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在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彻底变革了人类宇宙观念之后的400年,一架正在建造的巨型望远镜将会给人类带来有关宇宙的更多、更新、更深层的认识。这架坐落于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顶上的30米望远镜计划(TMT)在2018年完工,一旦建成,将使天文学家能更清晰地看到暗弱的天体,并将能够识别出即便在哈勃极深场中看上去仍然很模糊的、极为遥远的结构——至今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天体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乔尔丹诺·布鲁诺在1584年写下这样一段话:"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和无数的行星,这些行星都围绕着它们的恒星旋转,旋转方式与我们太阳系的七大行星完全一样.我们只能看到恒星,这是因为它们是最大的天体而且发光;但是我们却看不见它们的行星,这是因为这些行星很小且不发光.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球并不比我们的地球更糟糕,而且可能比地球更适合居住."  相似文献   

3.
可观测宇宙     
正可视宇宙的半径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所看到的星系总是有限。人类几千年来,总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地完全了解宇宙。在观测宇宙时,我们似乎总以观察者为中心的角度看宇宙,就像一艘在地球表面大洋中航行的轮船。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可以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的7亿年左右的早期天体,可观测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由时空、距离和光速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宇宙的直径为138.2亿光年的倍数。如果按138.2亿光年估算,考虑  相似文献   

4.
陈丹 《太空探索》2004,(5):44-47
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掌握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模样。但是.这些无体被浓浓的气体覆盖.即使是大型望远镜,也无法直接看见它们的内部结构。“数字天文学”就是经由电脑与理诧.阐明我们通过望远镜看不到的天体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曾耀寰 《飞碟探索》2013,(11):62-63
天文望远镜可分为折射和反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从荷兰听到望远镜的新技术,自行制造出折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用凹面镜聚焦,设计出反射望远镜,解决透镜的色差问题。还有一种望远镜不用透镜和反射镜,也能搜寻宇宙天体,这个望远镜和爱因斯坦有关。爱因斯坦没有发明或制造望远镜,但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利用时空的扭曲,可以达到望远镜的功能,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天体。说穿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是利用万有引力,观察非常遥远的星体,甚至可以“看到”没有电磁波的暗物质,堪称为引力望远镜。  相似文献   

6.
地球犹如一粒微尘,在深邃无垠的宇宙空间默默无闻地向前运行。然而,它的运转却又是有条不紊的,这是因为地球跟其他天体一样,稳定地置于宇宙网络的一个特定网节之上。宇宙中的天体之间既互相吸引,又受离心力的作用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纪律严格地在自己的曲线轨道上运行。这一切使得整个宇宙成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破不了的有机网络。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已经运行几十亿年了,由于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个普通天体,所以在宇宙空间它的地位并不特别优越。 地球在自己轨道上的运行活像一艘宇宙飞船,全部人类和整个动植物都是它的“…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家通过对天体发出的光线来研究它们的性质,探索宇宙的奥秘。极大多数天体发光度都是非常巨大的,无奈它们离我们都非常远,所以光线到达我们地球时就非常微弱了。我们为了能探测更遥远的天体,就要求有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使它能接收到来自遥远天体更  相似文献   

8.
日月 《太空探索》2004,(8):38-39
宇宙中比星团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庞大无比的星系。我们太阳系所在的那个星系则是“银河系”,在银河系外统称“河外星系,它常被简称为星系。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认为,宇宙只是一个大仓库,用来容纳行星、恒星等天体。有一种理论却认为宇宙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多元宇宙正在设法达到一个“目的”,而黑洞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理论就是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客座教授、圆周理论物理研究院的研究员李·斯莫林提出的“宇宙自然选择论”。他认为,宇宙的终极目的.就是成为一个黑洞生成器,或者说一个不停制造新的婴儿宇宙的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第一站。在认识宇宙的漫长历程中,从史前人类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先哲,再到17世纪的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巨匠,我们对宇宙的几乎所有探索都集中在太阳系的日月行星等天体上。直到18世纪早期,人们才真正开始关注太阳系以外的诸如恒星等天体。可以说,探索太阳系独占了人类文明史95%以上的时间!并且这种探索直到今天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那巨大的引力如饥似渴地不断吞噬宇宙物质,它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连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像孙悟空逃脱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那样,逃离不了黑洞。而且,它还穿着隐身衣,谁也看不见它,即使你用强光照射,用雷达探测,仍然探寻不到它的踪迹。科学家们把这种奇异天体比喻为宇宙中的“怪兽”。   其实黑洞并不是洞,不是深不见底的空洞,而是比铁、比铝要沉重得多的物质。那么为什么称之为黑洞呢 ?黑洞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 ?这需要从引力谈起。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世界跳高冠军,也不可能一蹦…  相似文献   

12.
在观天巨眼系列前十三篇中,我们介绍了光学望远镜,它们只能用来观测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其实,天体还发出许多种我们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的光线。如射电波(实际上就是无线电波,天文学上将其称作射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古代和近代的天文学家不知道这些不可见光线的存在,他们只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测宇宙、研究天体。近一二百年来,人们才陆陆续续发现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并且陆陆续续研制出许多观测这些天体辐射的特殊的望远镜,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奥地利工程师汉斯·海尔维斯(1860年~1931年)对宇宙的生成提出了一个称之为冰宇宙论(德文缩写WEL)的古怪想法,即宇宙是由冰块聚合而成的。或许乍一听到这一假说会觉得荒唐可笑,但是在当时,特别是在纳粹政治的需要下曾红极一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现代的天文学有接近海尔维斯想法的迹象。下面概要介绍冰宇宙论的主要内容。地球上曾经坠落三个月球。?这个宇宙永远是光明与黑暗、火焰与冰块斗争的地方,过去这个宇宙存在比现在的太阳大几百万倍的高温天体。有一天,该天体与由冰组成的其他天体碰撞,发生了大…  相似文献   

14.
反物质世界     
王江夏 《飞碟探索》2011,(11):12-12
众所周知,我们居住的世界,一切可见的东西,包括宇宙天体都是由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所构成,科学家称它们为正物质。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世界上除了正物质外还有与其性质完全相反的反物质。  相似文献   

15.
在观天巨眼系列前十三篇中,我们介绍了光学望远镜,它们只能用来观测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其实,天体还发出许多种我们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的光线.如射电波(实际上就是无线电波,天文学上将其称作射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古代和近代的天文学家不知道这些不可见光线的存在,他们只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测宇宙、研究天体.近一二百年来,人们才陆陆续续发现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并且陆陆续续研制出许多观测这些天体辐射的特殊的望远镜,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6.
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巨大的热能,按理,宇宙应该是炽热的,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宇宙冷却了。无疑宇宙有一套完善的降温系统。目前的宇宙空间普遍存在着-270℃以下的超深冷。而根据我们的常识,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不可能产生如此低的温度。我们知道热能是如何产生的,但对于超深冷现象,却是一无所知。宇宙中没有一个天体在“制造”超深冷,人类也从未发现热能或其他物质转化为超深冷的现象。在一定的空间,温度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实验室似乎无法揭示超深冷的秘密。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巨大的热能,而现今的宇宙空间普遍存在着超深冷…  相似文献   

17.
青云 《太空探索》2013,(9):40-41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如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要么那是魔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24日,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宇宙开发政策大纲,确定了未来10年日本宇宙开发的工作方向和框架,为21世纪做好准备。新的大纲把充分利用日本技术进行无人宇宙开发作为今后10年日本的重要工作。大纲认为,月球将成为人类前往地球以外天体的基地,具...  相似文献   

19.
旋爆:星体溯源薛峰自波兰籍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著名的太阳中心说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延伸到了以百亿光年计的领域,浩瀚无比的宇宙已成为现代科技的前沿阵地。尤其近代,科学家们根据观测、探索出的大量宇宙现象和天体运动理论,对星体、星系直至宇宙的起源,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陈丹 《飞碟探索》2008,(12):40-41
翻开任何一本天文教科书或杂志,尤其天体摄影集,都能看到像M31、M42这样的梅西耶天体。大家一定都想看到它们,其实只要一架5厘米-10厘米的小口径望远镜就可以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