的尤波西龙(γ)是位于距地球44光年之遥的一颗恒星 ,也是天文学家们为寻找类地行星而选定的上百颗恒星中的一颗。最近 ,天文学家在它附近发现了若干颗行星。美国天文学家吉·马尔西和普·巴特列尔在对尤波西龙星的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后推断出 ,环绕尤波西龙星的是旋转的行星 ,至少有3颗 ,最靠近尤波西龙星的那颗行星 ,其质量是木星的3/4 ,其轨道半径为900万千米 ,它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上的4 6昼夜 ;第二颗行星其质量至少是木星的2倍 ,其轨道半径为12450万千米 ,它环绕尤波西龙星公转一周相当于242个…  相似文献   

15.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16.
艰难的探寻     
钱峰 《飞碟探索》2000,(4):11-13
人类寻找地外行星进而发现地外生命的愿望 ,在1999年4月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美国天文学家报告说 ,他们首次发现了已具雏形的外太阳系 ,有3颗行星正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该外太阳系离地球约有44光年远。不要把这3颗行星想像成与木星一般巨大且无生命踪迹的气体状行星 ,它们的环境状况类似于我们地球。自1995年以来 ,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约20颗木星般大的地外行星 ,除了我们太阳系有9颗行星绕太阳旋转外 ,我们还未发现任何恒星有一颗以上的行星绕其旋转的。该外太阳系的第一颗行星 ,是于1996年被天文学家间接探测到的…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发现,在木卫二周围有一含少量氧气的大气层.以前,人们只知道太阳系中3个行星的大气层中有氧,这就是地球、火星和金星.他们通过哈勃望远镜研究紫外光线发现了氧分子,当时木卫二离地球几乎7亿公里,这是由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和宇宙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的.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说,木卫二的氧气层极为稀薄,由于这一卫星太冷不可能存在生命,据测量其温度在零下145℃以下.木卫二的大小和月亮一样大,它是木星周围四大卫星之一.它的表面有很厚的冰层,而在冰层以下的深处可能有液体(水).虽然木卫二的表面作为卫星来说异常平整,但是黑暗斑纹使它看起来却像一个破碎的蛋壳.  相似文献   

18.
天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哲学家以及神学家一致认为,有智能生命应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平凡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极不稳定、不多的和变化不定的现象,因为有智能生命的出现要求具备大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颗既不太热、又不太冷的行星;有水和一切必需的物质;没有致命的辐射等等.人们假定,宇宙空间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1000亿颗同太阳相似的恒星.1000亿乘1000亿,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这些星球中只有少数有行星伴随,即使这些行星中只有少数沿着距天体很远的轨道运行,即使只有少数行星具备生命的条件,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存在于大量可能性中的一种必然性,不管多么小,也可导致无数的生命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20.
光帆     
宇宙中竟然有大量的行星,天文学家的这一发现使得科幻小说中我们对于星系外的世界的梦想慢慢在实现。研究这些遥远的行星能告诉我们地球究竟有多神奇,而且也会使我们对太空中我们的居所有更多的了解。这样的想法促使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对星星进行观测。但是观测是一回事,要对它们进行实地探索是非常困难的。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