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前几篇主要介绍了米格-21歼击机的批生产系列,对米格-21的各种原型机和试验机也作了一些介绍。但在这最后的一篇文章中,要向读者介绍五种未曾投入批生产的机型,其中两种甚至连投产的建议也未曾提出过。E-8改型一般来说,要改进一架飞机的性能,设计局总是从多方面着手,E-8就是米格-21的一种改进型。 尽管设计局证实这种改型是在米格-21П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但它和其他改型的差别十分明显,除机翼、尾翼和起落架仍保留原来的以外,其余  相似文献   

2.
针对层流翼型设计验证需求,以翼套形式开展飞行条件下的气动力测量技术研究。通过关键参数确定、试验机选取和测量方法筛选等试验设计,并实施测量方法优化和试飞方法确定,形成自然层流翼套气动力测量飞行试验技术。通过飞行试验对某型自然层流翼套进行了边界层转捩位置、压力分布和翼型阻力测量,对该技术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使用可靠,可为后续层流飞行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米格-29M(见题图)改进的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设备现代化,包括操纵系统;二是提高对地攻击能力,使之从较单一的前线歼击机改变成多用途的战斗轰炸机,但仍保留极好的空战性能.首批6架试验机从1986年4月25日开始试飞.这批飞机内部编号为9-15.第一架151号用于验证电传操纵,第2架152号是气动力及发动机验证机,第三架153号用于检查雷达功能,154号试验发动机,155号是雷达/电子  相似文献   

4.
针对层流机翼飞行试验需求,开展飞行条件下的层流翼套迎角精确控制试飞技术研究。首先,通过影响迎角的飞行参数变量分析,实施滚转角控制和飞行重量控制措施,以试飞方法、评判准则和机载监控设备构建了一套层流飞行试验迎角精确控制试飞应用技术;然后,在飞行高度6 km和7 km,飞行马赫数0.45~0.65,翼套测试迎角2.0°~4.2°等多个飞行状态下开展飞行试验,对层流翼套迎角精确控制进行技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用可靠,可为后续层流机翼或翼套气动力飞行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生产的第一种变后掠翼歼击机米格-23,是米高扬设计局于60年代研制的.它于1969年到1984年间生产,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至今,包括独联体国家、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印度、伊拉  相似文献   

6.
一种翼身组合体的气动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身组合体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可进行较大范围的机动,而且还可以提高落点精度、扩大再入走廊、降低热流峰值并降低过载.本文采用模线设计方法设计横截面控制点,借鉴航天飞机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发展了一套可以预估翼身组合体飞行器纵横向气动力的工程计算方法.提出并建立了翼身组合体飞行器的优化设计模型并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带后掠下反翼的翼身组合体优化方案.对其升阻比特性、质心设计、稳定性问题、滑翔飞行特性及气动热环境进行了预测和讨论.研究表明,带后掠下反翼的翼身组合体方案可以在较小攻角时获得较大升阻比,纵横向稳定且具有较大的滑翔距离和滞空时间,是一种潜在的高超声速机动方案.  相似文献   

7.
林海 《飞行试验》1995,11(3):2-8,11
为缩短飞机起着陆滑跑距离,减小需用的跑道长度,提高起降的安全性,国内外航空界始终把增升装置气动力研究作重要的研究课课。本文评述了作为增升装置的几种后缘襟翼和前缘缝翼的气动力特性;并介绍了螺旋浆滑流对飞机起落特性的影响及后掠翼飞机增升装置的特点;同时还介绍了增升装置在起飞着陆中的应用情况,文中数据主要取自风洞和试飞结果。  相似文献   

8.
享誉世界的米格-21战斗机是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5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总产量在5000架以上。该机还大量出口和被仿制,至少有37个国家的空军装备了这种飞机。米高扬设计局自成立以来,所设计的米格歼击机总共生产了5万多架,米格-21占10%。俄国《祖国之翼》杂志1992年第10期开始连续载  相似文献   

9.
米格-21ΠΦ截击机系列米格-21ΠΦ(亦称96号机)在试飞过程中作了一些改进。为了改善大速度时的方向稳定性,加大了腹鳍。另外,还将飞机的空速管移至进气口唇部,修改了座舱盖。 米格-21ΠΦ完成试飞后便投入生产。从1962年底起,米格-21Φ-13便从高尔基城工厂和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的生产线上撤下。米格-21ΠΦ代替米格-21Φ-13进入苏联空军和防空军服役。1964~1968年生产了米格-21ΠΦ的出口型,首先销往波兰和东德,随后销往华沙条约国的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列写了变量为V、α、ω_τ的变后掠翼飞机纵向运动方程,并通过计算机翼按M数规律变后掠加速飞行时飞机的动态响应,分析了变后掠初始飞行状态,飞机推重比和气动力等参数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用于动态响应计算的简化运动方程。而且还分析了变后掠规律对动态响应的影响。从动态特性的角度,指出了选择较为有利的变后掠规律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飞行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试飞过程逐渐向数字化过渡。在开展飞行试验前,通过数值模拟对飞机的主要飞行品质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可以为试飞过程提供参考,提高飞行试验的效率。根据某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数据,建立该型飞机的气动力数学模型,基于Flightgear飞行模拟软件搭建功能完备的实时飞行模拟平台,完成飞行品质的数字化试飞。选取典型试飞数据对所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飞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正>图-144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制造的第一架超音速运输机。为了缩短研制周期,抢先投入航线使用,图-144原型机采用了与英法合作的"协和"号超音速运输机非常相近的气动布局。图-144采用了狭长三角形机翼和无尾的型式,4台发动机和翼下进气道,机翼大部分无扭转。据称,研制过程中,曾用一架米格-21改装狭长三角翼无尾试验机,进行了几十次飞行试验。图-144的生产型于1973年5月在巴黎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与原型  相似文献   

13.
郑涛 《试飞研究》1999,(3):17-23
在NASA兰利的Plumtree试验场,一架X-29前掠翼飞机的22%缩比的动力相似模型正在进行无线电控制的投放试验。飞行数据是来自5按试飞大纲的早期飞行记录。这些飞行主要由在很宽的迎角变化范围内,大振幅机动飞行并伴随着特有不可控的机翼摇摆过程组成。.  相似文献   

14.
以一种弧翼布局飞行器为背景,介绍了飞行器的特性;建立了线性分布式气动力模型,添加到全机的三维有限元柔性模型上,进行飞行动力学的仿真分析。研究了分布式气动力模型对弧翼布局飞行器的柔性飞行动力学特性造成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响应情况下的飞行状态的仿真计算与分析,总结出了采用分布式气动力建模的大展弦比弧翼飞行器的柔性飞行动力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Lahav分部近几个月内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由它改装米格-21-2000飞机的飞行试验,并声称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机具有比预计还要好的性能指标.改型后的米格-21-2000采用了新的设计布局,换装了以色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变后掠翼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保持最优飞行性能的问题,采用一种剪切式变后掠翼的变后掠方式,通过改变机翼后掠角但并不改变翼型来实现实时最优飞行。建立了四组不同后掠角的翼身组合体,并对其进行了宽广速域的扰流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其在不同迎角和马赫数下的气动特性,最后得出最优后掠角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剪切式变后掠翼能显著改善飞机升力、阻力和升阻比等气动特性,使可变形飞机能适应多种环境和任务,在全飞行任务周期内相对固定翼飞机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柔性翼小型无人飞行器试验样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哲  李锋 《飞行力学》2007,25(3):71-74,78
通过对柔性翼小型无人飞行器试验样机的研制试飞和相关气动分析与试验,研究了解决柔性翼小型无人飞行器的气动性能、飞行性能和操纵稳定性的思路和方法。试验样机试飞与相关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可折叠柔性翼小型无人飞行器飞行稳定,操纵反应适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歼—7     
歼—7飞机是国产轻型超音速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制造厂仿照苏联设计的米格—21埃夫(Mиг—21Ф—13)飞机试制,于1966年1月17日首次试飞成功。定型后由成都飞机制造厂生产,并有多种改型。(见下页图)其最大平飞速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高速歼击机为例描述了飞机气动导数相关性飞行试验研究的方法,并对试飞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歼击机的设计特点及其飞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飞机飞行品质和飞行控制的角度出发,简要地综述新一代歼击机的气动力布局特点,主动控制技术的功能,超机动性和机敏性,以及高机动性飞行试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