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苗旺 《飞碟探索》2000,(6):26-28
对于 UFO的研究,最基础的依据是目击报告。而尽量能够收集到更多的目击报告,又是研究 UFO的重要内容。   然而,对比频繁出没的 UFO象,目击报告的数量显然微不足道。而目击者人数,在所居住的人群中也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这也是 UFO研究成果难以辉煌的重要原因。而 UFO研究队伍迟迟不能壮大,也与此因素有很大关系。   那么,为什么目击报告数量如此少呢 ?缘何 UFO研究队伍发展不快呢 ?笔者谈点拙见与各位老师商榷。   1.时间短暂   从目前已经得知的目击报告中了解, UFO现象往往发生的时间短暂,可以说是稍露即失…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不承认 UFO现象的存在,甚至武断地说:“ UFO是伪科学”,这种态度并不可取。确实有人出于各种目的,伪造了一些 UFO现象或目击报告,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那些客观存在的奇异现象。正确的态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各种 UFO报告,去伪存真,并且尽可能地做出客观的解释。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 UFO常常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之中,有些甚至匪夷所思,就像魔术一样,目击者被唬得团团转,但一经说破,却发现“不过如此”。   之所以有上述一番话,是因为拜读了 2001年第 3期《飞碟探索》刊登的谢湘雄先生《论 U…  相似文献   

3.
当今,假冒伪劣充斥社会的各个系统和角落,在科技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在UFO研究战线上,对于目击现象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笔者所指的并非是人为地制造假冒目击报告,而是由于分辨不清导致目击失真的现象。倘若因为目击失真而又通过媒体宣传出去,不仅使UFO研究得不到有益的价值,反而会因此让否定UFO研究的人士握有确凿的把柄。那么,如何分辨目击UFO的真伪呢?与人造飞行器的区别目击到的UFO往往与运行中的人造飞行器混淆起来,从而把UFO的出现,误认为是人造飞行器而忽视了目击记载。反之,有时误把人造飞行器的运行当成了UFO…  相似文献   

4.
莫里岛事件历来认为肯尼思·阿诺德是第一个人目击到碟形物体在空中飞行,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UFO的问题。事实上在他目击的前三天,即1947年6月21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莫里岛附近就发生了后来被称之为莫里岛事件的目击事件,与此同时还招来了不速之客黑衣人的出现。他不仅给目击者带来灭顶之灾,而且正在成为日后不断威胁、滋扰研究者的凶神恶煞。那天下午在莫里岛附近,坐着巡逻艇的哈洛尔德·达尔巡警目击到6架UFO滞留空中。其中一架UFO突然开始俯冲,在靠近他所坐小艇的上空约20米的高度时,从UFO腹部的舱里掉下像金…  相似文献   

5.
我作为UFO的一名探索爱好者,不但对各种UFO现象的描述感兴趣,而且对各种解释也很有兴趣.因为,前者是认识事物的感性阶段,后者是认识事物的理性阶段;不了解前者,就不能理解后者;没有对后者的理解,则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神秘的表面感性阶段.纵观全球数十年上万件对UFO的目击报告材料,令人很是兴奋鼓舞和产生热烈气氛,但至今还没有一份报告材料是搞清了UFO真面目的.究其原因,一些专家认为:目击报告95%以上都是不真实的“妄想”和“错觉”,最难对付的是假目击、假遭遇、假照片、假故事、假解释等.这说明人类对UFO的研究,从总体上看,目前还处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6.
星空动荡记     
如果要问中国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目击范围最广、目击频率最高以及搜集到相关影像及文字资料最多的UFO事件,相信任何一个对中国UFO目击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说是螺旋状UFO。直到今天,螺旋状UFO仍会时不时地来撩拨一下公众的心弦,洒下一团迷雾。那么,"6·17UFO"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呢?主持人在这里为你展现有关此事的第一手目击报告、会员的分析以及网友的各种猜测,相信对你的正确判断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进放200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UFO事件呈上升趋,国内也是频频发生并被人目击或摄入镜头,其中尤以元宵之夜山东泰安UFO事件最为轰动——不仅当地传媒连续报道,而且也因当事人将照片发给北京UFO研究会并于3月5月在该会论坛上发布后,引来网友的“热沙”。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04年全球确实发生过一起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那它一定是墨西哥空军目击UFO的事件。因为无论从这个事件本身的神秘性、目击者的专业水平、发布者的可信性、研究者的认真程度及提供证据的可靠性,还是它在全球受到的关注程度来看,这起UFO目击事件都可以说是近年罕有的。所以,墨西哥UFO目击事件可称得上是2004年UFO目击第一案。  相似文献   

9.
济南“11·3”UFO经媒体披露后,又一市民称目击“UFO”。本着新闻如实、快速的要求,刘云续写了一篇报道《又一市民目击:不明物体从天空飞过》,刊登在11月6日的《济南时报》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UFO研究的主题   美国著名的 UFO否定论者菲利普·丁·克拉斯认为: UFO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任何证 明它是外星来客的痕迹和证据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笔者通过统计、对比国内外众多的具有可 信人证的 UFO事件,发现从目击的形态特征以有无智能行为表现为准可划分出两类 UFO:某 种未知自然因素形成的无生命的不明光亮 (移动 )现象,如地震光、“鬼火”、等离子火球 等形成的 UFO;在被目击时表现出智能行为的 UFO,说明它们是智慧生物遥控或亲自驾驶的 飞行器,它们的行为特征用“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绝对解释不了的。为了与第一…  相似文献   

11.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04年中国UFO目击事件,这个词就是“错判”。因为就全年情况来看,许多在各种媒体上曝光的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最后都由有关专家判断为已知飞行物。即使是兰州上空出现的球状UFO.有关学者也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它为陨石。  相似文献   

12.
吴再丰 《飞碟探索》2012,(12):56-57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种种有关UFO原型及其乘员的说法搅在一起,形成一片混乱的局面。世界各地的目击报告中相继提到在UFO附近或内部目击到酷似人类的生物。但令研究者困惑的是,若从常识上来考虑,这些类人生物的形态、大小、外观及行动是无法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具有同我们地球人相似形态的UFO乘员均可称为类人生物。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应该把“雪人”、“野人”或“长毛巨人”、“大脚怪”等与飞碟学上泛指的类人生物混为一谈。在UFO事件中.有时还会遇见一些类人机器人或生物机器人,它们无论在相貌、形态,还是在运动方式上都很像人。这些类人机器人被视为身穿怪异密封服的类人生物,例如1989年发生在俄罗斯哈罗夫斯克和沃罗涅日的外星人事件中,就目击到这种类人生物。  相似文献   

14.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0,(11):46-47
无论从远古的历史记载,还是从现代的目击报告中,都能找到UFO的踪影。它们不仅出现在陆地和天空,还经常出没于海洋和太空中。曾参加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25名航天员和苏联航天员都遭遇过这种不速之客。美国航天员遭遇UFO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9日根据发现者的通报,共计五人同时在日本千叶县千叶市目击到了令人迷惑的现象,时间持续1小时以上。著名的地震云研究员鹿鸠宝目击了此现象的一部分。此目击报告被交送到了秋田县鹿角市的鹿角UFO研究会代表那里。此事件发生在UFO研究会代表藤平浩一所在处的附近,因此研究会代表也将此报告的复印件送给了藤平。以下内容正是藤平先生向目击者进行的采访。2000年3月11日藤平先生在目击者福冈(54岁)的住所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将目击者福冈先生的发言录在了8毫米的录像带上,在那里根据福冈先生描述共计画出…  相似文献   

17.
登陆事件报告书 “1980年12月末,像火球一样的UFO在驻扎于英国的美军空军基地附近的森林里着陆了。有很多人目击到这次的事件,基地的中校便提交了一份正式的书面报告。”  相似文献   

18.
在数以百万计的UFO目击案例中,有一部分UFO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研究者们把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的UFO称为USO。 USO是英文Unidentified Swimming Object的缩写,意即不明水下物体或不明游动物体,也称未经查明来历的水下游动物体。据报告,在被称为“魔鬼海”的南太平洋、日本海、红海的一些海区,以及巴哈马—百慕大三角区、大西洋南美沿岸等34个海区经常有USO出没。据目击者的观察报告:当USO“钻出”水面在空中飞行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和反物理性质与UFO没有任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关于UF0的著作或者影像资料都会提及宇航员的UFO目击事件。 虽然批评者往往从性格或智商方面批评UFO目击者,但他们不会对苏联或美国的宇航员这么说。虽然有一些UFU图片被指责是伪造或者扭曲的,但是宇航员拍摄并经美国航空航天局处理过的照片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大多数UFO学者认为,宇航员的UFO目击事件是过去50年内UFO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艾伦·海尼克最早用近距离遭遇”这个名词来为那些UFO报告分类,这里“的近距离”通常是指在150米的距离以内。之后,这种分类方式广为接“受,特别是在电影《第三类近距离遭遇》讲的是目击或接触到UFO乘客的事(情)放映以后。第一类近距离遭遇(简称CE-Ⅰ)是指近距离(通常在150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