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UHF合成孔径雷达(SAR)图象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像长导线或大卡车那样的分辨目标的空间相干相位结构。这一相位变化可由一个单一的与距离相关的因子4π4/λ近似,产生一个线状图象空间谱。这种图象的相位和谱特征可为相干空间波滤所利用,以改善大型目标的目标杂波比并提高在强杂波环境中检测静止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解线调处理的高速运动目标ISAR距离像补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高速运动目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回波信号模型和目标高速运动对ISAR信号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高速运动会导致目标一维距离像的畸变和二维像的模糊。从通过补偿回波信号的调频斜率来补偿高速运动目标距离像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解线调处理的高速运动目标ISAR距离像补偿算法。该算法采用解线调处理谱包络最小Shannon熵准则进行参数估计,可解决在常规的幅度最大准则下参数估计性能恶化的问题。此外,距离像补偿算法中还用突变误差消除和最小二乘拟合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参数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距离像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测量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的物理信息 ,需要设计动态测量系统的逆系统 ,以使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但对于非最小相位测量系统 ,简单的逆变换会引起系统不稳定 ,零相位误差算法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文中以温度测量为例 ,对其进行反演 ,仿真表明结果真实可靠 ,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种带落角约束的精确导引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天  陈万春  邢晓岚 《宇航学报》2012,33(5):570-576
为了解决落角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导引规律。它在零化脱靶量的同时可以达到任何期望的落角。该导引律不需要弹目距离信息和估计飞行剩余时间,并且在理想条件下,对非机动目标可实现完美拦截(零脱靶量和零落角误差)。此外,该导引律可使加速度指令在拦截目标前收敛到零,这有利于加大弹头的侵彻深度。通过与参考文献中两种导引律的仿真对比,表明了本文提出的导引律在落角控制方面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攻防对抗中具有高机动性的突防弹进行机动躲闪,基于线性二次型微分对策理论,建立了攻防对抗线性化运动模型,分析了拦截弹在完全理想情况下实施有效拦截所需具备的最小过载能力与被拦截目标机动过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定量地给出了实现零脱靶拦截的对抗过载比应满足条件的解析形式。在考虑拦截弹在初始时刻零控脱靶量为零的条件下,给出了拦截区域和突防区域与对抗过载比、动力学响应时间常数比等参数的关系。通过建立双方过载对抗关系的理论,得到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减小双方初始距离或增大相对运动速度可以降低实现有效拦截对过载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石英晶体测试中的π网络零相位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石英晶体谐振器谐振频率的测试精度,对p网络相频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p网络两端相位差与石英晶体谐振频率偏差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p网络零相位法石英晶体测试实验系统,在1~120MHz的测试范围内,串联谐振频率的测试精度达到2ppm,重复测试精度高于0.3ppm。所设计零相位法石英晶体测试实验系统符合国际标准,性能指标优于目前国内使用的阻抗计型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器在轨运行以及空间垃圾处理等任务中需要获得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姿,由于测量距离较大且测量目标上不能装载对应的合作靶标,需要进行大视距非合作目标位姿测量的问题,文章在绕飞段深空探测器能够捕获到近距离高清晰的目标天体图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的翻滚小天体相对位姿估算方法,将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理论推广到"相机静止,目标运动"的空间翻滚小天体相对位姿测量中,经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出翻滚小天体的位姿信息,可为视觉估计小天体位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使用比例导引规律的寻的导弹具有检测导引规律所需的视线转率的目标跟踪器.这种目标跟踪器存在两类模型不确定性,它们都将降低导弹导引系统的性能.本文利用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来分析具有目标跟踪器模型不确定性的导引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导弹导引系统稳定性同目标跟踪器模型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而且,定义了超稳定最小距离,还给出了超稳定最小距离同目标跟踪器模型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源拖曳式雷达诱饵能够实现角度欺骗、距离欺骗、速度欺骗三重干扰效果,它通过电缆与被保护目标相连接,两者具有相同的运动特性,载机和拖曳式诱饵在距离、速度和角度上分辨不出来,导引头的响应会成为两个射频源的复杂函数,这将产生一个角度误差,从而增加了导弹的脱靶距离。为了提高雷达抗拖曳式诱饵能力,从空间角度分辨力入手,在常规单脉冲雷达系统结构上,利用了结构的冗余信息,提取对角线差通道的接收信号,然后与和通道、俯仰差通道、方位差通道联合建立方程组,求解得到目标和诱饵的角度信息,并对两者的信号幅度进行了分离,提出了诱饵识别的方法。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三本雅  王淑兰 《空载雷达》2000,(4):81-88,35
只检波同相信号的FMCW雷达易于实现低成本和小型化,但是在测量目标距离和速度时会产生模糊。本文提出利用只检波同相信号的FMCW雷达测量目标距离和速度的方法。在发射信号时,常规的FMCW雷达所使用的正斜率线性调频和负斜率线性调频信号加到无调制的CW信号中去,处理接收信号时则利用无调制CW信号的反射回波所含目标多谱勒频率的绝对值,求解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本方法是利用多谱勒频率的绝对值,同时测量多个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最后以均速运动的车辆为目标,用雷达进行了目标距离和速度测量试验。结果得到了检测概率0.91,距离精度0.53m,速度精度2km/h,虚警概率0.0028的性能,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卫星信道中APSK星座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新  雷菁  雍玲 《上海航天》2006,23(5):33-37
为通过高阶调制信号增加卫星信道的容量,在给出幅度相移键控(APSK)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和平均互信息最大的原则对APSK星座进行优化。给出了APSK最小欧氏距离和不同星座普遍适用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最小欧氏距离和信道容量仅与相对半径有关而与相对相位无关。信噪比相同时不同APSK星座的信道容量差别很小,卫星信道中星座的优化可考虑功率利用率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发动机总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提出了一种突防方案的发动机总体参数优化设计。从中段机动突防运动学、动力学出发,基于战术需求明确突防发动机优化设计指标,采用进化算法进行了发动机总体参数优化,并给出了仿真算例。研究表明,速度增量大小和机动时刻给定时,零控脱靶量随速度增量方向的不同存在极小值和极大值,极大值方向近似垂直于视线方向,且最大值近似为待飞时间和速度增量大小的乘积,发动机设计总冲指标即在此理论推导上获取;进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8个设计变量、3个约束条件的突防发动机参数优化问题,优化结果合理,且实现了战术要求的脱靶量,很好地满足了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对动力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现有的两种单边带O—OFDM实现方案(滤波法和相移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频域Hilbert变换法的单边带O-OFDM系统方案,该方案具有实现简单的优点。通过对已有的方案和新方案进行性能仿真分析,得到了如下两点结论:(1)频域Hilbert变换法输出的两支路信号幅度一致性和相位正交性好,镜像频带抑制量比相移法高8dBm。(2)当传输距离大于500km时,频域Hilbert变换法的BER与FIR相移法的BER相比降低10^-3量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同时具有终端角度(攻击角度)和终端时间(攻击时间)约束的制导问题.通过将非线性运动学制导模型中的自变量由导引时间变换为速度方向角,可以利用最小值原理直接推导出一种闭环形式制导律,而不必引入任何的线性化处理.在该制导律的导引下,导弹能够精确击中目标并且精确满足终端时间和角度的约束.为了研究该制导律的可行性,本文定义并分析了若干重要参数的可行域.该闭环制导律及其可行性分析被应用于多弹齐射攻击的两种情况.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对目标逼近过程中单目视觉视线角约束和导航信息不全问题,首先建立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考虑抓捕器视线角约束,采用高斯伪谱法对空间绳系机器人逼近任务姿轨轨迹进行一体规划。同时设计无需相对目标距离的闭环控制器实现对空间绳系机器人最优姿轨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克服视觉导引受限的影响,实现空间绳系机器人对位姿最优轨迹的精确跟踪。  相似文献   

16.
远距离反舰导弹在搜索阶段选择预定目标时,目前采用的瞄准点方法受自控终点的散布误差和目标机动影响较大。为此提出用基于几何散列法和改进Hausdorff距离(M-HD)的点集匹配方法选择编队预定目标。首先利用几何散列法中描述点集的方法,将刚体变换关系下的点集匹配变成固定位置的一些点集对之间的距离计算;然后采用单向M-HD描述两个固定点集的距离;最后采用双向最近邻准则来获取对应点。该方法具有平移和旋转不变性,因此其性能与导航误差和编队的一致运动无关。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且正确选择预定目标的概率高于传统的瞄准点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敏  周军  郭建国 《宇航学报》2015,36(2):151-157
针对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末端能量管理段利用数值优化算法在线规划轨迹的实时性无法保证,工程应用性差的问题,在末端能量管理段的航向调整段(HAC)轨迹前增加直线预测捕获段(PASL),并在该阶段提前完成末端区域能量管理(TAEM)段轨迹的在线规划,从而降低工程中对轨迹在线规划方法实时性的高要求。首先,通过求解零气动角下的质点运动方程解析解,得到直线预测捕获段结束点的飞行状态预测值作为TAEM段轨迹的初始点状态。然后,在线求解以航向调整段进入点飞行器航向角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动压、过载和速度滚转角限制为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到航向调整螺旋线中心的最优位置。最后,设计了以规划轨迹确定的标称气动角指令为前馈,以跟踪偏差的比例+微分律生成指令(PD)为反馈的TAEM段制导律。算例仿真校验了本文基于弹道预测的末端能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In previous papers, the authors developed an active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the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to maintain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constraints of the NASA benchmark tetrahedron constellation. Two different active control schemes were used to maintain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constraints, but one control scheme applied to every eccentricity of the NASA benchmark problem. Through this paper, the digital LQR strategy will be developed with this active control scheme to maintain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conditions of the tetrahedron constellation. The motion of a pair of satellites in an elliptical orbit about the Earth is defined by the linearized Tschauner–Hempel (TH) equations. These equations will be defined discretely in the true anomaly ang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control scheme. In summary, the digital LQR approach will be implemented and studied to determine how this active control scheme maintains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constraints for different specific sizes of the NASA benchmark tetrahedron constel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