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提高图书文献加工速度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在许多高校升本工作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量需要亟待的增加,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许多图书馆都增加人员来参与这一工作,如何用最少的人员最快的速度完成图书的采编加工就成为了许多馆员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就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出的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OPAC书目检索的建设,使读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信息,提高图书馆OPAC的受关注度。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移动服务成为一种趋势。对比了其他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书目检索的现状,提出基于PHP编程的OPAC书目检索的实现。读者通过微信向图书馆公众号发送特定格式的消息就能进行OPAC书目信息的查询工作。在完成了简单的查询工作基础上,拓展了二次检索的功能,方便读者精确的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本应用作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模式,既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也可以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迎新工作的难度也大大提高,新生图像采集是图书馆迎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人工采集图像的方式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新生图像信息自助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新生为参与主体,新生在入学报到前登录该平台提交个人照片,然后由系统和工作人员双重验证照片的有效性,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传统的手工采集工作中解脱出来,及早完成图像采集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其他部门了解新生报到的初步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资源采集人员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资源采集的影响分析,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采集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而深层次探讨资源采集人员的岗位职责。  相似文献   

5.
顺应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应随之转变。就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本校实际,从图书馆人员服务意识、服务对象上进行变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于师生及社会读者;从图书资源整合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系级资料室期刊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级资料室是高校图书情报各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职能机构。1期刊的征订工作期刊征订是期刊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由于系资料室图书经费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用有限的经费去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地讲,就是不能追求图书馆那样大而全的征订方式,而应立足于服务教学与科研这一出发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认真识别期刊的价值,有选择地做好期刊的订购工作。1.1确定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确定一般参照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同时结合本系课程…  相似文献   

7.
略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活动之一 ,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作用和属性主要通过读者服务工作发挥和显示出来 ,也可以说该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存在的根本动力 ,是高校图书馆的归宿。所以 ,高校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读者服务工作。目前 ,人们对读者服务工作有不同的定义和看法。主要有 :所谓读者服务工作 ,就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其形式多样 ,内容广泛 ,主要包括 :图书馆利用书刊资料的外借、阅览、复制、馆际互借等形式进行书刊资料流通 ;运用读书报导、书刊展览、读书报告会…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信息服务的水平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对其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旨在帮助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以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理性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在高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流通阅览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业务。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的标准化管理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通阅览管理的效率,解决流通阅览管理中的难题,实现机会均等的借阅服务。本文针对图书馆流通阅览的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引言 DVOR4000/FSD-45DME设备作为航路导航台的常用设备,多半设在远离机场的航线上,因为台址分散,值班员力量薄弱,设备有问题常常需要派维修人员过去处理。这存在很多不利之处:一是维护人员到达台站需要很长时间,导致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二是驱车过去需要费用,导致维护成本增加;三是维护人员到达台站之前对故障现象了解不足,不能事先估计故障板件,这就要求各台站都存有大量备板,导致备板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