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4,(10):67-67
研究人员对87名健康新生儿的大脑进行了211次扫描,发现婴儿出生后,他们的大脑以每天1%的速度成长。但在3个月后,他们大脑的生长速度会降低到每天0.4%。该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的前90天内,婴儿大脑会成长64%。他们出生时平均脑部大小为341立方厘米,90天后则为558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     
《飞碟探索》2014,(3):4-7
决定智力高低的基因现形 英、法、德等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首次确认了一种基因会通过影响大脑皮层厚度而影响智力。他们以1583名14岁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能与大脑发育有关的5.4万种基因变异,结果发现,一个特定基因变异会导致大脑左侧半球皮质较薄,而相应的志愿者智力测试成绩也相对较差。这个基因变异会影响脑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后者与脑皮层中的灰质含量及其厚度有关。大脑皮层厚度与记忆力、语言能力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飞碟探索》2013,(4):5-5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梦想着造出像大脑一样的电脑。大脑比电脑更加节能,而且还会自主学习。不需要任何编程。来自比勒菲尔德大学物理学系的高级讲师安迪·托马斯博士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他的研究材料是忆阻器,一种能够模仿神经功能的微电子元件。多年来,忆阻器一直被视为神经突触的电子版,而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桥梁,神经元活动越多,这种突触联系也就越多。忆阻器可以接收来自电子回路的脉冲,并且在关掉电源后,仍能“记忆”先前通过的电荷量。  相似文献   

4.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2):6-7
<正>[2009年12月29日][生命]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发现大脑形成记忆的机理。人们早就知道,神经元相接的地方——突触是大脑的信息交换和储存的关键。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现在他们已经弄明白突触这个地方的分子是如何加强记忆的。该研究成果或许有助于研发治疗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我们从我们的动物祖先身上继承了发动战争的倾向……战争以及其他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在基因水平上被设定好,并且烙印在人类天性之中的……人类有一个‘暴力的大脑’……这些说法从科学上来讲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正鹳嘴长颌鱼的大脑重量占其全身重量的比例大于人类大脑占全身的比例。为了满足大脑的能量需求,鹳嘴长颌鱼进化出了特殊的口鼻器官——一个覆盖着电接收器的附属下颌。这个附属下颌可以帮助鹳嘴长颌鱼定位猎物。作为地球上的物种之一,人类一直对自己的大脑充满信心,大多数人并不会质疑我们的大脑是否有缺陷,也不会去探究我们的大脑在认知方面有  相似文献   

7.
郭德才 《飞碟探索》2012,(12):42-43
意念力,又称念力,它是人体潜能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意念力可以通过人体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事实上,潜是人类原本具有,但却未被完全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8.
人类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终将从宇宙中消失,但在消失之前,人类也许能够将强大的计算能力聚集到一起,从每一个细微之处模拟人类的经验。一些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开始怀疑我们是否已经处在模拟时代之中。或许我们已经处在计算机模拟时代,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只是模拟程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佐伊·格雷斯顿是一个拥有二个大脑的女孩:一个是人脑,另一个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精确的数字拷贝。佐伊死后,科学家将“数字大脑”移植到人形机器人身上,虽然“肉身”不再是过去的格雷斯顿,但却将她从“坟墓”中拯救了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的场景会成为现实吗?  相似文献   

10.
UFO 问题随笔     
陶晶 《飞碟探索》2006,(1):42-43
不可思议 我们生活在一个神秘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中。设想一下,人类大脑将巨型计算机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信息处理功能,存储于约95立方厘米的容积中。当生理学家逐渐发现了一些人脑的隐藏能力。并且可以用图表表示其分子结构时,人脑仍然隐藏了其最不可思议的特征——意识。  相似文献   

11.
编者:在与外星人有关的遭遇当中,我们发现,通常一个解释或许在天空当中并非必然,但在我们的头脑当中却不可缺少.人类是探索型的生物,我们的大脑努力地来理解那些我们不能立即认出的事物.有许多次,我们的大脑会产生误解,甚至发生记忆错乱.  相似文献   

12.
编者:在与外星人有关的遭遇当中,我们发现,通常一个解释或许在天空当中并非必然,但在我们的头脑当中却不可缺少.人类是探索型的生物,我们的大脑努力地来理解那些我们不能立即认出的事物.有许多次,我们的大脑会产生误解,甚至发生记忆错乱.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2):5-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表示,他们即将发现记忆存储在大脑的哪些区域。甚至能够确定特定记忆存储在大脑内的哪些细胞。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一种在记忆存人大脑时“打开”的基因。这个基因可充当一个化学标迹物,最终帮助科学家揭示大脑的哪些区域存储记忆,甚至能够具体到特定记忆存储到哪些大脑细胞(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光芒     
理性铸造了人类迈入科学时代的道路。自近代科学起源至今,人类在5个世纪的科学道路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时代,至20世纪末又迈入了信息时代,这一切辉煌的文明成果均源于一个共同的始祖———科学的理性,正是科学与理性的结合才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从近代科学的起源说起1932年,在居里夫人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悼词中说了这样一段话:“理性的那个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比起人类的愚蠢与激情来说的确是很微弱的,但是理性的产品(这是指科学、艺术、哲学)要比喧闹纷扰来得经久,它能…  相似文献   

15.
编者:在与外星人有关的遭遇当中,我们发现,通常一个解释或许在天空当中并非必然,但在我们的头脑当中却不可缺少.人类是探索型的生物,我们的大脑努力地来理解那些我们不能立即认出的事物.有许多次,我们的大脑会产生误解,甚至发生记忆错乱.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伟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大脑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是靠勤奋成功还是天生聪明、异于常人?爱因斯坦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说明灵感还是起了不少的作用,哪怕只有1%。于是,科学家便兴起了对人类大脑之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刘念 《太空探索》2005,(5):32-33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轨道飞行一圈并返回地球,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那时到现在的40多年里,世界各国共有300多名航天员进入了太空,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一个新栏目——航天员相册,将按一定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世界各国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及成长经历,使读者对他们能有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白剑 《飞碟探索》2011,(4):24-25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十分缓慢,至少经历了二三万年。从今天的人类存活于世的事实上可以断定,人类从诞生至今从未间断过繁衍存续。那么,人类的族群一定经历过其生存史上的每一天!如果向后追溯,我们能够发现史前很近的至更远的先祖遗留。  相似文献   

19.
白剑 《飞碟探索》2011,(3):42-42
按进化论观点,如果人类由猿进化成人,其时至少要经历200万年~300万年。有学者认为,猿分野时代出现在250万年前。也有认为在600万年。500万年前。也就是说,猿们的生存时代及向人类进化的过渡时期,至少要经历数百万年。同时,也必然要遭遇数十次冰川与洪水的打击。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对自身,特别是对大脑奥秘的探索。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记忆只能储存在大脑的细胞里,但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观念已产生了动摇。美国亚利桑纳州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在历经20余年调查研究后认为:人类的个性完全可以通过器官移植转移到他人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