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低Cr高W型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种具有第一代单晶合金高温强度水平,其成分为Ni 1.5Cr 10Co 16W 2Mo 6Al 1Ti 1Nb 0.1C 0.02B 0.1Zr的普通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长时组织稳定性。对试验合金铸态及850℃/3000h,950℃/1000h,1100℃/50~500h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金相、定量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取样部位的截面尺寸不同直接影响合金铸态组织中相的尺寸及含量,其中大截面尺寸部位共晶γ′的含量少而尺寸大;截面尺寸对MC碳化物含量影响不大,但其尺寸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本试验用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稳定性,在850~1100℃长时热暴露均无有害的TCP相析出,其碳化物反应是MC的缓慢分解和M6C沿晶界、枝晶间和共晶γ'周围析出,在1100℃/500h热暴露以后,仍然保留原始铸态组织中约50%的MC碳化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含铪高钨K416B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的组织形貌观察,研究固溶温度对K416B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在合金元素的扩散作用下,合金中的二次枝晶尺寸略有增大,使枝晶间的共晶含量逐渐减少,促使合金组织致密化;同时合金中的γ′相发生溶解,使其尺寸减小;在高温固溶处理期间,枝晶间区域的初生条状MC相发生分解形成粒状M_6C碳化物;而共晶处的大尺寸块状M_6C相形态与数量无明显变化;固溶处理使偏聚于枝晶干的元素W向枝晶间扩散,而Hf、Nb、Ti和Cr元素向枝晶干扩散,大幅降低合金各元素的偏析程度。组织研究结果表明,1220℃保温4 h为合金组织状态最佳的固溶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100℃时效对一种新型等温锻造用模具合金DM02的显微组织的影响.将合金在1100℃分别时效100h,200h和500h.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时效时间对合金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确定析出相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合金发生碳化物反应析出M6C相,随时效时间的延长,M6C相数量增多,γ′粗化.枝晶间析出M6C相主要呈针状、块状,枝晶杆M6C相析出量少,主要呈针状.  相似文献   

4.
IC10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IC10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表明:铸态组织包括γ′和γ,′以及γ γ′共晶相和MC碳化物,其中γ′体积百分数为64%,碳化物相主要是TaC和H fC,碳化物呈骨架状和点状、块状分布,共晶相多为葵花状。热处理后有残留的γ γ′共晶相,碳化物分解并有γ′包覆,γ′相发生球化,晶界上MC分解,并有H fC析出。IC10合金经950℃,3000h长期时效后组织保持稳定,未析出有害的TCP相;长期时效的组织变化表现为γ′的长大和条状化;枝晶间二次析出细小的富H f的MC相;晶界上析出少量的M6C和M23C6。  相似文献   

5.
初生α相含量对近α钛合金TG6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初生α含量对TG6高温钛合金双态组织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当双态组织中的初生α含量大约在20%~50%的范围内时,TG6钛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塑性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但当经过600℃/100h的试样热暴露后,TG6钛合金的拉伸强度略有增加,而塑性则明显降低.塑性下降的程度与合金的初生α相含量密切相关,初生α含量越少,则热暴露后塑性下降幅度越大.导致TG6钛合金热暴露后塑性损失的主要因素有共格α2相的析出、硅化物的析出以及表面氧化.相对而言,其中共格α2相的析出是合金热暴露后塑性损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对K447A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合金的持久性能和室温拉伸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UM)观察了合金显微组织。结果表明,1185~1210℃/180MPa/4h(+1185℃/2h,AC+1100℃/4h,AC+870℃/20h,AC)下,随热等静压温度的提高,合金中显微疏松逐步闭合,碳化物逐步细化和球化;γ-γ’共晶相尺寸和数量逐步减小,共晶特征趋于不明显;晶界呈不连续颗粒状;存在大、小两种尺寸的γ’相。经1185~1210℃HIP处理的合金980℃/200MPa持久性能大幅提高;经1195℃HIP的合金760℃/724MPa持久性能达到最高。经1210℃HIP处理的合金980℃/200MPa持久性能达到最高。180MPa/4h条件下,K447A合金合适的热等静压温度为1185~1210℃。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IMI834高温钛合金在600~750℃的空气中热暴露100小时后拉伸性能,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暴露前后的组织变化及拉伸断口,认为表面氧化是造成合金热暴露后塑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基体组织内有序α2相和硅化物的析出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造居了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和塑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Cr高W系列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运荣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227-232
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五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制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通过对300余炉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的调整,深化了对C,B,Zr,Co和Nb等元素在合金中作用的认识,对合金中α-W、初生M6C、初生μ相和Ni5Zr等反常相的形成条件、有害作用以及避免措施作了深入研究,最终开发出了K19,K19H,K20,K21和601低Cr高W系列合金,在1000~1100℃温度范围内合金的高温承温能力比同年代合金高10~30℃.但是该系列合金最终没有在航空发动机上得到应用,由此引发的思考也在文中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对K488合金平衡相和合金元素对析出相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实验两方面的分析。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合金的平衡相主要有γ、γ'、σ、碳化物,合金凝固过程中Mo,Ti偏析比较严重;随着C和Nb含量的增加,MC的析出量增加而析出温度降低,Ti元素则相反;Al、Ti元素含量的增加,γ'相析出量和析出温度逐渐增加;Cr含量对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影响最大;计算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Si含量对7715C钛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Si含量对室温拉伸、室温缺口拉伸、冲击、540℃高温拉伸及热稳定性影响的观察分析,得知在7715C合金中的最佳Si含量为0.2%。在此Si含量下综合性能最好,当Si含量高于或低于0.2%时,上述性能均有所下降。不同Si含量合金经540℃/不同时间热暴露后发现最佳峰值随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左移,热暴露100h后峰值在Si含量为0.3%左右,而热暴露200h后,峰值左移至Si含量为0.2%。从组织的变化来看,合金中Si的最佳含量以在热加工温度下保持最大固溶度不析出硅化物为宜。硅化物的析出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及Si含量在合金中的提高而逐渐增多,故使峰值随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左移。  相似文献   

11.
FGH95粉末高温合金应力时效的组织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GH95合金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涡轮盘。曾有人对该合金长期时效的组织变化进行过研究,考虑到涡轮盘受温度和应力的双重作用,研究该合金长期应力时效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和组织稳定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经300℃、500℃高温热暴露的B/Al(LF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300℃下热暴露时,性能下降速度较慢,100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76%,延伸率保留率为74%。而在500℃下热暴露时,5h以上强度就有明显降低。高温长时间热暴露后复合材料的断裂也从积累型转变为典型的非累积型断裂。通过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对固态热压制造态和主温热暴露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界面反应是造成B/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近α型钛合金TG6经α+β两相区热加工的盘锻件在600℃长时暴露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100h和600℃/300h长时高温暴露后,TG6钛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略有提高,其增幅在5%左右,而其拉伸塑性显著降低,塑性保持率小于50%,拉伸断口趋于平直化,且存在梯田状台阶和二次裂纹等,表现为显著的解理断裂特征。在600℃高温长时暴露过程中,TG6钛合金中的显微组织变化主要有在基体组织中的共格有序α2相析出及硅化物析出。随着高温暴露时间的延长,TG6钛合金的显微组织逐渐趋于稳定,拉伸性能的变化也相应趋缓。α2相析出促进了拉伸变形时位错滑移的平面化及变形不均匀,是热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硅化物析出协同促进位错滑移集中化,是热稳定性下降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索了添加微量铈对Al-Li-Cu合金(2090)性能的影响,铈有延缓合金时效过程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和抗蚀性。  相似文献   

15.
憨勇  杨君刚  符长璞 《航空学报》1998,19(1):126-128
对20Cr11MoVNbNB钢550℃、650℃蠕变过程中的沉淀相研究表明:M23C6和MC型碳化物是该钢的主要沉淀相;M23C6和MC的粗化均符合D-t1/4线性规律、受体扩散和位错扩散综合控制;M23C6的粗化速率比MC的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处理对新研制的定向凝固钴基高温合金DZ40M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2 80℃ / 4h固溶处理可完全溶解DZ40M合金中初生碳化物M7C3 和MC ,合金成为单相固溶体。95 0℃和 10 5 0℃时效处理可使DZ40M合金发生硬化 ,以 95 0℃时效硬化效果更为明显 ,相应的峰时效制度为 95 0℃ / 12h和 10 5 0℃ / 2 4h。时效处理引起M2 3 C6沉淀析出。 95 0℃ / 12h时效显著提高DZ40M合金室温强度和高温持久寿命 ,同时也减少了合金塑性 ,但合金仍保持一定的塑性。 10 5 0℃ / 2 4h虽然能增加室温拉伸性能 ,但削弱了高温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结合动力学理论计算,研究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密封用16Cr-4.5Al镍基高温合金在700℃、750℃下长期时效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温度下合金的晶界碳化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DICTRA扩散动力学软件可以较准确地模拟计算出碳化物在不同温度长期时效中的尺寸变化规律。计算结果发现合金晶粒尺寸越大,碳含量越高,晶界碳化物长大越快。合金基体中弥散分布的γ′相在长期时效过程中按Ostwald熟化理论长大速度发生粗化,并会造成硬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李浩  沙江波  李树索 《航空学报》2011,32(6):1139-1146
以新型Co基合金Co-9Al-9W-2Ta-0.02B成分为基础,分别添加了原子分数为2%、4%、6%、9%的Mo元素替代W(分别称2Mo、4Mo、6Mo、9Mo合金,W+Mo的原子分数为9%,无Mo添加的称为0Mo合金),研究了Mo元素对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维氏硬度和高低温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Co...  相似文献   

19.
Ni3Al基IC6返回料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返回料添加比例对Ni3Al基合金IC6成分,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返回料的加入对合金中主量元素的成分没有明显影响,但C,N含量随返回料加入比例增加而升高;除了在枝晶间析出了一些M6C碳化物颗粒外,IC6返回料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新料合金没有明显差别;返回料的加入对IC6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几乎没有影响,高温持久性能略有下降,冷热疲劳性能明显恶化。建议在实际生产中返回料添加比例不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