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中国空间天文项目,并对未来1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日本天文-H卫星升空后不久失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原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为核心开始研发和应用以X射线天文卫星为主的天文卫星.1976-2005年,日本共发射了7颗X射线天文卫星,其中5颗发射成功,按预定计划执行了一系列观测任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利用天文-D于1993年4月5日成功捕获到了刚发现的M81银河系的超新星SN1993放射出的X射线;利用2005年发射的天文-E2卫星配备的软X射线望远镜(SXT)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活动,不仅大幅拓展了观测范围(从原来的软X射线拓展到软γ射线),而且发现了距地球较近(8000万光年)处的黑洞,对人类了解宇宙结构、掌握宇宙全貌、厘清宇宙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新消息     
肖昊 《国际太空》2006,(3):24-24
天顶-3海射火箭2月15日成功发射回声星-10直播卫星回声星-10由美国洛马公司研制,重4333kg,设计寿命15年。日本M-5火箭2月22日成功发射自制红外天文卫星ASTRO-F它运行在高745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设计寿命550天。日本多功能运输卫星-2(MTSAT-2)2月18日由H-2A火箭发射升空其质量为  相似文献   

4.
9月20日,美国航宇局的HEAO-3科学卫星(高能天文观测卫星)在肯尼迪空间中心成功地用宇宙神-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这是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中的最后一颗星。 HEAO-3的任务与它的两个先驱星稍有不同。HEAO-3和HEAO-2用以测量X-射线和寻找X-射线源,而HEAO-3将用来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5.
徐菁 《太空探索》2007,(7):24-27
2008年7月阿里安-5火箭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欧洲空间局的2个先进的空间天文观测台——“赫歇尔”(Herschel)和“普朗克”(Planck)。这2颗天文卫星将考察人类以  相似文献   

6.
德国和凯泽尔-特雷特公司已结束了1993年2月用航天飞机发射和回收天文搭载平台卫星总装的研究工作,平台上有一架紫外线望远镜。它的灵敏度比以前的灵敏度高30倍。今年9月里,德国把这颗天文科学卫星运到美国卡纳维拉尔角,1993年2月22日将在STS-51次飞行时从300公里高度的航天飞机上释放它,在5~7天内予以回收。卫星与航天飞机飞行间距约100公里。这颗卫星是德国空间局(DARA)和美航宇局合作的一颗天文卫星,卫星回收后,经检修还可下次使用。  相似文献   

7.
参考照片     
苏联将于1993~1997年发射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图为苏联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共研制5颗,用于国际日地科学研究。上图为Regatta-Plasma卫星,下图为Regatta-Astro卫星。卫星总重575公斤,太阳帆板(图中八边形为太阳电池帆板)重40公斤,热控系统重15公斤,蓄电池重70公斤,遥测系统重15公斤,通信系统重50公斤,伺服系统平台重70公斤,其上载荷重80公斤,科学仪器重230公斤。卫星高2.35米,直径为2.5米,太阳帆展开后,高为3米,直径可达9米。卫星将在1993-1997年发射。  相似文献   

8.
夏光 《国际太空》2006,(5):15-19
□□2006年2月22日,日本从鹿儿岛县内之浦航天中心用M-5火箭发射了ASTRO-F红外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国际天文年增添喜气,欧洲空间局不久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和"赫歇尔"两颗天文卫星.其中,"普朗克"卫星将在最高分辨率上观测远红外光谱,考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瞬间充满宇宙的辐射残余--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回答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6,(4):12-15
日本1月之间两度发射2月18日,H-2A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多用途运输星”(MTSAT)2。这是H-2A自2001年8月首射以来的第9次发射。该卫星造价140亿日元,包括太阳能帆板在内总长约30米,重约4.65吨,是日本迄今发射的最重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和2005年2月发射的MTSAT-1R一起执行航空管制任务。在2010年MTSAT-1R正式退役后多用途运输星将正式接手气象观测任务。2月22日,M-5固体火箭在鹿儿岛发射场升空,成功地发射了“天文”F红外天文卫星、“立方体东京工大工程星”和一个太阳帆板展开试验装置“。天文”F发射后两周进…  相似文献   

11.
1982年,航宇局将进行16~17次空间发射活动。这和近几年的发射活动相比,基本上属正常。变化较大的是,今年所发射的卫星大多数属于与地球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信、地球资源、导航和气象卫星。为科学研究发射的科学卫星只有两颗,其中暂定十月发射的美荷英联合研制的红外天文卫星尚未最后敲定。另一颗科学卫星叫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11日,"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天文卫星由宇宙神-5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已开始对太阳进行详细而精确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X射线天文卫星(SAX)预计不能按计划于1994年初发射,可能推迟至1994年末。意大利空间局及阿列尼亚空间公司的官员们近期将确定卫星发射的确切日期。阿列尼亚空间公司的人员称,软件和姿控系统的研制障碍迫使卫星发射延期。但他们认为不会因这些问题而提高卫星的造价。意大利空间局的批评家攻击X射线天文卫星飞行为一次昂贵的飞行。但是,支持这项计划的意大利空间局官员及意、荷科学家则认为,卫星将为研究天体X射线源的欧空局科学家提供大量重要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19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星际边界探测者"(IBEX,见图1)天文卫星,用于全面探测太阳系边界区域.  相似文献   

15.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16.
文青 《国际太空》2006,(10):28-31
发射地球静止轨道(GEO)商业卫星数量最多的一年是1996年,卫星数量达到了30颗.但1996年以后,GEO商业卫星发射数量连续3年下降.虽然2000年发射数量出现反弹,不过2001年又大幅下降,而2002年GEO 卫星数量有一定的增加.在2003-2005年,GEO卫星发射数量相对平稳,平均每年发射约16颗.表1列出了1996-2005年发射的GEO商业卫星数量统计.  相似文献   

17.
航天简讯     
西德X射线天文卫星入轨西德X射线天文卫星Rosat(RoentgenSatellite)在5月31日由德尔它Ⅱ火箭发射,进入高580公里的圆轨道,倾角53度。卫星重2435公斤。有效载荷重1555公斤,它们是西德造的X射线望远镜、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广角相机(角分辨率1分)和美国史密松天文台的高分辨率(角分辨率1.8秒)X光谱相机。卫星直径为3米,全长4.5米。卫星研制费总额达2.6亿马克,发射费6300万美元。该卫星由西德、美、英三国共同研制,主承包商是道尼尔公司。Rosat于1983年开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戌机构6月10日利用M-5火箭发射了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该卫星的任务是探测宇宙中的黑洞及星系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8月30日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用M-3SⅡ(第6枚)火箭发射第14号科学卫星(SOLAR-A)。 SOLAR-A是观测太阳耀斑时释出的X射线和γ射线的观测卫星,是继1981年2月发射的第7号科学卫星(天文卫星-1)之后,日本的第二颗太阳物理观测卫星。众所周知,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在活动最盛期在其表面频繁出现爆发现象,爆发时间短的只有数十秒,长的可达数小时,这时产生X  相似文献   

20.
欧空局通过了一项给法国航宇公司约15亿法郎的合同,以制造欧洲红外天文观测站(ISO),并且欧空局局长吕斯特同法国航宇公司总经理亨利·马特尔在1990年11月17日签订了生产合同。预计在1993年用阿里安-4P火箭发射欧洲红外天文卫星。这颗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