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全拉格朗日(T.L)法用于轴对称大变形问题,并对纤维缠绕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大变形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编制,对壳体的缠绕情况,有限元网格划分、应力、应变、位移等的有限元计算进行一体化仿真。  相似文献   

2.
较详细地对复合材料壳体与喷管卡环连接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对卡环,接头及倒锥等多体接触问题进行研究;对“I”型及“L”型卡环结构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并给出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方法,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分别建立金属壳体与复合材料壳体两组发动机仿真模型,分析复合材料壳体固体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并研究复合材料壳体的各项参数对于发动机装药和壳体的应力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载荷下,选用复合材料壳体的端燃装药固体发动机比选用金属材料壳体的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结构完整性。随着复合材料壳体厚度的增大,装药的应力、应变值均增大,壳体的应力逐渐减小;随着复合材料壳体弹性模量增大或泊松比减小,装药的应力、应变逐渐减小,而壳体的应力、应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对复合材料壳体的固体发动机药柱在工作内压作用下的变形和三维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复合材料壳体简化为正交各向异性结构,确定其弹性材料常数和材料的主轴方向,壳体变形计算和多次水压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柱的三维应力、应变分析,为药柱完整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杂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在固体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混杂复合材料的类型和混杂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分析了纤维混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论述了混杂复 材料固体发动机壳体和裙的设计方法、成型工艺及试验结果,对几种新型壳体缠绕成型工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固化发动机上应用混杂复合材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壳体轴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结构分析法,引入线性屈曲模态作为结构的初始几何缺陷,对复合材料壳体的轴压稳定性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线性屈曲分析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初始缺陷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结构的线性临界载荷高于非线性临界载荷,进行非线性分析是必要的。文中对壳体承受轴压能力进行了初步估计,可为复合材料壳体的稳定性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渐近均匀化方法是一种便于同时求解复合材料细观与宏观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均匀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层合结构的均匀化基元,建立相应有有限元方法,对层合板进行损伤刚度分析。与其它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比较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直观方便的优点。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固体发动机壳体材料APMOC纤维复合材料的损伤刚度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轴压载荷作用下裙与筒段连接区(裙连接区)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分析。依照壳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特性建立了裙连接区3D简化分析模型,通过对某芳纶纤维壳体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和有限元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对某炭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裙连接区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壳体连接区结构方案改进。结果表明,增加补强层厚度和提高补强层纤维模量可有效降低应变极值,改善结构应力分布,经改进的结构设计方案承载能力可提高20%。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比较了同内外在大型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研制试验,对其发展趋势及结构-工艺设计等主要问题,以及对涉及纤维,树脂基体,复合裙,壳体内外绝热层的材料,部件,检验和具体工艺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承载能力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承栽能力,建立了该壳体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析表明,壳体铝裙尖端部位出现应力最大值和应力集中区,裙部变形不协调,结构设计不合理.有限元分析与实际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该壳体结构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面向飞行器控制的切换系统分析与综合是近年来飞行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切换系统在飞行器控制领域的优越性出发,首先对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给予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切换系统在飞行器控制领域的应用,而后展开论述面向飞行器控制的线性切换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综合方法,重点介绍局部重叠切换系统、稳定性分析和基于切换系统的综合方法等内容。最后,提出面向飞行器控制的切换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系列图象分析和三维目标参数提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列图象分析是很有前途的崭新学科。本文把分析技术分成光流分析法和几何分析法两大类。在论述两类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如何检测流速、提取三维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以及如何恢复物体的结构,也涉及到三维目标识别问题。文内比较详细地研究了线性的算法,并且提供了已经实现过的某些实验方案和结果。还提出了新方案,即“通用系列图象分析和三维目标参数自动探测装置”。最后,对发展趋势作出了估计,认为系列图象分析技术正朝着理论的完备性和应用的现实性推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微振动分析,给出了一种整星结构运动与姿态控制系统闭环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通过考虑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和硬件特性建立集成仿真模型,进而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文章以某遥感卫星为例,分别从开环和闭环角度给出了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开环仿真更接近在轨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计算机系统角度分析软件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硬/软件综合的角度对计算机进行可靠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对硬、软件相互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和定义。并指出,是现行的软件可靠性黑箱分析方法禁锢了人们从更深层次对于硬/软件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了解决软件分解单元之间耦合问题的办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为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考虑硬、软件之间的复杂的相关作用提供了基础,从而为更准确地评估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可能。文中分析了一个飞行控制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不可压和近似不可压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不可压和近似不可压粘弹性有限元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进行了三维分析。首先从Herrm ann泛函出发并结合对应原理,导出了适用于不可压和近似不可压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然后根据虚功原理,建立了三维问题的粘弹性增量有限元列式,最后对弹性约束的圆柱形中孔药柱进行了不可压和近似不可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泊松比接近甚至等于0.5的粘弹性问题计算,尤其适用于固体推进剂药柱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建立LEO-CDMA通信系统容量分析模型,给出系统容量的计算方法,从系统容量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运用遗传算法赋形得到的波束增益模型和基于二阶锥形模型的波束增益模型的系统容量。结果表明,基于二阶锥形增益模型的系统容量约为基于赋形增益模型系统容量的两倍。分析结果为多波束接收天线的系统设计及赋形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天器带有非凸几何约束以及输入有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姿态机动预测控制算法.分析了姿态机动所受到的几何约束,并对非凸二次形式约束及其Hesse矩阵进行研究,证明了该约束的非凸性.通过对正定Hesse矩阵的构造,给出非凸约束凸化映射关系.最后给出姿态机动预测控制律,解决了由于姿态机动过程中非凸约束造成的全局解收敛困难以及路径安全性问题.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不仅能在大范围内得到优化姿态路径,同时满足所有约束.  相似文献   

19.
R.E. Lo  E. Dargies 《Acta Astronautica》1987,15(12):1059-1061
Results of a systems analysis are presented which investigates replacing Ariane 5's solid rocket boosters by LOX/polyethylene hybrid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A performance and mass breakdow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苏联“萤光屏”系列地球同步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及在稳态运行时姿态控制系统俯仰通道的稳定性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太阳帆板的挠性。飞行实验表明,文中所介绍的方法在工程设计中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