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空间站确定组装飞行安排仝爱莲孙广勃由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和日本等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完工日期很可能会推迟到2004年以后,即比1984年该计划最早宣布时的预定完工日期晚了10年,同时也比美国航宇局1996年宣布的完工日期晚了约1年。去年11月初...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宇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和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近4年来,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世界卫星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卫星发射总量减少,加上卫星制造大国美国以各种借口禁止发放美制卫星(包括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卫星)的出口许可证,使我国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面临困境,面对多种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以变应变,才能在国际航天市场中站稳脚跟,谋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1,(6):37-37
2001年3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与欧洲阿斯特里姆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亚太地区 3号卫星暨鑫诺1B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这是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火箭首飞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失利以来,该组织与中国航天的首次握手。这表明,凭借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航天又一次赢得了国际宇航界的广泛信任。 根据合同要求,这颗卫星将于2002年春季发射。星上拥有30个Ku波段转发器,发射重量为3284千克,卫星设计寿命12年。该星将定点于东经85度赤道上空,为中国、俄罗…  相似文献   

4.
子力 《中国航天》1999,(1):25-28
1984年1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要用10年时间建设一座永久性空间站。此后,这项宏大的计划经过反复争吵、修改和一再推迟,演变成为一项有1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性项目。在让各参加国经历了太久的等待之后,这座太空基地终于迎来了奠基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张新侠 《中国航天》1999,(10):14-16
回首新中国50年的光辉历程,航天工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篇章。今天,中国航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展示中国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一个代表产业。而开展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则是航天工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成果。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日趋深入,1985年中国航天告别封闭,迈出国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从此在广阔的国际商业舞台上,智慧、勇敢的中国航天人创造出了辉煌业绩。十年磨砺 成绩斐然从1990年4月成功地进行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至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已经实施了23次商业发射,共计成功发射商…  相似文献   

6.
长征火箭走向国际市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张新侠在长征火箭50次飞行的历程中,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篇章。闯出国门勇拓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郑重宣布长征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但那时在外国人眼中,80年代的国际空间商业会议,中国人只能带着耳朵...  相似文献   

7.
石英 《中国航天》1995,(12):9-10
欧空局局长谈欧空局自从1989年发生巨大的政治变化后,国际航天市场的形势发展很快,特别是美俄两个空间大国在空间方面的合作,即准备共同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和其它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在加强自己的航天力量。日本新研制了H-2火箭,其能力与阿里安4相仿...  相似文献   

8.
张驰 《中国航天》2013,(11):48-48
欧盟拟于2013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外空活动国际行为准则”多边会议,对准则案文进行逐段讨论。预计将在2014年完成对准则案文的谈判,并召开外空大会通过准则。  相似文献   

9.
科明 《中国航天》2000,(7):22-25
美国东部时间5月19日晨6时11分10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晨曦中离开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开始执行国际空间站的维修和后勤补给任务。这次编号STS—101的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历史上的第98次飞行,也是航天飞机第3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上次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是在去年的5月27日,至今已有将近一年时间。 此次飞行是亚特兰蒂斯号的第21次飞行,也是它1997年9月以来的首次飞行。当时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了编号STS—86的第7次航天飞机-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任务。此后,这架航天飞机到波音公司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成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1977年9月,中国航天技术代表团首次访问欧洲,赴法国进行了空间技术考察。1978年8月和11月,航天代表团访问了日本和美国航宇局。从此长期与西方各国在宇航方面几乎隔绝、很少来往的局面终于打破了。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航天系统每年约有2000人次出访、约400人次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技术交流,商谈技术贸易合作。近年来,在巴黎、法思巴勒、新加坡和汉诺威等处举行的大型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航天部门都派…  相似文献   

11.
子力 《中国航天》1998,(5):26-26
俄十年内需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投资62亿美元据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最近称,俄今后10年花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的建设与维护上的费用将达62亿美元,其中建设工作将花去30亿美元,其余将用于维护工作。尽管俄近期在首批国际空间站组件的资金筹集上遇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09,18(1):F0002-F0002
这是从与ISS分离后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2008年11月20日ISS迎来了它的10岁生日,至今ISS已有9个舱,总重超过300T,内部空间超过700m^3  相似文献   

13.
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SES)2月21日称,借助于新的卫星容量,其2014年收入和毛利润预计都将增长6.5%。它还说,在美国国防预算削减的情况下,其政府业务虽未取得增长,但也未出现下降。若能实现6.5%的增长,SES几乎肯定将会首次超过其竞争对手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成为按收入计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运营商。这一位次改变2013年就险些出现。2013年,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收入略有下滑,而SES收入则增长了1.9%。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0月,在图卢兹召开的欧洲航天局(ESA)部长级会议上,ESA成员国批准了作为欧洲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一部分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的研制。它将成为一种维护及后勤保障飞行器,为空间站定期提供再补给。ATV将于2003年初投入实用,到2013年完成大约8次或更多的维护飞行任务。这主要取决于空间站的寿命是否延期。ATV将成为欧洲分担国际空间站公共运行费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令飞 《航天员》2012,(3):32-33
2004年,“龙”太空船还只是摆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桌子上的一张图纸。2012年5月22号,“龙”太空船成功执行首次国际空间站卒h给任务一一此时距“龙”太空船开始研制仅仅8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1974年5月29日周总理在邮电部三同志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的建议信上批示:先将通信卫星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来;后再按计划分工,做出规划,督促进行。1975年2月17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将1974年9月30日联合起草的《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正式定稿上报中央,3月31日中央同意了这个报告并经毛主席、周总理阅示,后定名为331工程。331工程的确定,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英明决策,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不仅加快了我国通信事业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电视广播事业和全国的电教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22日至10月3日,国际民航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全球航行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第11次航行会议。民航总局刘绍勇副局长率领由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民航处18人组成的中国民航代表团以庞大的阵容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确立了到2025年全球空中交通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该运行概念的建立是国际航空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将进一步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对各国空中交通管理今后20年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将使航空发展中国家现行的空中交通管理理念、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在未来20年里,我国民用航空运输量将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从而对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空中交通管理一体化和航空运输量快速增长的形势下,目前我国在空中交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可能成为阻碍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民航总局提出了在本世纪的头20年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界必须密切关注国际空管动态的发展,认真学习并吸收新理论和新概念,应用新技术,按照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要求,结合我国空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努力使我国空管的整体水平早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力 《航天员》2011,(4):26-27
2011年5月,由16个国家历时13年参与建造的太空第一城堡一国际空间站竣工。随后,世界航天界针对国际空间站的讨论逐渐热烈了起来。一个多月后。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完成。航天飞机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航天界的这两件相关联的大事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胡德良 《航天员》2014,(3):50-51
2011年2月,美国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全球首个机器人航天员Robonaut-2,并表演性地与航天员进行了第一次太空中的人机握手,该机器人能在舱内协助航天员开展相关工作,但不具备舱外操作的条件。2013年8月,日本研制的世界首款语音机器人Kirobo抵达国际空间站,并发出空间站机器人航天员的第一声,Kirobo可以与航天员进行简单的交流互动,为长期处于隔离环境下的航天员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20.
《卫星应用》2004,12(2):29-34
2003年11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题为《航天:欧洲扩充过程中的新疆域欧洲航天政策行动计划》的白皮书,提出了发展欧洲航天的政策和行动,以此促进欧洲航天的发展。本刊编译了该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