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12):63-63
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首次展出在北美发现的最小恐龙的化石。这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土的恐龙化石,是在最近才被科学家辨明和命名的。该博物馆展出这四具恐龙的化石,包括它们的头骨、脊椎、前肢和腿骨的碎片。科学家说,这个名为“Fruitadens Haagarorum”的恐龙,大约生活在1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它的体重不到900克,站起来也只有10厘米高,  相似文献   

2.
第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5):6-7
[2012年3月23日][考古]中国科学家与巴西古生物学家合作,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中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员认为。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但恐龙从什么时间开始变成鸟的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进行的挖掘活动中,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证明恐龙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的阶段,即2.4亿年前,便长有羽毛。化石记录清楚地表明,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的一种。鸟类在大约6600万年前从可能由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大灭绝中幸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家最近根据对部分恐龙化石的化学分析,发现了植物杀害这种史前动物的证据。他们选取了五十多个埋藏在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南部的侏罗纪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样本,并对照同时代的鱼类、龟类及植物化石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中存在微量元素异常。主持这项工作的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馆长李奎说:“这些恐龙骨骼化石中砷、铬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有可能是恐龙生前过多食高砷、铬植物,新成代谢使砷、铬沉淀在骨骼中的结果。”对恐龙化石埋藏地的植物化石研究表明,植物化石中含砷量也非常高。砷即是砒霜,过量摄入会导…  相似文献   

5.
复原恐龙     
恐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研究得最多的一种史前动物。它大约在2.2亿万年前出现于地球,并在侏罗纪完成爆炸性演化,由于物种大量分化,最终发展成为丰富的多样性的大种群,成为雄霸地球的生物。白垩纪末期恐龙突告消失,近几个世纪,随着世界各地挖掘恐龙化石工作的不断进行,恐龙的面目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6.
巨象     
西班牙考古学家发现并最终全部挖掘出了一处巨型恐龙骨骼化石,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所发现的最大恐龙。这个命名为——"土拉斯奥鲁斯鲁代文斯"的恐龙化石,是以出土的地区与村落命名的。其生活年代大概是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是由特鲁埃尔——城邦古生物学联合基金会的科考小组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5):6
[2012年3月23日][考古]中国科学家与巴西古生物学家合作,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中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演化关系。[2012年3月23日][考古]克罗地亚考古人员在温科夫齐一处建筑工地发掘出土一批银器,共50余件,总重约35千克,大部分为器皿。据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8.
在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沧龙、鱼龙等巨型爬行动物统治着海洋。这些庞然大物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瑞典SP技术研究会和瑞典伦德大学MAXIV实验室的科学家找到了初步答案。他们分析出了保存在古代海洋爬行动物皮肤化石中的色素。这些独特的软组织残留物的原主分别是一只生活在5500万年前的棱皮龟、一条生活在8500万年前的沧龙和一条生活在1.9亿年前的鱼龙。  相似文献   

9.
《飞碟探索》2008,(2):F0002-F0002,1,2
风景优美的大金湖中是否存在着一头体形庞大、力大无比而且食量惊人的怪兽?这种怪兽到底与史前生物有着怎样的联系?由于大金湖附近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恐龙的骨骼甚至足迹的化石证据,因此专家推测大金湖周围即使是在远古的白垩纪也没有恐龙群落。因此.水怪是恐龙的说法不攻自破。陈欣在泰宁县旅游局工作,他对湖中出现水怪的事情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恐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曾是地球的霸主。那么在这之前,它们是如何出现及进化的呢?目前的一项研究表明恐龙的出现时间比科学家预想的更早。通过分析在阿根廷北部发现的含化石的岩层,古生物学家发现前恐龙时代到恐龙时代的过渡期要比之前预想的早500万至1000万年。该发现同时表明,恐龙能够快速适应它们祖先生活过的生态系统,而且繁衍得非常快。这个研究小组的带头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1.
发现恐龙DNA     
美国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发现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恐龙遗传物质——DNA,这是从美国西部犹他州深煤矿中发现的骨块中提取出来的。 科学家以前曾经试图从恐龙骨骼中提取DNA,但是这种古代骨骼已变成化石而DNA已经消失。但是犹他州研究小组声称,虽然骨骼在化石里边,矿物质却没有变成化石。他们认为,叫做泥炭的古代植物对骨骼起到了保护作用。领导这一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苏格特·伍德沃德认为,这一恐龙显然是死于古代内海的沿岸,然后很快被泥炭所覆盖。 其他科学家认为要说明在犹他州煤矿发现的是恐龙骨骼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纽约)工作的罗布·德索尔认为这种骨骼可能来自当时生存的蜥  相似文献   

12.
大啖恐龙肉     
蔡宙 《飞碟探索》2005,(4):32-32
人们对早期哺乳动物的印象是一些像老鼠或鼩鼱大小的生物,在恐龙的阴影下躲躲藏藏,害怕被这些可怕的晰蜴撕裂吞食。不过现在看起来那些猎物有时也会变成猎食者:新发现的化石显示,在一只哺乳动物肚子里有一只恐龙幼仔,这是第一个揭露这种捕食现象存在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铁文霖 《飞碟探索》2012,(11):53-53
在恐龙灭绝后的3500万年里,陆生哺乳动物的体形日趋庞大。在大约3000万年前,它们的体重达到了15吨,且体重的增长也趋于平缓。人们开展了一项全面的研究,首次对世界各地大型化石的尺寸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表明恐龙的灭绝引发了哺乳动物身型的骤长,后者历经劫难,最终占据了所有大陆。研究显示,在6500万年之前,随着恐龙的灭亡,全球的陆生哺乳动物全都不约而同地顺应了周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09,(10):5-5
2009年8月22日 美国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法国境内发现了一些1.4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翼龙脚印,被认为是一只正在觅食的翼龙降落时留下的。这是科学家首次确定由远古翼龙在降落时留下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正恐龙是生命演化史上极为精彩的一章,它们演化出不同的形貌来适应环境,有些身披铠甲,有些头顶犄角,有些硕大无朋,有些则凶狠无比。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却在6500万年前的某个意外中,退出了地球的舞台。而曾与它们同时期生活的不少动物,如空中的翼龙,海中的蛇颈龙、沧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都随之销声匿迹。据科学家推算,在这场大灭绝事件中,全球有超过75%的物种都被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到常州去参观了中华恐龙园,栩栩如生的恐龙,给人一种回到了恐龙时代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正尼安德特人说话了吗?恐龙开始了咆哮?曾经的鸟儿什么时候开始了唱歌?远古时代的声音居然真的可以回来。古生物学家的新发现2016年年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茱莉娅·克拉克领导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证实,他们在一种灭绝的南极维加鸟的遗骸中发现了一个最古老的被称为"绪林克斯"鸟的咽喉化石。维加鸟灭绝于6600万年前,曾与恐龙共同生活。绪林克斯鸟在当时分布并不广泛,这表明在进化博弈  相似文献   

18.
尼安德特人是人类最近的亲属,现已灭绝。他们究竟属于智人的特殊种群还是智人亚种,目前仍存在争议。人类的这个著名的化石亲属生活在更新世时期的欧亚大陆。经常受到人们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1):6-7
【2012年9月24日】 [生命]大家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奥尔森和地质学家丹尼斯·肯特研究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从此进入恐龙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发现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据悉,该足迹群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足迹群,对了解中国侏罗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蜥脚类恐龙是著名的恐龙分支,在各大陆都有发现(包括南极洲),具有小型头部、长颈部、长尾巴以及粗壮的四肢。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包括雷龙、腕龙、梁龙等。侏罗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