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解决靶场光电经纬仪伺服系统的检测,在原有检测设备的基础上,对动态精度靶标的计算机系统增加引导数据输出功能,并以异步串行通讯的方式发送给光电经纬仪伺服系统,通过接收引导跟踪完成伺服控制系统的室内检测。该方法可用于靶场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系统跟踪性能和跟踪精度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弹翼张开气动特性研究中直线伺服系统(主要包括宝德六轴控制卡、Copley直线伺服、光栅尺)的实际应用情况,简述了弹翼张开的控制要求及风洞导弹模型弹翼张开的动态和静态性能的实现。如: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跟踪精度、定位精度、运行平稳度等重要指标。分析了该直线伺服系统的特点及在风洞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直线伺服系统在风洞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摩擦情况下三轴飞行模拟转台QFT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轴飞行模拟转台是用于飞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的高性能位置跟踪和速度跟踪的一个重要设备。摩擦力和不确定性是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伺服系统的主要特性。在基于转台的动态和静态非线性Stribeck摩擦模型描述的基础上 ,考虑转台伺服系统的实际不确定性 ,设计了QFT鲁棒控制器 ,并给出了仿真和实时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捷联跟踪式三轴天线“动中通”系统推导了天线姿态角求解算法,并且定义了天线俯仰角和方位角范围。针对工程中出现的三轴天线“动中通”系统在低纬度地区跟踪卫星时天线方位角跳变的情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仿真得出了天线姿态角突变的机理。由于卫星矢量在车体系内水平两个坐标分量的符号会出现改变,从而引起天线方位角的突变,引起伺服系统驱动能力不足,致使跟踪中断。最后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转调制式空间稳定平台采用陀螺壳体翻滚技术,陀螺壳体翻滚在平台伺服跟踪作用下将形成圆锥运动。圆锥运动误差会引起陀螺漂移,对高精度、长航时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将造成严重影响。首先,介绍了高精度、长航时旋转调制式惯性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推导了平台上的陀螺沿旋转主轴相对地球的角速度。其次,阐述了陀螺壳体翻滚的圆锥运动,推导了壳体翻滚装置和框架伺服系统的跟踪误差及牵连运动角速度引起的圆锥运动附加漂移误差公式。再次,根据数值举例给出了计算机仿真曲线,指出该误差对高精度系统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实现圆锥运动误差极小化,确保系统长时间运行精度和可靠性,必须实时扣除牵连运动角速度引起的圆锥运动误差分量,并优化设计壳体翻滚装置与平台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雷杜站跟踪欧空局ECS-1和OTS-2通信卫星所得近一年的角跟踪数据进行精度鉴定的结果。可从另一个地面站得到另外的测距数据的时间内,可以以较高的精度直接测出这些误差。测得的角误差代入相应的解析式中,就可以预测用类似跟踪系统对于其他同步轨道任务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要介绍了GZLS-1型双轴角速率测量装置的系统配置,进行了稳定性及误差分析,给出了动态、静态、环境及可靠性试验结果。该装置已经很好地应用在“远望”系列卫星测控船载“185”、“180”以及双频跟踪天线上,多次参与卫星发射,无一例故障发生。经过七年的实用考验,证明该装置精度高,线性度好,寿命长并且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程超  王曦  姜震 《航空发动机》2023,49(6):91-98
针对现有导叶伺服系统模型跨平台联合仿真速度慢、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特性方程的、部件通用性 强的导叶伺服系统通用建模方法。采用部件建模法从底层方程到部件级模型,再到顶层系统,形成层次化、模块化的建模架构,使 原理与工程应用有机融合;通过对导叶伺服系统各组成部件进行工作机理分析,建立导叶伺服系统的AMESIM模型,推导各组成 部件的动力学特性方程,开发Simulink部件模型库;与AMESI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构建Simulink导叶伺服动力学系统机理模型。 结果表明:系统模型稳态误差不大于0.12%,斜坡响应跟踪误差为3.7%,对于幅值为作动筒位移5%的不同频率正弦指令信号,导 叶伺服闭环系统带宽不小于8 Hz。该导叶伺服动力学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明 显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跨平台多学科联合仿真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速旋转载体无控飞行段弱重力环境下惯导空中动基座对准问题,研究了基于旋转载体惯性信息特征的滚动角快速对准方法。首先分析了旋转载体的惯性信息特征。针对这一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跟踪的滚动角对准方法,仅利用Y轴陀螺或Z轴陀螺信息即可实现滚动角的快速对准。为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适应性,充分利用Y轴陀螺或Z轴陀螺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信源信息融合的惯导滚动角对准方法,以实现最优的滚动角跟踪结果。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依赖卫星、无初始姿态角且载体失重的条件下,5s内完成滚动角快速对准,且对准精度优于3°。该方法可自适应地剔除异常滚动角跟踪结果,有效提高了高速旋转载体用惯性导航系统对复杂力学环境的适应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终端滑模的航天器自适应预设性能姿态跟踪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广富  朱庆华  王鹏宇  郭延宁 《航空学报》2018,39(6):321763-321763
针对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的快速性需求,提出一类自适应终端滑模有限时间控制方法,通过引入饱和函数解决了终端滑模控制器的奇异问题,并结合实际有限时间稳定概念显式地给出了系统状态收敛时间和收敛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在提高系统鲁棒性的同时避免控制器抖振,设计了一种新型自适应律估计并补偿未知环境干扰。进一步地,针对如遥感卫星对地扫描成像等姿态跟踪任务中存在的状态约束问题,通过在控制器中引入具有对数形式的预设性能项,使系统滑模面响应具有期望的动态过程,约束了航天器姿态跟踪误差及其一阶导数的变化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满足实际任务对状态约束的需求,且其控制输出不存在奇异和抖振,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输出反馈的柔性航天器变结构跟踪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兆伟  叶东  杨正贤  刘源 《航空学报》2010,31(5):1060-1065
为解决柔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控制问题,给出了基于输出反馈的变结构跟踪控制算法。针对柔性航天器的大角度机动,在建立了柔性航天器相对参考轨迹的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仅利用航天器本体的角度和角速度信息的变结构跟踪控制器,使得姿态状态跟踪误差(包括姿态跟踪误差和姿态角速度跟踪误差)以及挠性附件的模态变量从任意的初始状态出发都会到达包含原点的一个闭集内,并且姿态状态跟踪误差能收敛到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证明。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of the ATS-6/GEOS-3 and the ATS-6 NIMBUS-6 satellite-to-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s. NASA intends to use the tracking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 for operational orbit determination of NASA satellites. Hence, in the near future,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data will be routinely processed to obtain orbits. The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system used in the ATS-6/NIMBUS-6 and ATS-6/GEOS-3 experiments performed with a resolution of 1 to 2 m in range and less than 1 mm/s in range rate for a 10-s averaging. A Bayesian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technique utilizing independent ranging to the synchronous relay satellite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orbits from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data.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yields estimates of user satellite orbits which are comparable in accuracy to what is usually obtained from ground based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导引头随动系统中探测器信号处理延迟的影响及其补偿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Kalman滤波延迟补偿方案,利用Kalman滤波的预测能力得到当前时刻视线角的估计值,进而得到此时的跟踪误差的估计值,取代被延迟的探测器输出进行闭环控制。考虑到导引头探测器的低更新频率、非等间隔量测等工程特点,又对上述滤波算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仿真表明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导引头在弹体扰动情况下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A precise calibration method for range and angle observ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liminating the systematic error of tracking systems, thu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The principle of calibration is based on an orbit determination employing a point of optical angle observation in addition to radio tracking observation, in which we estimate observation bias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with orbital element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geodetic mismodelings. As shown by an actual calibration experiment in our ground station, orbit determinations is sufficiently accurate that the error of predicting satellite range falls within a few meters at four days after the day of orbit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5.
Aircraft targets normally maneuver on circular paths, which has led to tracking filters based on circular turns. A coordinate system to track circular maneuvers with a simple Kalman filter is introduced. This system is a polar coordinate system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maneuver. It leads to a tracking filter with range, angle, and angular velocity in the state vector.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showing that the algorithm displays improved performance over methods based on constant x-y acceleration when tracking circular turns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角速率平台伺服机构智能控制研制进展。用单片机控制,对角速率反馈通道实现了2次故障判别、1次系统重构。用Fuzzy控制建立了相应隶属函数,确定了故障判别阈值。实验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故障的Fuzzy差别合理,故障通道切换平稳,重构后系统工作仍正常。  相似文献   

17.
低频标准角振动台产生标准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正弦信号对角位移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陀螺、转速表等)和角加速度计进行幅频和相频特性校准。简要介绍了低频标准角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并应用其对角运动传感器进行校准。校准范围为0.1~100H z;幅值灵敏度不确定度优于1%;相移不确定度小于1°。  相似文献   

18.
在航路捷径附近,靶场单脉冲测量雷达的伺服控制器使用传统PID(比例积分微分)角误差控制方法跟踪飞行目标时,会产生较大的动态滞后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采用带状态观测的增广状态反馈控制方法,通过实时观测系统内部状态信息(状态变量)并及时根据状态进行系统调节的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高速目标的快速稳定跟踪。经过仿真和系统试验,证明这种控制方法可以较大地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并减小航路捷径附近的动态滞后误差。  相似文献   

19.
An X, Y, Z Kalman tracking filter is described and its steady state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when the radar sensor meaures range, bearing, and elevation (?, ?, ?) at uniform intervals of time, T seco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ities measured by the sensor (?, ?,?) and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X, Y, Z) is explicit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